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獨立日》宣告揮別銀幕
時光網訊 所謂世事難料瞬息萬變,5月底二十世紀福斯才宣布將于明年7月3日推出3D重映版《獨立日》,但僅僅半年光景他們便“出爾反爾”,于今日取消了重映計劃,將3D《獨立日》從排片表中撤下;截至目前,福斯采取此舉的原因尚未公布。
1996年美國國慶前夕,當時尚名不見經傳的羅蘭·艾默里奇推出了科幻災難力作《獨立日》,影片不僅刷新了由《侏羅紀公園》保持了三年之久的北美首周末開畫、獨立日假期開畫以及首周收入三項票房紀錄,最終更以7500萬美元的成本在全球瘋狂攫取近8.2億票房,勇奪年度票房冠軍,僅低于《侏羅紀公園》位列當時的影史第二位。另一方面,本片的熱賣不僅奠定了艾默里奇“災難片大師”的地位,同時更引發了隨后的災難片熱潮。
威爾·史密斯能否回歸令人揪心
《獨立日》的大獲成功令續集制作早早提上了日程,但這一項目卻相當“難產”,耗時十余年依然停滯在前期籌備階段,期間的唯一進展或許就是擴充為三部曲的構想。直到去年6月底,影片編劇迪安·德夫林終于證實,對于續集艾默里奇已經有了想法,并希望主演威爾·史密斯能夠回歸。雖然四個月后福斯方面拒絕了史密斯兩部續集5000萬美元的片酬要求,但艾默里奇依然信誓旦旦地表示,兩部續集將采取背靠背拍攝——無論史密斯回歸與否。
今年7月德夫林再次重申續集項目仍在推進,并透露故事將設定在原作結束后的16年(即與現實世界保持一致)。兩個月后,艾默里奇公布了兩部續集的暫用名《永遠的獨立日(上)》和《永遠的獨立日(下)》,同時宣布影片將在后期轉制成3D格式,只是不知道此次原作3D重映的取消是否會波及正在籌備中的兩部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