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未來的影像從4D到全息

   2012-05-22 全息網longfei5080
導讀

從母系氏族時期的圖騰,到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影、電視機的發明,人類經歷了數萬年的時間,讓平面的圖像動起來,并走近每個人身邊

 從母系氏族時期的圖騰,到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影、電視機的發明,人類經歷了數萬年的時間,讓平面的圖像動起來,并走近每個人身邊——隨著電視機的普及,人們只要按一個按鈕,流動的畫面便能夠傾瀉而出;而讓圖像動得更逼真——由二維平面到三維立體(即我們所說的3D),只花了區區不過100年。去年,3D技術攜《阿凡達》之勢浩浩蕩蕩席卷全球,不論是好萊塢這樣的電影夢工廠,還是TCL這樣的電視機制造廠商,甚至任天堂這樣的游戲開發者,乃至ESPN這種體育節目轉播網,都無法忽視這一新技術的應用。

其實,早在1922年,3D電影就已經出現。當然,這大有可能是因為人類對于立體影像的追求早于電影的誕生。

但是,對普羅大眾而言,日常生活中的3D絕對算得上是新生事物。幾年以來,人們逐漸開始熱衷于談論世界杯、亞運會的3D轉播,迪斯尼游樂園的3D短片,電影院新上線的3D電影,商場里賣得熱火朝天的3D電視——只要戴上3D眼鏡,就能像在電影院一樣,體驗觀看立體影像的樂趣。然而,更加玄幻的未來似乎已在轉角處虎視眈眈、伺機而發了。

4D:偽概念?戴著特制的眼鏡,眼前小橋流水的園林幽靜而秀麗,一片片荷葉舒展開來,荷花靜靜地在雨中開放,細細的雨珠如霧般濺在臉上、身上,讓人忍不住想漫步雨中,悠然徜徉于小橋之上。如果你以為這是在四月的蘇州園林,那就錯了,這只不過是在動漫節的4D電影放映現場。

雖然3D影院才剛剛飛入尋常百姓家,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歷史已經有幾十年了。近年來,為了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旺盛的娛樂市場需求,電影娛樂技術不斷發展——人們將震動、墜落、吹風、噴水、撓癢等特技引入3D影院,甚至還根據影片的情節精心設計出煙霧、雨、光電、氣泡、氣味、布景、人物表演等效果,形成了一種基于3D、卻又有別于3D的影院表現形式,就是所謂的4D影院——國際上以3D電影來表示三維立體電影,那么4D的意思則是,在3D立體電影的基礎上,加入環境特效模擬仿真,從而由三維的立體電影和周圍環境模擬組成四個維度的空間。簡單地說,就是立體電影和特技影院相結合。

4D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理解為3D的升級版,然而這實在是個偽概念。不管是在電影院里,還是在家里,在一間關著門又滿是味道的屋子里,坐在一張被拖把桿頂著腰的凳子上熬幾個小時都只能是一種折磨??萍家匀藶楸荆瑲w根結底電視和電影所以追求逼真的效果、超強的畫面沖擊力,都只是為了給人以更美好的體驗。所以,有的時候這種 “想太多”,真的讓人哭笑不得。

真正的未來:全息技術

4D根本就只能是一場鬧劇,當3D的霸主地位穩固之后,這種鬧劇會自然而然煙消云散,或者永遠這么小打小鬧下去。而3D技術之后,有著最多可能和最令人寄予厚望的,恐非全息技術莫屬。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能看到在一些信用卡、紙幣或商品上,有一種“激光防偽標簽”,這實際就是全息技術的一種。1971年,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的英籍匈牙利科學家加博爾博士因為發明了這種技術而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墒怯袝r候,這些印刷在聚酯軟膠片上的“彩虹”全息圖像,看上去真的很拙劣,甚至不能跟普通的印刷品相提并論。

