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已經聽說,世界不再是平的?盡管3D技術不斷發展,但體驗者和立體畫面之間還是有些距離感。沒錯,就是因為那副摘不掉的眼鏡!
于是,裸眼3D技術應運而生。裸眼3D游戲機、MP5、手機、卡貼……未來將會有更多裸眼3D技術數碼產品上市。走進裸眼3D新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或許,也無需準備什么——揉揉眼睛,看,“3D世界”撲面而來。
在十八大新聞中心網絡服務室,一臺55寸裸眼3D電視機吸引了不少中外記者駐足觀看。這臺特殊的電視機來自蕭山,由浙江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
28個視點,120度觀影無死角,在它面前,你無需像在影院里那樣佩戴3D眼鏡,也不用因為生怕畫面突然變得模糊而原地立正,不敢擺頭。
為了讓自己的雙眼得到更好的享受,早在1850年,人類已經開始制作立體照片的研究。150余年后,裸眼3D技術終于來到尋常百姓家。
Magnetic Emersa Enabl3D 42"裸眼立體顯示器
3D的滲透
或許大多數人對3D最震撼的記憶,來自于詹姆斯·卡梅隆2010年拍攝的奇幻大片《阿凡達》。為了一賞片中藍色星球的奇妙景象,國內各大電影院一時人頭攢動,一票難求。
而現在,3D技術已經走下電影銀幕,開始步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甚至,你也可以摘掉眼鏡:本月,杭州蕭山大江東規劃館里將會豎起數塊裸眼3D大屏,游客可以從中了解到整個蕭山的變遷史;省自然科技博物館很快將會引進裸眼3D技術,用于館藏文物的展示陳列;安吉自然竹博園、杭州財稅博物館等,也將圍繞這一技術對展品內容進行開發。
這些裸眼3D屏幕的提供者,是位于蕭山的浙江某公司。“畫面通過柱狀透鏡投射到觀眾眼睛里,通過視覺差異,形成觀影立體感。”公司技術研發部經理介紹。
“裸眼3D解放了眼睛,是未來的主流。”省自然科技博物館蘭國英說,“我們準備在館內增設3D體驗區,還會在休息室里設置3D設備,進一步提升觀眾對科學的興趣。”
“早在19世紀,歐洲人研發3D之初,這一技術僅被應用于照相層面,這被認為是3D技術的第一個應用高潮。”浙江大學信息學部主任劉旭說:“第二個高潮是在1920年,當時大家一窩蜂地拍攝立體電影;第三個高潮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
還有第四個高潮嗎?就是現在。
3D電影專用眼鏡分為紅藍、偏振光和快門式三種,但它們都無法完全呈現3D影片的效果,且觀眾在長時間觀影后,容易產生頭暈、嘔吐的現象,而裸眼3D技術則大大消減了這種負面觀影感受。“設計人員從工業設計、頻率、參數等細節入手調試,讓人在觀影四五個小時后也不會累。”
真實的世界
當下,人們對于3D電影、電視的認識逐漸加深,期待也日漸升溫。
“市面上的3D電視都要佩戴眼鏡才能看到效果,且只能站在固定的9個點上,才能得到最好的享受??墒钦l會在看電視的時候一動不動?”網友“Glax”在某家電商網頁后留言。
導演唐季禮在了解到這一技術后,也贊不絕口。他和徐克、王小帥、原研哉等人一起加入了某公司的專家團:“裸眼3D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電影拍攝,也帶給我許多靈感。”
裸眼3D技術其實已經來到我們的生活中。日本任天堂公司出品的游戲機3DS、微軟即將推出的Windows8手機、今年開播的中國3D電視試驗頻道……這些產品都利用裸眼3D技術,緊緊抓住了用戶的心。
此外,醫學、教育等領域,同樣離不開裸眼3D技術的協助。屆時,教師教學時不用再抬著人體模型走來走去,只需輕輕一點,360度全部可見。沒準哪天我們一抬頭,便可看見大廈墻上的廣告全是立體的了。
未來的未來
先別急著享受裸眼3D帶來的感官刺激,去看看10年后的科技世界吧。
“未來5年中,我們的眼睛還能看到更多相關產品。”浙江大學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一位專家說,“以后的裸眼3D電視,能支持用戶在2D和3D之間自由切換。”
還有3D眼鏡。用戶只要戴上這副和平常眼鏡毫無差別的設備,就可以邊開車邊從鏡片里看到所有的導航圖像以及周邊信息。這些資料被疊加在真實的路面上,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影響開車安全。據說,這一設備已有樣機,即將投入市場實驗。
不得不嘆服人類的智商。我們曾經多么向往能擁有一件類似的產品,像美國科幻大片里的特種戰士一樣,酷酷地走在大街上。如今,只需耐心等待,夢想或許會變成現實。
在浙江大學的實驗室里,還有許多關于3D的設備。他們前年花費60萬元,從各大廠商處訂制部件,自己組裝了一臺投影儀。這是一臺沒有外殼的發光設備,可達每秒2萬7千幀的播放速度,市面上的投影儀完全不能夠與之匹敵,可以被稱之為“光場的真三維顯示”,全球僅此一臺。
在這臺儀器面前有一個圓盤設備,光線照在盤面上,《功夫熊貓》里的人物栩栩如生,且隨著你的走動不斷變化著身形。每一束光都能正確地走到觀眾視線中,讓每個人都能看到一個真實的、立體的畫面。
10年后,人類的眼睛會進入真三維的世界。我們期待著下一次視覺沖擊的到來,我們也期待,家中電視機不再貼著墻,或許可以“鋪”在腳下。一打響指,3D世界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