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中國制造業正在變輕

   2012-08-25 轉載于網絡佚名3490
導讀

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將互聯網技術融合到工業制造中。這個特點越來越突出,比如互聯網技術整合傳統產業;互聯網技術融合工業制造

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將互聯網技術融合到工業制造中。這個特點越來越突出,比如互聯網技術整合傳統產業;互聯網技術融合工業制造等。

   笨重的制造業也在變輕,越來越多地引入自動化設備,用機器代替人工。   

  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將互聯網技術融合到工業制造中。這個特點越來越突出。比如互聯網技術整合傳統產業,互聯網技術融合工業制造等。

  剛剛結束的倫敦奧運會上,智能手機觀賽量首超電腦。

  在國內,手機上網用戶也超過電腦上網用戶。

  在飯店,有點菜器把前端的客戶信息無線傳遞到廚房和結帳臺。

  快遞物流業也正在快速信息化,用POS機和條形碼掃描技術采集數據,依靠數據倉庫、在線分析處理和數據挖掘這三大技術,為企業及時了解貨物信息、實時跟蹤訂單、制定經濟決策提供信息保障和信息支持。

  快遞物流業的信息化,改變了過去依靠員工勤奮和網絡覆蓋能力形成的競爭力,實現了以依靠數據分析做出合理化決策而制勝。

  笨重的制造業也在變輕,越來越多地引入自動化設備,用機器代替人工。

  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到更大的范圍來看,就會更清晰地看到:各行業都在“網絡化”和“數字化”。

  

  制造業正在變輕

  8月8日,強臺風“海葵”登陸上海,影響波及千里之外的洛陽:一臺發往江蘇常熟的“全自動齒圈綜合測量機”被迫推遲發貨。

  這臺主動測量儀是安裝到一家軸承企業生產線上,用來測量一種汽車上的零件是否達到福特汽車(微博)要求的標準。

  這個設備屬于齒圈自動生產線的末端配套設備。由于處在末端,要求它具有更多“智能”:首先它的基本工作是測量齒圈是否合格,并剔除不達標零件。其次,它通過計算機數據分析,計算出生產線每天軸承的生產量、合格品比例、不合格產品的主要原因,并據此分析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缺陷。而這些數據可通過計算機網絡傳送到各級管理人員辦公桌上的電腦中。

  這類很神奇的機器,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引入。一方面是解決技術工人不足,一方面也是福特汽車要求“用機器測量代替人工測量”,因為人工測量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這家企業訂購了6臺,這只是其中的一臺。”洛陽量云精密儀器有限公司總經理石云舟說,“機器代替工人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過去雖然也有,大都是因為引進的設備實行了數字化,現在則是企業主動尋找。”

  這是企業的被迫,也是產業升級的倒逼。

  近年來,中國勞動力成本普漲,大量工人向服務業轉移。相對于服務業,制造業工資水平不高、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三大主要原因造成整個中國的制造業都很缺少技術工人。

  “我的一臺設備賣30萬元,可以省下4名工人。在南方,4名工人一年的工資、福利、保險等大約就需要近20萬元。相比較,機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遠勝于人,并且隨時在崗,對企業來說是很有利的。”石云舟說,“制造業數字化的春天真的來了。”

  在測量領域深耕三十年的石云舟對未來充滿希望。

  石云舟是測量圈子的“牛人”。他曾經為西安車輛廠、株洲車輛廠,洛陽拖拉機廠等大型企業解決過難題,曾經讓幾近報廢的進口設備重新運轉,甚至能將日本上世紀70年代的“古董”測量儀器進行“現代化”改造,讓其成為國內最先進的測量設備。

  成為洛陽量云精密儀器有限公司總經理之后,石云舟憑借技術優勢,成為南方軸承(13.39,-0.10,-0.74%)企業的合作伙伴,為南方軸承研發各類特種測量設備。

  過去是他去找別人,現在是別人主動找他。自2011年以來,他突然感到公司的業務在快速增加。

  在他的講述里,他所做的不是生意,而是事業,更是一種情懷。他引用一個圈子里的朋友的話說:“制造業是一個世界強國的脊梁。沙特人有錢,但他們不是世界強國,因為他們沒有強大的制造業。美國不僅有錢,而且有全世最先進的制造業。”

  隨著計算機越來越多地引入到中國制造業,數字化將充分釋放真正的競爭力,并決定了中國新一輪經濟的發展。

  

  第三次機會

  2011年11月的歐洲模具展上,出現了一種新機器:3D打印機。制造零件再也不用敲敲打打,3D打印機通過加蓋涂層制造產品,即“添加生產”。記者親眼見證了一個美國3D制造商用3D打印機造出了一個錘子———金屬錘頭和干凈的木頭手柄,與傳統的錘子一模一樣。

  這個“錘子”敲開了制造業的新思維,這個3D打印機打印了一個新世界(6.71,-0.13,-1.90%)的開端。由此,人們管窺到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開始:未來的制造業將以智能軟件作為工廠的運行者。

  目前,3D打印技術已經用于生產助聽器和軍用飛機的精密零件。同時,供應鏈的構成將因此發生巨變,找不到零件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油乎乎的錘子和臟兮兮的工作服將不見蹤影。

  這絕不是天方夜譚。

  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另一個標志,工業機器人(23.210,-0.92,-3.81%)技術日益成熟。

  機器人本質上是電腦,也遵守每18個月性能提高一倍、價格降低一半的摩爾定律。早在2006年,《福布斯》雜志就預言,當工業機器人價格降到2萬美元左右,而性能趨于成熟、穩定和易用,就會出現制造企業引進工業機器人替代工人的浪潮。

  這個時間節點已經到來。

  富士康2011年宣布在生產線上使用機器人。深圳一家生產無線鍵盤和鼠標的企業雷柏公司,目前已經引進一批 ABB公司的工業機器人。四臺工業機器人只需一人操控,就可以協同、高效地工作,產能大幅提升,而所需的工人數量明顯下降。雷柏公司在過去三年的時間里,產值增加了兩倍多,工人數量則從3000多人下降到1500多人。

  150年前,曾國藩派“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到美國購買能制造機器的機器。這批機器成為江南制造總局里最新式、最重要的母機,是中國工業化起步的重要標志。

  150年后的今天,美國正在發起“再工業化”。這絕不是簡單地回歸“美國制造”,而是為了搶占新一輪科技和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美國宣稱未來20年,將通過快速發展人工智能、機器人和數字制造技術,重構制造業的競爭格局,利用新技術擊敗中國的制造業。

  這不僅是中美經濟的新一輪較量,也是中國面臨的又一次考驗。

  18世紀晚期開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中國正處于康乾盛世后期,GDP穩居世界第一。但閉關鎖國的中國那時沒有趕上工業革命的這班車。

  20世紀初以福特汽車公司大規模生產流水線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時,我們正在忙著推翻滿清統治,又被這場工業革命甩下。

  這一次,中國面臨從依靠人力到依靠智力的全面挑戰。技術工人的短缺,意味著危機也意味著機會。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3341.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