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勒比海盜》第一部時,特效總監John Knoll和動畫總監Hal Hickle就嘗試過運用動作捕捉技術,但因各種原因效果并不理想。一來第一部的拍攝地主要在潮濕的地方,這些動作捕捉設備無法在這樣的現場工作,二來是工業光魔(ILM)在動作捕捉領域并沒有深入研究,數據處理技術并不完善。而在《加勒比海盜》第一部中,演員的特效主要集中在最后的決斗中,在月光下變成骷髏的畫面,那么與其將CG骷髏逐幀匹配到真人上,還不如直接在實拍的演員身上修改容易。而且工業光魔有非常出色的動畫團隊,使用手工動畫也足以制作出自然流暢的動畫效果。
《加勒比海盜》當中的動作捕捉
但是到了《加勒比海盜2》的時候,章魚臉戴維·瓊斯(Davy Jones)讓人非常棘手,細微的面部表情再加上復雜的章魚觸須需要大量的時間。而且《加勒比海盜》系列涉及到CG角色眾多,造型復雜。這樣的現狀使手工動畫制作難以完成。所以,這部逼著工業光魔要研發出一套自己的動作捕捉技術。這就是iMoCap。
iMoCap動作捕捉技術體現了工作光魔深厚的特效制作經驗。iMoCap動作捕捉使用的捕捉服是半緊身材料,穿著舒服,而且中灰色的布料可直接提供明度參考,在后期中也很容易被擦除。衣服上以反光球作為標記,還可以任意增加數量擴充捕捉精度。工業光魔改進了動作識別和動作處理軟件,使得看似隨意的標記可以被精確識別;最重要的是該動作捕捉系統可以使用任意型號的兩臺高清攝像機,分別放置于主攝影機兩邊拍攝動作參考,然后送回工業光魔進行分析,在片場無需攜帶其他復雜的專用動作捕捉設備。這是一個非常精巧的系統,堪稱動作捕捉技術研發成果的典范。
《加勒比海盜》當中的動作捕捉
iMoCap動作捕捉影響深遠,《加勒比海盜2&3》之后,在《鋼鐵俠》系列和《第九區》中也得到了運用。而其中灰色的動作捕捉服更是成了戶外動作捕捉的標準配置——即使是在技術沿用《阿凡達》的《猩球崛起》中,捕捉服的顏色還是中灰色,而不是和《阿凡達》一樣的黑色。
iMoCap動作捕捉系統讓《加勒比海盜2》贏得那一年的最佳特效獎。但是iMoCap并沒有解決演員表情捕捉的問題。因為《加勒比海盜2&3》中,演員要飾演的妖魔鬼怪和自身造型差別太大,細膩的表情捕捉意義并不大。事實上《第九區》也是這樣,外星人面部全是仰仗手工動畫。只有飾演“章魚船長”戴維·瓊斯的比爾·奈伊的臉部被貼上捕捉點,并且在眼部和嘴唇周圍化了妝,這是因為——戴維·瓊斯只有眼部的周圍和嘴唇的動作還接近本人,其余的部分和真實的人臉已經沒有任何相似之處了。而戴維·瓊斯的那個復雜的章魚觸須,則是工業光魔專門開發了一個系統來實現的,使用手動效果,和面部運動配合得天衣無縫,效果驚艷無比,遺憾的是,這個表情捕捉系統后來也再沒使用過。
事實上,很長一段時間來,動作捕捉技術都是為了實現一些奇異的角色而設計的,而表現真人的虛擬角色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即使是第二年的《貝奧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