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麥特斯特朗(Matt Strong)發明了一款名為TangiBot的3D打印機。更準確地說,他是制作了一款MakerBot Replicator的復制品,并且打算在Kickstarter網站上募資50萬美元的生產資金。
看起來酷似MakerBot的TangiBot
TangiBot看起來酷似MakerBot,但是價格要比后者低幾百美元。
在大多數情況下,斯特朗都會因為他的這種行為而很快接到一封警告信;但是MakerBot Replicator是一個開源項目,這就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復制它和銷售它。雖然斯特朗的行為并不違法,但TangiBot仍在制造商社區引發了一場關于道德的爭議。
斯特朗并不因為TangiBot的“非原創”本質感到歉意,他說:“我希望在市場上推出一款可信且廉價的3D打印機,Replicator是目前最好的3D打印機,而且也是完全開源的。我與律師討論過授權的問題,我的這種行為是完全合法的。”
由于TangiBot不包括設計創新,因此它的成本并不高。TangiBot的售價為什么會比MakerBot Replicator低這么多呢?原因是,TangiBot將在中國制造,而MakerBot Replicator是在紐約布魯克林區制造的。
斯特朗是一位供應鏈專家。在發明TangiBot之前,他在Provo Craft工作了4年的時間,賣掉了幾百萬臺Cricut切割機。利用他之前建立起來的供應鏈,他將通過規模效應進一步壓低3D打印機的成本。
斯特朗稱,他的公司3DTangiBot并不只追求經濟利益。他的女兒小時候身患重疾,他說他看過一段視頻,講的是一位殘疾女孩利用3D打印機制作的義肢生活。
他說:“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從中受益,在家中設計他們自己的工具,但是沒有多少人有機會體驗3D打印。為了讓更多的人都能享受到這種技術,價格必須降低。”
盡管斯特朗的本意是好的,但他仍然受到了來自3D打印社區的猛烈抨擊。許多人反對這種利用他人的開源項目推出售價更低但設計并無改進的新產品的做法。斯特朗回應說,MakerBot的技術并非新技術。他說:“我在上大學時就使用過同類的技術,最大的區別是那些打印機的售價為5萬美元。”他說他的行為可以加快3D打印技術的推廣,讓更多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新技術帶來的便利。
斯特朗決定在中國生產TangiBot也令業內人士感到奇怪。為了壓低成本而把TangiBot交給象富士康那樣的公司來生產,這種做法是否合適呢?斯特朗的回答是:“那些工廠都通過了迪斯尼審計。”
AdaFruit Industries的創新總監、《制造》雜志的高級編輯菲利普托龍(Phillip Torrone)是TangiBot的重要支持者之一。他在TangiBot的Kickstarter網頁對這個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能夠復制或克隆開源項目和開源硬件不僅是可以的,而且還是值得慶祝的。開源硬件的目的不僅是共享優秀的設計,而且還包括在設計被共享和改善時為世界增加更多的價值。”
托龍認為TangiBot的美中不足之處在于它對MakerBot商標以及相關商譽的依賴性過重,這也是開源項目保護其品牌的其中一種方式。他說:“MakerBot的名稱在TangiBot Kickstarter網頁上出現了數十次之多,當然這樣做是為了向投資者保證這個項目的質量。TangiBot希望憑借MakerBot的名稱、質量和名氣來籌集它所需的50萬美元投資。它是一個克隆的項目,那并不意味著它將以相同的方式去運作。我建議麥特將TangiBot在MakerBot基礎上所作的改進展示出來,包括他是如何降低它的成本以及他將如何來支持TangiBot的內容。”
托龍也不清楚Kickstarter是否允許對更為主流的產品進行此類克隆,他說:“KickStarter可能不會允許我們中的任何人打著iPhone克隆項目的幌子去籌集50萬美元的資金,然后向投資者保證我們的克隆產品會跟iPhone一樣優秀,原因是它是從iPhone克隆而來的。”
開源的另一個支持者特倫斯塔姆(Terrence Tam)在TangiBot KickStarter網頁上指出:“你選擇復制一款在業內備受尊重的領袖產品,然后降價來出售它,我對此感到失望。”塔姆是OpenBeam制造工具的發明者,他已經在KickStarter網頁上籌集到了數十萬美元的資金。
面臨某些人的指責,斯特朗并不感到意外。他相信,不管他是否能夠成功,3D打印肯定會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他說:“產品開發有一個生命周期,除非你能讓更多廠商參與進來,否則消費者是無法從開業項目中獲益的,因為更多廠商參與進來之后,他們才會去考慮降低成本和提高質量。”他認為,以后肯定還會有更多的人來重新包裝MakerBot,不斷重演三星抄襲蘋果設計的故事。
并非所有人都反對斯特朗的這種做法。Hack A Day上的一則聲明為斯特朗降低成本的做法提供了先例。那則聲明是這樣寫的:“工程技術與發明創造是不同的。麥特通過工程技術的手段來降低成本,同時從理論上提供一款質量優異的產品。有些人說麥特所做的工作并非發明創造,他們也許是對的,但是如果說麥特所做的工作并非重要貢獻,那就錯了。記住,亨利福特并沒有發明裝配線或汽車,但是你能說他為汽車行業所作出的貢獻不大嗎?成本是一個非?,F實的工程技術問題。”
TangiBot在KickStarter上的募資項目還剩15天的有效時間,但是現在只籌集到24010美元的資金,距離斯特朗設定的50萬美元目標還非常遙遠。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斯特朗的TangiBot項目不能在KickStarter平臺上起飛了。但是不管這個募資項目最終能否取得成功,它都將是開源硬件領域的一個拐點。
業內人士認為,開源硬件社區可能會一分為二,其中一部分人會繼續從事新技術的開發和設計,而另一部分人則會專注于供應鏈管理和后勤等問題。后者所做的工作并不象前者那樣光鮮奪目,但是他們可以為開源社區釋放大量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