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設計團隊的工程師來自比利時魯汶工程國際學院,他們用3個星期的時間建造這個3D賽車,將它命名為“亞利歐(Areion)”,在希臘神話中亞利歐是非常敏捷迅速的神馬。
他們前往物質化(Materialise)3D打印公司,該公司有一個被命名為“猛犸”的3D打印機,能夠打印制造出210x68x80厘米的賽車。
依據設計團隊的汽車外殼設計,輸入數字設計模型至猛犸3D打印機,期間設計團隊的成員親眼觀看這個汽車如何被打印出來。先從設計團隊設計的汽車外殼著手,公司工程師將其它3D工程項目的經驗應用于汽車車身建造上,其中包括:集成芯片和接點,從而很容易將汽車整體性拼接在一起。
在這個復雜的打印過程中,可以親眼看到依據設計圖紙打印形成的汽車內部結構,一旦打印完成汽車的外殼結構將實際完成,剩下的僅是車輪和發動機來啟動行駛。汽車的兩側按照設計均打印出復雜的冷卻通道,在汽車左側可打印一個噴嘴位于散熱片和擴散器之后,通過形成理想的氣流穿過散熱片可實現優化冷卻。一個風扇也安裝在散熱片之后,目的是在汽車靜止停泊時實現低速空氣流通。
在汽車右側設計有復雜的冷卻通道,可形成氣旋效應,從而確保空氣中的水分和灰塵進入發動機組件之前被清除。一旦添加發動機,這個3D汽車將隨時準備啟動,本月初,這款3D打印賽車已在跑道上測試完畢,目前也在英國銀石賽道上完成環程行駛。
物質化3D打印公司發言人說:“建造這款汽車使用了大量的組件,不僅需要打印出汽車的整體框架,還要從設計上直接結合一些獨特的特征和功能。一些先進的技術溶入這款3D打印環保賽車之中,其中包括:電子驅動裝置和聚合物復合材料。”因此,與物質化3D打印公司工程師的緊密合作,將實現3個星期之內從最初的框架設計至完整的3D打印汽車。
3D打印技術仍處于初期階段,雖然目前商業和家用打印機行業正在試圖涉及接觸這一新型技術。這種技術將為工業領域和家居生活領域帶來3D打印世界,同時還有更多的應用涉足到科學和醫學領域。
例如:未來你可以打印生活中的一些小物件,從茶杯至運動鞋。醫學應用也非常顯著,3D打印技術現已應用于牙科和骨骼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