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青春美少女,永遠16歲,身重42公斤,頭扎藍色雙馬尾,身穿短裙長襪,大大的眼睛清純可人;
她似人又非人,超越人類的一切障礙,開演唱會、出專輯、做廣告代言,在全球迅速點燃了另類追星風潮;
她是全球首個擁有計算機完美聲線的三維全息成像人物,被稱為“人類后明星”;
她,就是在日本大紅大紫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
不是真人,“她不會死”
盡管初音并不“真實”,但這絲毫不影響她的知名度,反而讓她的歌聲傳遍全球,成為目前日本娛樂業的當家花旦。
一群年輕的追星者們高舉著熒光棒和名字牌,蜂擁而入,扯著嗓子大喊著她的名字,重復著“echo(再來一首)、echo”并搖擺著身體……這一幕跟歌手賈斯汀·比伯的演唱會現場沒什么兩樣,而它卻真實地出現在初音未來的新加坡演唱會上。
在曲目轉場的時候,臺上其實沒有“人”在唱歌。準確地說,初音未來“不是人”,而是依賴雅馬哈音聲合成軟件“唱歌”的虛擬偶像,一個隨著技術不斷進化發展的三維全息投影成像日本動漫明星,甚至連她的粉絲們都不知道該將她歸入生物系統中的哪一類。
初音未來的粉絲網站上是這樣定義她的,“她更像是個女神,有人類的身體,又超越了人類身體的局限性,她是人類后明星”。給初音做伴唱的樂隊成員都是貨真價實的人類,但她自己卻是由人類進行技術設計的一種舞臺呈現,她的歌聲是遠在千里之外的日本電腦工程師的編程成果。
2013年,初音的年歷預售銷量將稱霸日本,她更“涉足”影視、游戲、廣告等行業,以初音未來的形象為基礎,形成全方位發展、相互促進的巨大市場。初音的火爆,讓一線真人明星被迫讓出了娛樂天后的寶座。
維奇,15歲,初音的粉絲,他頭戴貓耳朵的裝飾,說“并不需要一個真人來唱一首好歌”。艾米,13歲,她和朋友一起去初音未來的演唱會,倆人因cosplay初音未來的外型而在演唱會現場十分搶眼,藍色的假領帶、藍色的長假發、無袖的亮片裝飾等。對于初音未來不是真人,艾米這樣說:“這是件好事,她不會死,也不會變成喝醉酒的麥莉·賽勒斯”。
商場營銷戰造出初音
這個虛擬的人物必須要可愛,且性格要毛毛躁躁的,必須能夠吸引到熱愛新鮮事物的年輕人們。
艾米是在網上看過一段初音未來的演唱會視頻之后深深迷上這一亞文化的(亞文化,非主流、局部的文化現象形成的某個次級群體成員共有的獨特信念、價值觀和生活習慣),但她卻對這個巨星的塑造過程知之甚少。
初音未來,最初只是營銷戰中的一個吉祥物策略。在日本,幾乎所有的企業和機構都有一個擬人化的吉祥物。而初音未來,是日本北海道札幌市虛擬樂器軟件制造商“克里普頓未來傳媒公司(CRYPTON future media)”的吉祥物。這家公司在推出新的計算機制作的編曲作品時,初音未來的形象隨即在廣告和視頻游戲中頻頻曝光。
2007年,克里普頓未來傳媒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伊藤博之,一直在尋找一種方式,向市場推廣他們用雅馬哈的VOCALOID 2技術開發的虛擬合聲程序,這種軟件只要對其輸入歌詞和曲譜,就能產生很好的歌聲。
而此前,克里普頓未來傳媒公司的VOCALOID 1的市場經營收益慘淡,有人告訴伊藤,因為這個版本聽起來并不十分逼真。但是伊藤卻認為,只要有正確的營銷戰略,就不愁沒有市場,而這個合聲軟件需要的是個“真”人。最終伊藤決定將合聲軟件擬人化代言。
幾番尋覓,伊藤在東京找到一位名叫“基”的小說插畫家,伊藤對他提出要求。當這位插畫家再次見到伊藤的時候,帶來了自己的作品:修長的腿、水靈靈的大眼睛、長及地面的藍色大辮子,高158厘米,重42公斤。在前臂裝上一個電腦芯片模塊之后,16歲青春美少女“初音未來”,就誕生了。
依賴大眾的想象而活
如果初音未來能夠走紅,那么她的追隨者必將完善她的一切。
