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彩電行業發展概況
我國是彩電生產大國,彩電的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50%,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彩電產量為12231萬臺,比上年增長10.3%,2011年一季度,我國彩電產量為2736萬臺,累計產量同比增長14.5%。同時,我國也是彩電消費大國,彩電始終作為中國家庭普及率最高的家用電器產品,國內彩電的內銷量占到全球彩電總銷量的20%左右。根據奧維咨詢公布的統計數據,2008年彩電內銷量和銷售額分別達到3,563萬臺和1,228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0.48%和14.34%;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我國彩電內銷增速在2008年9月開始放緩,2009年全年銷量為3,450萬臺,同比下降3.17%,但我國彩電銷售金額卻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09年銷售金額達到1,312億元,同比增長6.84%;2010年市場景氣度有所回暖,全年國內彩電內銷量達到3,998萬臺,銷售額達到1,51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88%和15.47%;2011年我國彩電行業零售市場銷售規模達到4,183萬臺,同比增長4.6%。
經過20余年發展,國內彩電市場已形成了品牌集中度較高的競爭格局,國產品牌主要有長虹、創維、海信、康佳和TCL等,而外資品牌主要包括三星、索尼、夏普、松下、東芝、飛利浦等,前十大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已超過65%,并且國內品牌在市場份額上占有絕對優勢。
2011年我國主要彩電品牌市場占有率
出口方面,盡管我國彩電出口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增速逐漸下滑,但2009年至2010年期間保持逐年增長勢頭,2011年較2010年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按照中國家電網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我國彩電出口量分別為5,402萬臺、6,605萬臺和6,521萬臺,近三年彩電出口同比增長10.2%、22.27%和-1.27%。
近三年我國彩電出口量 單位:萬臺
在過去的五年內,平板彩電的發展對于整個彩電行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促使著中國的彩電市場朝平板化、數字化、高清化、網絡化等方向上快速推進。
據奧維咨詢(AVC)數據顯示,平板產品市場份額由2008年第一季度的29%上升到2010年第四季度的93%,基本實現了對CRT產品完全替代。2010年全球平板彩電市場總出貨量達2億萬臺,較上年增長31%,LCD與PDP彩電的出貨量分別達18,790萬臺與1,824萬臺的規模,分別較上年增長31%與29%,順利進入主流市場。2010年,中國平板彩電產量達9,086萬臺,達到中國彩電機產量的79%。2010年也是國內平板彩電普及速度最快的一年,主要表現在其產品銷量上,2010年平板彩電銷量達到了3,500萬臺,其中LED彩電全年需求達400萬臺,銷量占平板彩電成本需求的13%,2011年隨著能效等級的明確和能效標識的全面實施,LED彩電將全面代替CCFL液晶彩電占比份額達到80%。2011年全球平板彩電市場達到約2.3億臺,較2010年成長13%,增速較上年大幅度減緩是由于當平板彩電的家庭安裝基礎超過50-60%時,增長速度就會逐步放緩。
從平板彩電的市場競爭格局看,中國平板彩電市場品牌集中度高,國產品牌主要有長虹、海信、創維、TCL和康佳等,而外資品牌主要包括三星、索尼、夏普、松下、東芝、飛利浦等,前十大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已超過65%,并且國內品牌在市場份額上占有絕對優勢,中外品牌銷量比大致為8:2。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外資品牌市場份額占比處于劣勢,但是在核心技術和高端型號方面卻占據優勢。國內家電企業一直處于行業跟隨地位,在技術創新和市場引導方面較為被動,特別是在上游面板研發方面與國外領先企業仍有較大差距。由于核心技術的缺失導致產品同質化現象的普遍,產品的市場競爭極為激烈,彩電整機生產企業的盈利水平普遍偏低,加之全國性專業家電連鎖超市的迅速擴張,以其自身渠道優勢進一步壓低了彩電的整機價格,也進一步擠壓了彩電整機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
