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2000年
全市博物館數量增超一倍
近期,經省、市文物部門批準,成都華珍藏羌文化博物館、成都大吉博物館正式成立,全市博物館總數達到101家。據成都市文化局局長朱樹喜介紹,101座博物館占全省總數近一半,其中國有博物館共36座,民辦博物館達到65座(占全國總量近15%),各類藏品數量近300萬件。
“與2000年相比,全市博物館的數量增長超過一倍。”朱樹喜說,無論從發展基礎、速度還是從質量、數量、種類來看,成都博物館各項“指標”都邁入全國前列,就數量而言已居中西部之首。據他介紹,為促進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成都市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民辦博物館加快發展的意見》等配套政策,同時今年撥款1200萬元對民辦博物館進行扶持鼓勵。此外,還投資建設成都市博物館新館和金沙遺址博物館,“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成都市投資最大的兩個文化項目,一個投資近8個億,一個投資超過5個億。”
打造知名品牌
提升成都博物館整體水平
隨著成都博物館的迅速發展和品牌打造,武侯祠、杜甫草堂等作為國有博物館的代表,已經成為海內外公認的“三國圣地”和“詩歌文化中心”。而一批民辦博物館,也逐漸開始集聚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據朱樹喜介紹,華通博物館擁有各類藏品5萬件,建有全國一流的文物檢測研究中心,其規格屬于全國最高水平。成都兩河木雕藝術博物館,則是國內古典家具收藏量最大、品種最齊全的民間收藏機構。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屬于國內最大的蜀錦蜀繡的展示、保護和研究中心,還是全國唯一一家擁有全套蜀錦手工制作工藝的專業場館。他認為,這些眾多的“全國之最”“全國唯一”,將極大提升成都博物館的整體水平。
建數字化平臺
隨時隨地網上欣賞3D藏品
“下一步,成都市將持續完善市、區(市)縣兩級國有博物館體系。”朱樹喜說,將進一步豐富館藏、陳列和服務,把專業性、知識性、趣味性和觀賞性有機結合起來。目前,已經開始籌劃建設文博數字化平臺,市民和游客可以在線體驗3D場景的虛擬博物館。
據介紹,相比目前僅有的上海、陜西建立的虛擬博物館,成都虛擬博物館的內容將更加豐富多彩。它將整合國有博物館與民辦博物館的資源,在數字化平臺上進行全方面的展示,只需要打開網站,隨時隨地都能立體化地欣賞藏品。
此外,為支持和鼓勵民辦博物館的發展,成都市還將探索國有博物館對口幫扶民辦博物館,加快推進民辦博物館“一中心三聚落”,通過引進社會資本,整合民間資源,推進成都民辦博物館聚集中心建設,建成安仁中國博物館小鎮、洛帶博物館聚落、青城山博物館村落,從而形成集群發展態勢,“力爭到2015年,建成100座左右民辦博物館,成為全國民辦博物館發展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