她的日本名為“Hatsune Miku”,Miku在日語中意義是“未來”,“Hatsune”是她的姓,意為“第一聲”。和大多數初音迷一樣,伊藤對初音也難以作出清晰的分類,他說:“初音到底是屬于真人偶像、虛幻角色還是卡通形象,根本說不清。”
初音是否有她的背景故事?她有沒有家,身世如何?“沒有!”,伊藤認為這些背景毫無意義,“初音的資料只有年齡、身高、體重和外形。”
事實上,伊藤明白,背景設定有點畫蛇添足。如果初音未來能夠走紅,那么她的追隨者必將完善她的一切,她依賴大眾的想象而活,她的一切由市場決定。
數字技術
支撐起全民狂歡
“她活在別人創造的世界里,億萬人的真實世界又讓她活著。”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伊恩·康德瑞這樣評價。
在日本,有這樣一種現象:流行明星們雖然紅極一時,但會迅速燃盡光芒。而類似Hello Kitty、機動戰士的形象,人氣不僅旺,還可以持續流行很多年。從初音誕生的五年來,她已經成為御宅族文化(御宅族:熱衷于動漫及電腦游戲的人,現泛指熱衷于亞文化形成的群體,該群體并對所熱衷的文化有極深入的了解,在日本普遍使用,其中也有人以身為御宅族為傲)造就的另一個奇跡,集才智、美貌、怪異于一身。
當來自動畫片、動漫、電子游戲、玩具模型,甚至色情刊物的某個形象廣受歡迎的時候,這個形象的粉絲們會發揮“自我娛樂精神”,通過DIY視頻、漫畫、游戲,甚至色情內容,踴躍地參與到狂熱的追星風潮中,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開始全民狂歡。日本將這種現象稱為“二次創造運動”。
“御宅族”的誕生早于互聯網,但幾年前,互聯網卻以其難以預料的方式將御宅族文化發揚光大。在谷歌上搜索“初音未來”,你會得到2200萬條的結果,而其中的大多數會將你引向某個初音迷,而不是克里普頓未來傳媒公司。
文化評論家東浩紀將這一現象稱為創作的“數據庫模型”,網絡文化消費者,對消費文化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并不在乎,他們在乎的是消費這些文化,并進行“二次創作”。“消費者很少知道網絡文化的原作者,對于他們來說,第一手文化和二次創作過的文化之間,不存在本質區別。”
麻省理工學院講授日本流行文化的伊恩·康德瑞教授認為,初音未來實際上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在其中進行自我創作的平臺。通過人們的積極參與,她成為一個‘有人性’的溝通工具。”
2007年8月31日,初音未來和她的關聯軟件一起面世。該項目迅速傳播,并流行開來。初音未來開始俘獲粉絲,御宅族們開始二次創作,而克里普頓未來傳媒公司成立了一個網站,粉絲們自己創作歌曲,并在這里發表。
初音迷們已經建立了一個規模龐大的數據庫,約有3000多首由粉絲創作的歌,數以萬計的相關視頻被上傳至美國流行網站上。日本的卡拉OK廳,初音未來的歌曲廣為傳唱。初音未來也帶動了編曲者、主持人、動畫師的市場需求,粉絲們成為了她的經紀人,培養她的演唱功力、舞蹈動作等,一切靈感都來自粉絲的二次創造力。
日本獨特的娛樂文化:虛擬走向現實
虛擬偶像隊伍的壯大,不僅帶來了高產值,更能因居高不下的人氣推動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雙利雙贏。初音便是如此。
“初音熱”并不只發生在網上,在東京的秋葉原,初音未來已經烙進了現實世界中的目光所及之處。這里是御宅族的領地,也是令購物者崩潰的地方,一家家緊挨著的店鋪,除了廣告牌,就是穿著cosplay服裝的日本女孩。這里的每個角落充斥著各種電子產品、漫畫、玩具娃娃、色情服裝及雜志產品,而初音未來,無處不在。初音街機游戲、紙牌、初音的假發,書架上還有初音的有趣故事、詩集、專輯、樂譜等等。