(2)2011年以來總體運行情況
2011年以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總體呈現回升態勢。在景氣背景下,中國彩電行業產銷規模平穩增長,企業經營效益逐步回升,內銷市場進入旺季。與此同時,由于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的推動和上游資源的扶持下,彩電行業朝平板化、數字化、高清化、網絡化等方向加快推進,中國彩電業結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2011年以來,彩色彩電機原材料面板價格持續走低,LCD彩電進入平價銷售階段,彩電市場進一步回暖。2011年1~12月,彩色彩電機產量累計達到12436.21萬臺,同比增長8.5%,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4.4個百分點;銷售量累計達到12504.2萬臺,同比增長5.38%,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1.83個百分點。
2008年1季度~2011年4季度我國彩色彩電機產銷量及增速
目前,彩電已經成為家電產品中最早得到廣泛普及的產品,未來的新增需求將主要集中在城市的“第二臺”需求,隨著PDP彩電、3D彩電、智能彩電等產品的上市,預計技術推動下的產品更新換代,將為彩電帶來新的增長點。
彩電技術及功能的不斷豐富和演進,在某種程度上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2011年,激烈的市場競爭促使廠商投入更多資源及精力于國內市場,產品線不斷豐富,LED、網絡彩電等新技術、新功能產品接踵而至。隨著3C融合趨勢的加速,彩電開始具備互聯互通,實現互聯網下載和播放功能。2012年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于2012年1月11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拉開帷幕。
智能互動概念成為今年各廠家發力的重點,國產品牌海爾、海信、聯想齊齊發布智能家電,推出多屏互動、云計算,成為今年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的大亮點。而韓系的三星、LG則在OLED領域爭鋒較勁,也讓下一代顯示技術的量產民用成為可能。
(3)技術水平
目前中國彩電市場處于多元并存的狀態,主要包括顯像管(CRT)、液晶(LCD)和等離子(PDP)等顯像技術。近年來,隨著顯示技術向平板化、數字化的轉變,以及平板彩電持續大幅降價,其與CRT彩電的價格差距不斷縮小,使平板彩電對CRT彩電的替代日益顯現,各彩電技術類型市場結構調整加快。CRT彩電市場持續衰減;液晶彩電市場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已占據彩電市場主體地位;等離子彩電市場維持增長。與此同時,大量外資企業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拓展力度和產品同質化,使國內彩電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由于國內配套技術尚不完善,不具備核心技術,平板彩電生產的液晶和等離子面板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面板核心技術和生產能力主要集中于韓國三星電子、LG顯示器(LGD)、臺灣友達、臺灣奇美和日本夏普等幾家大型跨國公司,其議價能力較強??紤]到平板彩電中面板占整機價值的70%以上,面板價格波動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整機企業成本控制壓力。長期而言,通過加快彩電產業結構升級,扶持國內企業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顯示面板生產技術,才能緩解行業上游關鍵環節缺失的瓶頸問題,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實力。
