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夠攻克,將再次突破世界上最大3D快速制造裝備的紀錄。擁有三十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完全在湖北省內孵化的3D打印技術,只是湖北科技創新的代表之一。
3D打印20年磨一劍
從開始研究,到制造出1.2米×1.2米的3D快速制造設備,走過了整整20年。華中科技大學的實驗室里,擺放這臺巨型打印機的地方卻已經空蕩蕩。這臺目前世界上最大成形空間快速制造裝已經被一家企業花上千萬的價格買走。
在實驗室里,史玉升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一塊復雜編織的“布料”。“這也是我們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的。”史玉升介紹說,他們正在跟武漢紡織大學探討如何打印生活中可以使用的衣服等紡織品,與英國??巳卮髮W(University of Exeter)和西安交通大學探討的是如何打印人體的活性器官。
記者在實驗室看到,“打印”牙齒已經成為現實,而復雜的四氣門六缸發動機缸蓋砂芯、空中客車公司飛機上使用的精密原件,都依靠“打印機”做了出來。
“3D打印技術將顛覆傳統的設計和制造模式。”史玉升說,“可以不客氣地說,只要你有圖,我們就可以根據3D數據打出你想要的東西。”
史玉升的故事只是千萬個武漢科技創新案例中的一個。
去年11月,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發的“實時高動態高精度相對定位與定速軟件”,在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交會對接過程中,保證了兩個飛行器的兩度準確交會對接;中科院水生所設計的3個實驗裝置,搭乘神舟八號飛船遨游太空17天返回地球,實驗全部獲得成功。
12月,武漢郵科院在高速光通信實時傳輸關鍵技術的研究上取得突破,在1根光纖上在線傳輸的數據量超過240Gb/秒,足以在1秒鐘傳完240部超清電影,刷新了一項光通信領域的世界紀錄。
破除瓶頸釋放潛能
作為一個科教大省,湖北的資源優勢毋庸置疑。據統計,我省現有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13萬人,各類研究開發機構1500個,有1個國家實驗室、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個。而經過市場優化配置,將科教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使其變成真正的經濟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
“為了鼓勵科技創新,5年來,已經出臺了7份文件。”省科技廳政策法規處工作人員說,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加速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意見》、《關于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自主創新長效機制建設的意見》等7份重要政策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企業和產業”。
“湖北省出臺的政策主要就是為了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湖北省科技經費的90%都流向了企業,引領科技人才向企業流動。”這位工作人員稱。
2009年,省人大常委會通過《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明確規定,全省科技研發經費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例、省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中科技經費支出均應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一系列剛性舉措,有力地激活了湖北的科技資源,使全省科技潛能得到巨大的釋放。
以史玉升研究團隊為例,該團隊正力圖通過武漢濱湖機電技術產業有限公司使研究成果商業化。史玉升告訴記者,他們研究3D打印機最開始一年只能銷出兩三臺。現在已賣出了兩百多臺,銷售額每年遞增15%,還有部分銷往海外。
史玉升認為,產學研合作是目前高校工科科研團隊穩定長期發展和提升我國企業技術水平的重要途徑。“我們要走自己的創業之路,將全新技術轉化為生產力;走與企業合作之路,將提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走國際合作之路,將高端技術轉化為生產力。”
他認為,高校的研發也要緊扣市場,“以前高校的鑒定會就是‘追悼會’,寫完論文,研究就算結束了,這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目標是滿足國家需求,能為企業創造價值。這樣的創新才有意義。”
目前,他正在尋找合適的場地,希望能擴充生產和研發的規模。“我目標是要將其建成國內、甚至國際最大的,集生產、耗材、服務為一體的3D打印研發生產基地。”
告別墻內開花墻外香
據省科技廳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湖北全省吸納技術成交額達137.04億元, 位居中部第一,全國第六;2011年登記技術吸納合同7289項, 吸納技術成交額86.3億元,吸納規模占中部地區吸納總量的四分之一,位居中部第一,全國第十。兩年平均登記吸納合同6940項,平均吸納技術成交額111.67億元。湖北省從外省引進的科技成果已經超過流出的科技成果。湖北已躋身成為全國重要技術吸納地。
而武漢也正在成為全省企業技術吸納最強勁、最集中的區域。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武漢市位列吸納技術成交額第三位,僅次于沈陽和南京。而且技術吸納的領域主要集中在先進制造、城市建設與社會發展、電子信息技術等方面。
目前,一批外省流入的科技成果已在本省開花結果,如武漢烯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引進研究成果本地轉化,目前該企業已成為納稅大戶。
2008年以來,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8.3%,2011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11.87%。今年前三季度,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不利情況下,我省高新技術產業仍保持了較快增長,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3%,高于全省工業增幅4.2個百分點。
省科技廳經過組織對全省的深入調研和借鑒兄弟省市先進經驗,并廣泛征求省直相關部門意見,已經代擬了《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送審稿),提請省委、省政府審定后正式出臺。
“主題就是突出企業創新平臺地位和如何調動高校創新的積極性。”據透露,新的意見中將可能會明確要求國資部門將創新納入企業領導的考核范圍,并將企業收益的30%拿出來作科技創新。我省還預備組建一批產業技術研究院,以產業研究為源頭,對接產業技術創新。
數說湖北科技
●從2005年開始,湖北省已連續七年舉辦了“中國·湖北產學研合作項目洽談會”。去年起又每月舉辦科技成果推介(拍賣)會,搭建企業與高校院所、企業與融資機構之間的溝通合作平臺。
●2011年,據對240項重大成果應用轉化的調查統計,已新增產值444.2億元,新增凈利潤227.8億元,上繳稅收35.9億元。技術交易突破“百億”大關,全省共登記技術合同7699項,成交額119.39億元。
●湖北有各類高校130所。其中武漢有69所高等院校、56個中央及省部屬科研院所、1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和700多個技術研發機構;有49位兩院院士、20多萬名專業技術人員;這里還有旨在培育光谷持續創新能力而建造的光電國家實驗室、國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漢)和P4實驗室。作為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的東湖高新區擁有著強勁而持續的創新激情與創新活力,每年申請的知識產權專利在1000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