真正的全息影像應該是一種天然的信息存儲器,可以把“凍結”了的景物重新“復活”在人們眼前,相對全息技術而言,任何平面影像都只能算是一種“想象力”。它和常規影像的不同之處是,全息影像記錄的不僅僅是三維物體的平面圖像,而是光場本身。常規影像只記錄了反映在物體表面光強的變化;全息照相則記錄光波的全部信息,除振幅外還記錄光波的們相,相當于把膠片制成不規則的光柵,利用物光和參考光干涉在感光膠片上記錄一幅幅干涉圖,然后利用對適當照明光的衍射,把記錄在膠片上的三維影像提取出來,重現在人們面前,物體全部的光波場信息都將貯存在記錄介質中。重現的影像立體感強,具有真實的視覺效應。因為全息影響會記錄下物體各點的光信息,所以原則上通過多次曝光還可以在同一張底片上記錄多個不同的圖像,而且能互不干擾地分別顯示出來。

因為能方便地看到物體的各個側面,全息的方法逐漸從光學領域推廣到其他領域。如微波全息、聲全息等都得到很大發展,更是成功地應用在工業醫療等方面。地震波、電子波、X射線、火箭飛行的沖擊波、飛機機翼蜂窩結構的無損檢驗等等方面的全息技術也都有深入研究和應用。

現在,人們把全息技術的光學系統顯示系統與3D軟件巧妙融合,具有強烈視覺效果的多媒體展示系統就產生了。通過VR等交互技術,觀眾可以自行選擇觀看不同的內容,也可以自行選擇觀看的視角,還可以放大或縮小以看到展示內容的全貌或細節,充分實現互動。這是實物或模型展示所無法實現的。TCL世界經典藝術多媒體互動展使用的正是類似的技術。

2010年初,日本著名的游戲公司世嘉,為一個被日本宅男稱為女神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舉辦了一場使用全息投影的演唱會。這場演唱會跟阿爾·帕西諾主演的電影《Simone》(2002)如出一轍,影片中阿爾·帕西諾扮演的電影導演創造了一個并不存在女主角,并因此麻煩纏身。電影的票房并不理想,而演唱會的2500張門票瞬間一掃而空,還有3萬人在線付費觀看。 初音的演唱會采用了一款3D全息透明屏幕,進行全方位的顯示。3D全息透明屏幕是一種采用了全息技術的透明投影屏幕,這種投影屏幕具有全息圖像的特點,只顯示來自某一特定角度的圖像,而忽略其他角度的光線。即使是在環境光線很亮的地方,也能顯示非常明亮、清晰的影像。也就是說,這個演唱會的關鍵是3D全息透明屏幕,在初音跳上舞臺那一刻,無論你從哪個角度來看,你都能看到一個完整的初音。

在剛剛開幕的江西景德鎮陶瓷博覽會上,也能看見一款360度的全息投影柜觀眾可以看到立體的虛擬人物和產品。全息立體投影柜系統是把光折射原理和投影機雙結合,再利用數碼技術實現的。投影機將影像投影至中心的特殊棱鏡上,棱鏡使用特殊的視覺角度。

其實,在200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上就一句出現過全息投影這一技術,當時美國CNN電視臺在報道本次總統大選時引入了全息技術。借助全息技術,遠在其他地方的前方記者和主持人的全息影像就可以被投影到演播室里,就像是與現場主持人進行面對面的對話一樣。

以上種種,雖然從名字上稱作“全息”,但嚴格來說,可能并不完全。真正的全息影像,是通過全息投影逆向展示全息攝影,本質上是通過在空氣或者特殊的立體鏡片上形成立體的影像。全息投影技術突破了傳統聲、光、電局限,空間成像色彩鮮艷,對比度、清晰度都非常高,空間感、透視感很強。不同于平面銀幕投影僅僅在二維表面通過透視、陰影等效果實現立體感,可以從360°的任何角度觀看影像的不同側面,就像《鋼鐵人》中一模一樣。無論這些所謂的“全息技術”是否正宗。它們所采用的新穎方式在現實中給人們帶來了驚艷、夢幻的視覺效果,而這才是將來改變現實社會的娛樂影像方式。