(4)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國家“十二五”戰略的正式啟動,中國彩電行業已進入深度結構調整的新一輪景氣周期,將繼續快速穩健發展。首先,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居民購買力的增強,加之城鎮化進程提速,居民戶數的快速增加,將很大程度上促進市場消費購買力的提升,從而拉動彩電市場的消費需求;其次,人口紅利提升帶來的新購需求,將直接帶動彩電消費的需求增長;此外,在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和推動下,電信網、廣播彩電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將會進入實質性的發展階段,促使數字彩電廣播單向接收向雙向交互的改變,內容格式的多樣性、服務方式的差異性、接入途徑的廣泛性將成為彩電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從全球彩電結構來看,CRT彩電作為落后技術已被逐漸淘汰,平板彩電已成為市場主流,尤其是隨著彩電顯示技術的不斷升級,以液晶彩電和等離子彩電為代表的平板彩電異軍突起,正在迅速侵蝕著CRT彩電的領地。因此,目前彩電行業的增長得益于液晶彩電的快速增長,液晶彩電將真正成為彩電行業的中流砥柱,而CRT彩電已逐漸衰退。
?、貾DP與LCD對比
PDP和LCD是平板顯示器件的兩種主流技術,未來10年PDP和LCD均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
A、PDP和LCD性能比較
從性能看,LCD與PDP各具優劣勢,LCD產品覆蓋2英寸-105英寸,應用范圍較廣;而PDP由于對比度高、可視角廣、色彩還原性好、響應時間短、動態畫面清晰度高而更適合于做彩電顯示器,特別是應用于大屏幕顯示。
B、PDP、LCD專利技術壁壘比較
LCD技術發展比較充分,后進入者研發的技術成本也較高,而PDP技術發展還不充分,正處于技術高速發展階段,具有較大研發空間,后進入者研發的技術成本較小,機會較大。目前PDP行業內的專利多以和解的方式(交叉許可)解決,LCD行業涉及的專利費用則較大。
C、PDP、LCD成本比較
PDP屏和模組中屏和線路的成本分別約占30%、70%,LCD屏和模組中屏和線路的成本分別約占70%、30%,由于屏的成本降低空間較低,線路部分的成本降低空間較大,預計PDP屏和模組未來可降低成本的空間將大大高于LCD屏和模組,且隨著尺寸的增大,PDP的成本優勢愈加明顯。另外,PDP較LCD的投資額小,后續折舊低,PDP的整體制造成本較LCD低。綜合以上因素,PDP將較LCD具備一定的成本優勢。
D、投資效率比較
LCD投資額較PDP的投資額高,以投資8面取(指一塊玻璃基板經過一系列工序加工后切割成8塊相同體積的PDP模組)生產線為例,PDP生產線約需6億美元,而LCD生產線至少需要24億美元(產能為PDP生產線的2倍)。PDP投資效率明顯高于LCD。
E、市場現狀比較
平板化、大型化、高清化是彩電行業數字時代的發展趨勢,在消費更新換代的背景下,平板彩電的市場前景良好。LCD彩電覆蓋的尺寸范圍較廣(2英寸-105英寸),目前在國內的市場開發程度較高,市場占有率已達80%以上,但生產LCD的廠商較多,競爭較為激烈,且上游面板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國內企業對原材料和成本的控制能力較弱。PDP彩電目前的市場開發程度相對較低,但在市場格局方面已形成寡頭競爭的態勢,從國際上看,PDP的主要廠商包括日本的松下以及韓國的三星和LG,從國內市場看,長虹和松下的國內市場占有率較高,且PDP生產線的投產使長虹對整個產業鏈的控制能力明顯增強。LCD和PDP未來的技術更新、成本控制、性能改進和市場開拓等情況的對比將影響二者未來的市場占有率。
②PDP產品目前的技術進展
目前,在對顯示屏高發光效率、高畫質、薄型化等方面研究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技術突破,這對于PDP產品的發展也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其中,最關鍵的技術進步集中在高光效及低功耗技術方面。發光效率方面的增長和功耗的降低,可以較大程度的提高等離子彩電在彩電技術方面的競爭能力。
隨著發光效率的改善,在同樣的亮度水平可以降低功率消耗,還將提升PDP模組多個方面的性能指標,例如亮度、功耗、明室對比度、灰階、熱度、可靠性/壽命、模組成本等。在成本降低方面,目前主要通過降低或不使用貴金屬含量的材料技術研究、低電壓驅動技術研究(以能使用更低規格的器件實現驅動)、簡化驅動電路技術研究(以降低器件使用數量)等多方面達到成本進一步降低。
國際上,各國PDP技術研究方向眾多,如高光效CMOPDP技術、高Xe、高γ提升發光效率機制、PDP保護膜電子和光子發射發展、新型單元結構提高PDP發光效率、短余輝熒光粉材料研制、高效率和高對比度PDP技術(改變透明電極形狀以提高PDP動態清晰度)、低串擾和純黑技術、透明顯示技術的研發等都表明PDP行業從技術領域爭取競爭優勢的發展方向。
目前,與其他各種顯示技術相比,PDP除了明室對比度外所有畫質都已成為其他平板顯示技術的標桿,此外,因等離子發光效率提升空間較大,極可能在1-2年內與LED背光LCD彩電的功耗達到同樣水平,又因PDP產品兼具材料、器件、工藝和生產成本降低空間較大等方面的優勢,特別適合在中國發展壯大,國內PDP產業的發展又將極大地推動全球PDP產業的發展,以滿足未來信息顯示的需求。
