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陳憲:上海制造業轉型的思考

   2012-08-22 轉載于網絡佚名3880
導讀

陳憲  產業轉型總是與經濟形態(時代)變遷有關。第一次工業革命后崛起的制造業,正在經歷一次空前的轉型。分析這一轉型需要一個

陳憲

  產業轉型總是與經濟形態(時代)變遷有關。第一次工業革命后崛起的制造業,正在經歷一次空前的轉型。分析這一轉型需要一個框架。筆者的直覺以為,勞動過程“三要素”可以作為一個不錯的分析框架。本文將上海制造業轉型放在時代背景及設定的分析框架中加以論證和把握。

  馬克思說:“各種社會經濟形態的區別,不在于生產什么,而在于怎樣生產,用什么勞動資料生產。勞動資料不僅是人類勞動力發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勞動借以進行的社會關系的指示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04頁)勞動資料包括勞動過程中除勞動對象以外所必須的一切物質條件,其中勞動工具或工具機起決定性作用。動力系統是工具機的核心部分之一,動力則來自于能源,它的變化對制造業影響如何?最近出版的一本新書:《第三次工業革命——新經濟模式如何改變世界》(【美】杰里米·里夫金,中信出版社,2012.6)集中回答了這個問題。

  里夫金重新定義了工業革命。他認為,“能源機制塑造了文明的本質,決定了文明的組織結構、商業和貿易成果的分配、政治力量的作用形式,指導社會關系的形成與發展”,進而“每一個偉大的經濟時代都是以新型能源機制的引入為標志。”因此,不同于第一、二次工業革命以化石能源為主導,他定義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則以新能源即可再生能源為主導,互聯網技術和可再生能源將結合起來,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創造強大的新基礎設施。

  里夫金的這一預言是有經驗事實支持的。由此告訴我們,當代制造業轉型與互聯網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有關,用他自己的話說,與能源互聯網有關?;ヂ摼W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可再生能源還需要在關鍵技術和降低成本兩方面有進一步的突破。因此,在他看來,這場工業革命即將爆發,并將“在今后幾十年迅猛發展,大概在2050年達到頂峰,然后在21世紀下半葉保持平穩狀態。”可見,這一次制造業轉型是以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引領的,簡稱為“綠色”引領??辞遛D型由何引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勞動過程的“三要素”中,除了勞動資料,還有勞動和勞動對象。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勞動發生了兩個值得一提的變化。其一,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系統闡述了人力資本理論,由此,在生產函數中逐步引入了相對獨立的要素——人力資本。人力資本的載體和勞動一樣,都是勞動者。它之所以不同于勞動,是因為勞動者得到了健康、教育、培訓、遷移和實踐經驗等方面的投資,進而獲得了知識和技能的積累,為其帶來更高的收益。尤其是人力資本中的高端部分,抑或專業人力資本,他們的勞動表現為研發、設計、管理、咨詢和營銷等高附加值的活動。這一要素結構的重大變化對制造業及其轉型已經并將繼續產生重大影響。

  其二,在農業經濟時代和工業經濟時代的早期,勞動借助于勞動資料,使勞動對象發生預定的變化,當過程結束時,勞動與勞動對象結合在一起,勞動對象被加工成產品。在工業經濟的中后期,勞動尤其是人力資本意義上的勞動,不需要與勞動對象結合,而是以活勞動的形式為他人提供使用價值。這里,活勞動表現為服務(勞務),要么附加于產品的使用價值之中,要么成為獨立的使用價值。當勞動主要以活動形式表現為使用價值,對個人、商品或服務本身增加價值時,人類即進入了服務經濟時代。這個時代與里夫金定義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是重疊的。這兩個方面的變化意味著制造業從勞動和資本投入為主,轉變為服務和人力資本投入為主。

