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國際設計周上,位于亦莊的創意展區展出了一組精美燈具,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觀賞。雪白的燈身流動著細膩靈動的曲線,好似一組水波紋由遠及近。微小的水波交錯著,蕩漾著,在燈光的照射下淺淺地浮現出來,亦動亦靜。這就是宋波紋的3D打印作品——《十二水燈》。
宋波紋3D打印作品《十二水燈》之一
3D打印是最近的熱門話題,英國著名雜志《經濟學人》報道稱“3D打印將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科技雜志《連線》10月刊則將《3D打印機改變世界》作為封面報道。實際上,3D打印已經來到我們身邊。設計師宋波紋就已經開始把概念轉化成產品,成立了專門經營3D打印產品的格物工作室。
在比利時獲獎的3D打印禮帽設計
創業源自偶然
今年6月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的宋波紋,上學期間在一個展覽上偶然看到一款自行車梁架設計,關于如何生產的問題,有人提到了3D打印技術。她隨即在網上搜索這個關鍵詞,發現3D打印技術在國外已經被成功運用到了產品設計中,甚至在國內也開始出現3D打印服務的公司。
“我當時特別興奮,因為3D打印技術不需要生產模具,相對于傳統生產模式,這項技術的生產過程非常迅速,不需要過多的成本,就可以幾乎完全實現設計師所追求的藝術產品的造型設計。這讓我徹底放棄了從前的設計方法,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思考設計。”宋波紋說。
她開始將普遍應用于建筑設計的參數化設計理念與3D打印技術相結合,她相信,這兩者一定會碰撞出一片新天地。2012年初,宋波紋在比利時I·Materialise 公司舉辦的3D打印禮帽設計比賽中獲得亞軍,并在比利時世界大會上參加展示;同年6月,她的畢業設計作品《十二水燈》獲得了中央美術學院校長提名獎這一學校的最高榮譽獎項。
25歲的宋波紋備受鼓舞,畢業后她和男友何發一起創辦了致力于個性化定制藝術產品創作的格物工作室,正式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我們的定位是限量藝術品,每件產品都是限量的,也可以定制。”現在,格物工作室除了生產銷售3D打印的藝術品,也和一些室內設計公司合作,幫他們設計3D圖像,實現一些“自然造物”的裝修想法。
將文化融入設計
在3D打印這個全新的領域,沒有專家可以請教、沒有同行可以交流,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宋波紋的創業之路必然不會暢通無阻,到底什么樣的產品才能贏得市場?
“那時腦子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該如何設計,有的時候真的堅持不住了,半夜3點在被窩里痛苦一陣子,然后才能睡著。不過所有這些困難、艱辛在現在看來都不算什么了,畢竟我堅持了下來。”宋波紋說,從宋代畫家馬遠的《水圖》中得到的啟發,為她打開了產品設計的靈感大門。
馬遠的《水圖》共有12卷。這十二卷作品專門畫水,完全通過對水的不同姿態的描寫,表現出種種不同的意境。宋波紋將畫面解構,找出馬遠《水圖》的奧秘。她說,當我們將其中一卷《秋水迥波》分為近中遠景時便會發現,畫面中近景和中景虛實相映,產生了一種空間上的起伏感;水紋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特別是兩只空中飛鳥的連線,更是加強了這種趨勢感。馬遠改變了以往的曲線走向形式,用一種更加隱晦的方式去表現動態。雖然水流方向是橫向的,但浪花的連線仍然給畫面帶來另一個方向的視覺感受。這就是馬遠所運用的視錯覺。
宋波紋把對水圖的理解變成產品的3D設計稿。從普通的曲面表現到獨特的極小曲面表現,從結構的多層嵌套到最終形態的一體成型,僅僅是一款燈具就前后經歷了11次設計稿的推敲與完善。
將中國古畫中的規律和意蘊融入現代產品設計,其所承載的文化與藝術價值遠遠超越了普通設計產品的范疇。3D打印技術也使得作品線條非常流暢,張力十足。宋波紋說,幾乎所有見到作品的人臉上都顯露出非常吃驚的表情,大家都在重復一句話:這是怎么做的?不可能?。?/span>
目前,通過各種途徑來購買格物工作室產品的人越來越多,宋波紋說,他們大部分是喜歡個性產品的人,可能不追求時尚,也不會隨波逐流,但他們會崇尚自然,崇尚民族內在的文化。
開拓收藏品市場
因為3D打印特殊的設計方式,產品設計更像是一個數字化的生長體系,當改變體系中的某個參數時,造型也就隨之而變了。宋波紋說,這些藝術產品就像是生命,它們的造型在某個體系中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產生空間的變化,這是一個動態的生長過程,而每一個產品都是這一過程中某個時刻的產物。因此格物工作室推出的產品每一件都是獨一份,而且每一件產品都有它們作為收藏品的身份ID。
談到未來的目標,宋波紋表示看好收藏品市場,她說,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獨特的、精致的、有內涵的個性化藝術產品。今后,她將會推出更多此類產品。
如今工作室已步入正軌,推出了多款系列產品,包括文具系列、燈具系列、首飾系列等,價位在幾百元至幾萬元不等。很多產品在展覽期間就已經被訂購。通過與代理商合作、開設虛擬網店,宋波紋正在嘗試拓展不同的經營方式,讓3D打印作品更加深入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