?、跴DP技術的其他用途
A、等離子體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從日常生活到工業、農業、環保、軍事、醫學、宇航、能源、天體等方面,它都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等離子體主要用于以下3方面:
?、?、等離子體冶煉:用于冶煉普通方法難于冶煉的材料,例如高熔點的鋯(Zr)、鈦(Ti)、鉭(Ta)、鈮(Nb)、釩(V)、鎢(W)等金屬,還用于簡化工藝過程,例如直接從ZrCl、MoS、TaO和TiCl中分別獲得Zr、Mo、Ta和Ti;利用等離子體熔化快速固化法對產品成分及微結構的一致性好的優點,可開發硬型高熔點粉末并可免除對容器材料的污染,如碳化鎢-鈷、Mo-Co、Mo-Ti-Zr-C等粉末。
?、?、等離子體噴涂:許多設備的部件應能耐磨、耐腐蝕、抗高溫,為此需要在其表面噴涂一層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用等離子體沉積快速固化法可將特種材料粉末噴入熱等離子體中熔化,并噴涂到基體(部件)上,使之迅速冷卻、固化,形成接近網狀結構的表層,可極大提高噴涂質量。
?、!⒌入x子體焊接:可用以焊接鋼、合金鋼;鋁、銅、鈦等及其合金。特點是焊縫平整,可以再加工沒有氧化物雜質,焊接速度快。用于切割鋼、鋁及其合金,切割厚度大。
B、等離子顯示技術的運用:
等離子顯示屏是商業、通訊、教育和公共顯示方面應用的首選,在專業顯示屏、領先設計和先進制造技術方面的均有一定優勢,等離子顯示的真實還原技術、亮度、對比度和灰度,能使圖像品質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其可靠性、操作簡易性和多用途性都使其擴展了應用領域,比如醫療顯示器、軍工顯示器、抗震顯示器墻、機場登機牌以及一些專用顯示器,此外,還有會議室、大型調度中心等場所使用的監控大屏幕、彩電拼接墻等。
?、芷渌@示技術
LED背光液晶彩電作為液晶彩電的高端產品,本質上屬于LCD范疇,憑借其超薄的機身、節能的功效、時尚的造型、美妙的畫質等優勢被部分消費者接受,成為市場上的關注的焦點之一。自2009年初LED背光源液晶彩電進入消費者視野開始,LED背光源液晶彩電就開始了其快速成長之路,尤其是進入2010年,在國內外廠商的大力推動下,LED背光源液晶彩電保持較高市場份額。OLED目前被認為很有希望成為下一代新的平面顯示主流技術,具備厚度極薄(可以小于1毫米)、抗震性能好、可視角度大、響應時間短、低溫特性好、能耗低等優勢,但目前技術還較不成熟,主要體現為使用壽命較短,不能實現大尺寸屏幕的量產(目前主要適用于便攜類的數碼類產品),色彩純度不夠,特別是在成本方面目前還無法和液晶及等離子競爭,因此普遍預計OLED在彩電顯示領域大規模應用至少還需5-10年時間。
(5)與上下游行業的關系
上游行業方面,由于外資品牌曾一度憑借對面板的壟斷及上下游通吃的發展模式,擠占國產平板彩電的市場空間。由于面板占據了彩電整機的成本比例較高,2008年始,長虹、海信、創維等一線國產彩電企業不約而同地在戰略上向產業鏈上游突破。
下游行業方面,長期以來,彩電企業的銷售渠道多控制在強勢的家電連鎖賣場手中,缺少終端“話語權”。隨著“家電下鄉”、彩電整機企業“渠道下沉”和“平板下鄉”策略的實施,大連鎖銷售占比降低,其他家電賣場占比提升,因而構建完善的渠道分銷體系,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減少庫存,提高渠道利用率,從而增加廠商的競爭力。
據Display Search調研報告顯示,全球等離子彩電2011年第二季度出貨500萬臺,較第一季度增長27%,較去年同期增長53%;第二季營業收入14.8億美元,較第一季度增長25%。2011年上半年末,等離子3D彩電在行業內部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26.7%,而液晶3D電視僅為8.4%。為了適應這種新型競爭態勢,近期三星、TCL和海爾等主力企業,也重新加入到等離子行業的陣營中。
總體來講,3D顯示技術與等離子彩電的兩者融合被認為是當前全球市場最完美的終端視頻解決方案,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顯著降低等離子產品能耗,3D影像在等離子彩電上完美實現,等離子彩電產品市場份額迅速擴大,除長虹、松下等老牌等離子企業進一步加強對等離子彩電產品的研發和拓展外,國內很多原本撤離等離子彩電陣營的彩電廠商,如海信、康佳、TCL等也開始重新推出等離子產品。從當前的市場發展、顯示技術發展以及未來發展趨勢來看,全球等離子產業發展迎來了黃金機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