下一站:智能電視

站在2010年的尾巴上打量現在的家電市場:PC、手機自不用說,早就已經全面智能化;甚至連洗衣機、冰箱這些以減輕人們的勞動強度、改善物質生活水平為功能的白色家電,都開始大打“智能”牌;電視機作為一塊在家庭客廳里最為顯眼的屏幕,沒有任何理由,在這場智能化的浪潮中缺席。首先讓我們來梳理一下 “智能電視”的概念,所謂智能電視,是指像智能手機一樣,具有全開放式平臺,內置了芯片,搭載了操作系統,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和卸載軟件、游戲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的彩色電視。用戶通過自主進行的軟件程序安裝,能夠各取所需,對彩電功能實現個性化的擴充,并可以通過網線、無線網絡來實現上網沖浪的功能。如果說曾經火爆一時的互聯網電視是給電視搭載了一個瀏覽器的話,智能電視則是給一部電腦或是智能手機安上了一個超大號的屏幕——聽起來,電視的智能化之路,似乎就是讓TCL和聯想之間的產品差異越來越小的過程。
 

當然,要實現電視的智能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智能電視首先意味著硬件技術的升級和革命,只有配備高配置、高性能的芯片,才能順暢運行大型3D游戲和各種軟件程序;其次,軟件技術也需要革新,智能電視必然是一款可定制功能的電視;第三,智能電視最重要的就是必須搭載全開放式平臺,只有這樣才能廣泛發動消費者積極參與彩電的功能制定,實現彩電的“需求定制化”?;蛟S可以這樣說,智能化的過程,就是讓消費者的個人意志在產品上能得到最大的體現,同時又不會造成難以逾越的操作障礙的過程。

相比較而言,是蘋果、谷歌、英特爾等IT巨頭們——而不是傳統的電視生產廠商——擁有生產智能電視的應用平臺優勢:智能電視希望實現網絡搜索、IP電視、視頻點播、數字音樂、網絡新聞、網絡視頻電話等各種應用服務,成為繼計算機、手機之后的第三種信息訪問終端,成為電視、網絡和程序的共同平臺,那么,這些應用程序的生產者和提供者——IT巨頭們,是當之無愧的智能電視市場玩家。事實上,首先發力的也確實是他們:2010年5月,在2010GoogleIO大會上,Google公司發布了它最新的產品GoogleTV。GoogleTV致力于成為一個家庭娛樂中心一一用戶可以搜索電視頻道和網站,錄制電視節目,能夠播放衛星和有線電視節目以及網絡視頻。

與此同時,傳統電視生產廠商也在IT巨頭的帶動和刺激下,開始進行電視機的智能化、平臺化升級。但是,別誤會,IT巨頭和傳統電視生產廠商的關系,并非單純的競爭,而是以合作為主——GoogleTV平臺及產品是Google與英特爾、索尼合作推出的;而TCL更是早在2008年就開始研制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電視,并與今年6月份研制成功;由TCL集團[3.44 -0.86%]、矽統科技(SiS)、廣州歡網科技合作成立的 “新一代智能電視聯合實驗室”在西安高新開發區軟件園TCL集團西安研發中心正式掛牌,這也是中國電視產業領域首家完整覆蓋核心芯片開發、基礎應用技術研究、系統開發生產及部署和運營服務研究的聯合實驗室。相信不論是對于業內人士還是普通消費者,都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電視在網絡的沖擊下正在逐步淪為“第二媒體”,而對于傳統電視生產廠商而言,智能電視正是他們重新占據舞臺中央,吸引觀眾目光的天賜良機。在未來可能形成的智能電視這塊大蛋糕里,IT巨頭和傳統電視生產廠商,正在各自占據產業鏈上最能體現出自己核心優勢的環節,終端生產商、芯片供應商以及內容提供商的合作,將是未來提升電視產業核心技術發展,促進產業競爭力的主要形式之一——合作與共贏,這也是商業社會的核心價值。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longfei原創作品,作者: longfei。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354.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