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張張特殊的照片,在平面上讓人們看到了立體的三維世界。照片的主人就是被國際全息界稱為“中國發展激光模壓全息應用的開拓者”徐大雄教授。
激光模壓全息應用的開拓者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1996年被選為吉爾吉斯共和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1950年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批大學畢業生,22歲的徐大雄成了一名教師。由于時代的特殊性,徐大雄的激光全息研究是從50歲以后才開始起步的。
中國信息光學專家 徐大雄
研究中斷了10年,落后了10年。
1982年,徐大雄在美國考察時發現,人家已經將激光全息技術廣泛的應用到身份證、信用卡的防偽上,我國還只是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中國信息光學專家 徐大雄
下決心要將這一技術變為現實產業,從單純研究全息技術而走向防偽。1986年,隨著他的激光全息技術科研成果的問世,徐大雄立即組織籌劃在山東青島的黃島開發區創建了我國第一個激光全息防偽企業。
第一個實際應用的產品是太陽牌鍋巴和海南島身份證,它們是我國激光防偽的第一件產品,也是中國科技防偽留下的最初足跡。
十幾年的時間,全國已經發展起數十家正規的激光防偽企業,激光防偽技術為上千種商品和多種證件所采用,而徐大雄自己并沒有一分錢的股份。在徐大雄看來,滿屋子掛著的全息作品就是財富。每一件作品都有一個故事。
為了將一個珍貴的全息藝術品安全無損的從歐洲帶回來,他放棄乘坐飛機,因為飛機的行李要托運,于是他就抱著這個寶貝坐了10天火車。
曾經有外國人認為中國激光應用技術不發達,但是因為有了徐大雄,在這方面再也沒有人敢小看中國。在徐大雄積極的組織下,我國的全息防偽技術輸出到國外。1996年我國幫助吉爾吉斯坦共和國建立了中亞西亞第一條防偽全息流水線,后來又把生產線引進到俄羅斯,外國朋友親切地稱他為“專家使者”。1996年,他被吉爾吉斯國家科學院選舉為外籍院士?;厥兹松鷼v程,他不能忘懷半個世紀前朱德說的一番話。
中國信息光學專家 徐大雄
畢業時朱德說:“一個人要頂兩個人用”,我自己的一生都是遵循這個方向而努力。 作為北京郵電大學的終身教授,77歲的徐大雄不僅帶著一批博士生、碩士生,而且依然堅持為本科生講課。
52年的教學生涯,使這位奉獻一生于三尺講臺的信息光學專家對他的學生充滿了感情,對孜孜以求的激光全息事業充滿了期待與憂慮,時代在向前,科學是永無止境的。
中國信息光學專家 徐大雄
寄希望于現在的年輕人繼承全息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