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海報
原標題:《鯊口逃生》靠3D技術拯救爛片
正如《大海嘯之鯊口逃生》(簡稱《鯊口逃生》)之前所宣傳的那樣,這是一部集驚悚、動作、恐怖、災難等元素的電影,還是3D的。但不管怎樣的名目,其實都可以往俗套里歸結為“嚇人”的電影。如果對驚悚電影的理解都歸結為“嚇人”這兩個字的話,基本上《午夜兇鈴》做到了,《死神來了》做到了,《后窗》更是做到了。而《鯊口逃生》顯然也做到了,只是,它并不像前幾部經典電影那樣,是以惶恐到令人窒息的情節或者緊張到令人顫抖的心理效應來實現驚悚目的的。就整部電影的情節來說,基本上乏善可陳,甚至不客氣地說,是比小品的情節都還要單調的電影。而人物心理方面的驚悚設置,也基本上如沙漠綠洲一樣少得令人發指。但它依然“嚇人”,并且是那種能讓觀者“心驚肉跳”的嚇人。這又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其實從海報上就可以找到,在這個連色情片都3D化的時代,驚悚電影的3D化顯得一點都不奇怪。但并不是每一種3D都可以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鯊口逃生》這部打著驚悚電影旗號的片子,從情節、故事、音樂甚至表演上,都幾乎赤裸裸地展現了一部爛片的基本素養,差點就淪為“掛羊頭賣狗肉”級別的電影。好在還有科技,好在還有3D,將這部電影從跌入爛片的懸崖勒了回來。
以海嘯和鯊魚作為主要驚悚來源的《鯊口逃生》,通過3D等技術手段實現的特效,是影片為數不多的亮點所在。十幾秒的海嘯畫面,通過技術手段的處理,將人類面對大自然災難時,那種無招架之力的渺小感展現得淋漓盡致。甚至都能通過3D眼鏡如臨其境地感知到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所帶來的震撼,一種直逼心靈的震撼。而作為全片最大驚悚來源的鯊魚,則通過技術手段,在一個昏暗、逼仄的狹小環境里,用一種捉摸不定的突然,制造著一陣又一陣“心驚肉跳”。你甚至都能在看到昏暗又潮濕的狹小空間里,突然張開的血盆大口時,忍不住身體顫動一下。因為通過3D所展現出來的,不是血腥所帶來的惡心感,而是當鯊魚快速襲來時,那種近在咫尺的逼真效果,所帶來的身心皆為之一顫的驚嚇感。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鯊口逃生》沒有太過惡心地糟蹋票錢的理由就在于它的技術過硬。這當然要歸功于導演的功力,要知道,影片的導演可是當年締造《黑客帝國》的特效導演。在藝術上無法嚇到你的時候,至少能在技術上驚到你。這也是為什么說這部電影能多少值個票錢的理由所在。
然而,單純地從技術上去給予這部電影少得可憐的肯定未免也顯得太過狹隘。影片在技術所展現的逼真效果之外,也還是投入了導演對于人性與自然的思考?!鄂徔谔由冯m然沒有通過宏大的災難來體現博大的悲憫情懷,卻也通過在一個狹小空間里,傳達了人們在災難面前所展現出來的人性善的一面。在災難發生之前,相隔千里長達一年未見早已另有他屬的情侶;家庭原因導致關系疏遠的父女;鋌而走險的搶劫犯;圖一時之快而互相扯皮的寶馬男女;因女友偷竊而丟掉工作的郁悶男;自私自利的超市經理;善良膽小的超市員工以及腿有殘疾的超市保安,這些人物性格并不飽滿的角色,在災難發生之后,通過對生命的渴求,團結一致地互相幫助,最終得以幸運地逃離災難,重新獲得了生命的希望,同時也重新收獲了彼此的真情。鯊魚雖然帶走了若干人的生命,卻也帶來了人性最本質的真情。這股真情讓相愛的人走到了一起,讓親情得以復原,從而也給影片帶來了一個還算圓滿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