  近期,英國《經濟學人》雜志以《第三次工業革命》為一組封面文章,專題論述了當今全球范圍內工業領域正在經歷的第三次革命。這組文章特別強調了里夫金在書中提到的“數字生產革命”,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工業領域的數字化革命,但它們的主題都是制造業轉型。這組文章以3D(three-dimensional)打印機為例,從信息技術革命和材料技術革命結合的角度,揭示了第三次工業革命,抑或制造業轉型的內涵。作為工具機的3D打印機是制造業數字化的產物,但是,按照數字化指令,要將產品“打印”出來,勞動對象就與勞動工具幾乎一樣重要,材料技術革命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新材料與傳統材料的基本區別之一,和新能源與傳統能源一樣,也在于是否“綠色”,是否可再生。

  綜上,在制造業轉型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以下關鍵事實: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以人力資本和數字化為特征的服務投入,各種新材料的廣泛應用,它們既是基本要素的更替,又從不同角度代表著制造業轉型的方向。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單個要素的可再生能源、人力資本、服務和新材料,我們都不陌生,但是,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及制造業轉型中,它們一定是通過有機且有效整合,才能產生革命性的變化和作用。

  3D打印機也許就是一個整合的典范。我們在牙醫診所中可以看到它的雛形:當醫生決定修復某個牙齒時,通過計算機生成牙齒的模具造型,并按照指令用精密儀器將粉末材料熔合,當場就制造出一個小部件,嚴絲合縫地安裝或填制在牙齒上。如果計算機、精密儀器的動力來自于可再生能源,那么,上述要素及其整合就一一出現了:醫生即人力資本,他的勞動即醫療服務;計算機和精密儀器(3D打印機)即數字化工具機;粉末材料即新材料,最后小部件即牙齒生產出來了。以后,不管是關節、牙齒,還是飛機部件,甚至房子、汽車,通過計算機即可建立模型和模具,各種3D打印機隨心所欲地“打印”出自己想要的產品。

  專家預言,第三次工業革命有兩大特點:一是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力會不斷地快速下降,勞動力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會越來越小。顯然,這是勞動在被資本、技術替代以后,繼續被人力資本、數字化替代的結果。二是新生產工藝能滿足個性化、定制化的各種需求,要求生產者要貼近消費者與消費市場。勞動和資本的規模收益遞增將讓位于多要素的邊際收益遞增,使得更加符合人性和人的需求的生產方式成為可能。這兩大特點都會使以廉價勞動力和規模經濟取勝的制造業發生根本性變化。這是對中國及上海制造業轉型的“倒逼”。

  如果上海制造業轉型要勝出一籌,就要在“倒逼”的同時,有必要的主動。主動也許表現在多個方面,但就主體而言,我們真不要為企業操心,創業者、企業家總是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創新者,只要環境迫使并有利于創新,他們就會通過包括轉型在內的各種方式,推動企業發展,也就推動了經濟增長。我們倒是要考慮政府的主動應該表現在哪里?除了上述的環境建設與政府有關外,與“有機且有效整合”有關的,是政府要通過自身的深化改革,破除以往不利于整合的體制和制度障礙。不難發現,這方面的障礙還有不少。政府在這一點上能走多遠,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上海制造業轉型成功與否。

  最后,探討上海制造業轉型效果的衡量。我們認為,在堅持“綠色”引領,加大服務投入的基礎上,能否全面提升產品品質,成為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在今天,如何理解產品品質提升,是一個新的課題。過去,制造業產品的品質總是與質量、耐用、性價比等相聯系。當然,不能完全否定這些體現產品品質的要素,但是,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及制造業轉型的背景下,產品生產和使用的低碳化,通過定制實現產品個性化,產品使用和維護的便利化,以及產品的安全、功能和外觀,是更具時代特征的產品品質的內涵和外延。如果說制造業轉型是有效的,那么,我們就能在一般的意義上,觀察到產品品質的全面提升。筆者以為,我們可能不是簡單地以“上海創造”、“上海服務”取代“上海制造”,而是要將“上海創造”、“上海服務”內在于“上海制造”。這可能比較符合第三次工業革命及制造業轉型的本來要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3240.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