初音未來已經發行了超過350張唱片,歌曲都是初音未來的支持者創作的,通過公司銷售得到分成,“這個叫‘創造鏈’”,“不管是服飾,舞蹈等等,網友們都進行了二次創作。然后與克里普頓未來傳媒公司合作的世嘉總部,由首席設計師領隊,在網站上挑選最好的作品,對初音未來進行打造。初音未來是真正意義上公眾創造的偶像。”
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大型玩具制造商“三葉草”創造了機動戰士高達。為了推銷高達,三葉草公司為它量身定制了一部動畫片。盡管這次營銷推廣活動以失敗告終,動畫片也被取消,但高達卻擁有了不少追隨者。高達迷們開始制作高達漫畫,穿著自制的高達T恤。不久,“高達”這一形象變得炙手可熱。一家專業的模型公司萬代看準了商機,買斷了高達形象的版權。今天,三葉草公司早已銷聲匿跡。但萬代卻成為了世界第三大玩具制造商,并創造了《恐龍克塞號》系列的輝煌。“二次創造”的力量可見一斑。
繼高達之后,初音的成功使日本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的互聯網虛擬明星制造的商業模式。初音未來的成功之處,在于將軟件擬人化和動漫化,依托日本成熟的動漫周邊產業成功造星,進而開始多元化的虛擬偶像全面發展,為日本這個被經濟衰退鉗制的國家帶來了近三百億日元的產值。
初音走紅折射新一代人群消費趨勢
“我們更愿意和機器人打交道”
2011年10月,伊恩·康德瑞將伊藤帶到麻省理工學院參與題為“初音的商業模式”的學術討論會。并將克里普頓未來傳媒公司和迪斯尼公司的類似商業實踐進行了對比,探究究竟哪種模式能適應互聯網時代,更容易激發人們的二次創作欲。最后討論的結果是,“大部分學生認為,日本公司在這一點上做得更好,因為虛擬角色的開發趨向于開源式,而初音未來的一切都是這樣。”將初音迷們創作的歌曲進行現場表演,這就是開源精神的一種自然延伸,但伊藤起初并不愿意給初音迷們這種機會。
實際上,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軟件設計人員已經設計出虛擬的動漫偶像“恭子”,但是轟動程度遠遠不及初音未來。在今年4月的2012柯契拉音樂節上,虛擬人物開始增多,名為圖帕克·沙克的虛擬人物贏得媒體的廣泛關注,這個由詹姆斯·卡梅隆的工作室“數字領域”創造的圖形比初音更為耀眼。伊恩·康德瑞曾就初音的“擬真問題”征詢過一些年輕人,但這些年輕人說“我們深知初音并不像真人,但我們就喜歡她這樣的機器人,我們迷她,因為我們更愿意和機器人打交道,而非真人。”
日本有著獨特的青少年文化,御宅族們大多都收藏著一些類似機動戰士高達的經典卡通物件。同樣,日本的宅男和食草女們雖然足不出戶,但是依然有交流的需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初音未來是日本少年們尋求交流的社會中介。
在日本,任何受到歡迎的動漫明星都無法與色情市場完全脫離關系,包括粉絲們為初音未來設計的,看起來近似殘酷的施虐受虐的圖案。“對于很多男粉絲來說,讓初音的短裙保持撩人的姿態是很重要的”,設計師善雄認為,這是粉絲參與進來的真正情緒反應,不管是何種形式。性心理,被認為是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初音的走紅,帶著明顯的時代因子,和在崇尚科技的現代社會,新一代年輕人群的價值觀、生活習慣同樣息息相關,初音的成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隨著網絡時代的爆炸式發展,過去人們想象中的事情都有實現的可能,虛擬和現實越來越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