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電子廠商陸續推出一批3D電子產品包括電視機、監視器、筆記本電腦、藍光盤播放器、數碼相機、攝像機、電子相框等3D相關產品的大量進軍家庭市場,加上原有的廣告、公共顯示牌和醫療等專業設備的廣泛應用,3D正在推動一場從平板顯示轉向立體顯示的技術革命。近幾年來,3D電視技術發展迅速,特別在顯示終端方面,主動快門式和偏振式立體電視機已經大量進入市場,目前有國內外十幾個品牌的近200款3D電視在市場上銷售。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頒布的“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國將在“十二五”期間開播10個3D電視頻道。發展目標包括:一是制定中國的3D電視標準,二是整體性提高全國3D電視制播能力,使3D影視存儲量和播放能力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2011年9月,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出臺,目標任務要求力爭2015年,文化創意產業占全市生產總值12%,成為重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3D技術引領下的一批新業態,將會使我國的文化產業從傳統形態走向更高的高科技形態,因此做好3D革命性的技術也是縣一級廣電技術人員所肩負著的重任。
南安市廣播電視臺自2006年實行有線電視網絡數字化改造以來,在短短的幾年時間3D數字電視已經在普及全市廣大用戶。當人們對數字電視概念還模糊不清的時候,3D電視已經悄然走進人們的生活中,這種革命性的新技術也給廣電行業,特別是縣一級廣電發展帶來了思考和挑戰,如何走好3D發展之路,實現3D技術的全面提升已經不是電視工作者責任所在。因此,3D電視在電視技術中心的廣泛應用也是指日可待。
一.從3D電視技術上來看
立體電視又稱為三維電視(3D-YV)。準確的術語應該是“Stereoscopie Televison”。它與現行電視的主要區別是,現行電視只傳送一個平面的信息,而立體電視傳送的是物體的濃度信息。因為現行電視攝像機只有一個鏡頭,所以只能代替人的一只眼睛攝取圖像信息。而人們在觀看物體時用兩只眼睛同時攝取一個物體的圖像,兩只眼睛攝取的圖像有一定視差。不同深度的物體在左右兩眼中形成圖像的視差不同,大腦可根據這種視差的區別反映出特體的深度和距離。
立體攝像機具有兩個鏡頭和兩個攝像器件,用來代替人的兩只眼睛攝取圖像。兩個鏡頭之間的距離及其光軸之間的夾角和距離必須模仿人的兩個眼球動作,隨著拍攝物體的距離變化不斷進行調整,以使拍攝的兩個圖像的視差與人眼直接觀看的視差相同。
立體攝像機輸出的左右兩個圖像信號需用2個通路傳送到顯像端。一般不能簡單地用一個頻道傳送一套立體電視節目。必須采取頻帶壓縮或碼率壓縮等方法才能用普通電視頻道傳送立體電視節目。立體電視的顯像端必須分別顯示左右兩個圖像,并確保左眼只能看見左眼圖像,右眼只能看見右眼圖像。分開左右兩眼圖像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色分法。這種方法又叫補色法,在接收機熒屏上用互補的兩種顏色分別顯示出供左、右兩眼鳳看的圖像。例如送到左眼的圖像只有品紅色;送到右眼的圖像只有綠色。觀看時要戴有色眼鏡,使左眼只能看見品紅色圖像,右眼只能看見綠色圖像,在大腦中融合成一個彩色立體圖像。用這類色分法傳送立體電視圖像信號時,可以在一個電視頻道內傳送一套立體電視節目。
第二:光分體。將用于供左、右兩眼觀看的圖像分別用偏振方向正交的兩個偏振光反射到人眼,觀看時戴上一副通透過偏振光的眼鏡,使兩眼分別看到各自所需的圖像。顯示器可用兩個顯像管組成,在每個熒光屏前加一塊只能透過一個方向偏振光的極化板,兩個熒光屏的夾角為90°它們發出的偏振光通過與兩個熒光屏都成45°角的半反射鏡投射到觀看者的眼鏡上?;蛘咴趦山M電視投影管前分別加一塊極化板,用互相垂直的偏振光向同一個屏幕上投射出左右兩眼的圖像。這是戴眼鏡觀看方式中圖像質量最好的一種方法。
第三:時分法。時分法以一定速度輪換地傳送左右眼圖像,顯像端在一熒光屏上輪流顯示左右兩眼的圖像。觀看者需戴一副液晶眼鏡。眼鏡用一個與發送端同步的開關控制,當左眼圖像出現時,左眼的液晶透光,右眼的液晶體不透光;相反,當右眼圖像出現時,只有右眼的液晶透光。左右兩眼只能看見各處所需的圖像。
Exceptional3D 46"裸眼立體顯示器
第四:不戴眼鏡的方法。以上三種方法都需戴眼鏡觀看,容易引起眼睛疲勞,因此觀看時間不能過長。不戴眼鏡的方法,即裸眼3D。不僅可以不戴眼鏡觀看立體電視,而且采用適當的信號編碼可以與現行電視系統兼容。到目前為止,此種方法只有沃飛、3DVstar、夏普等少數幾家企業已經突破了一些核心技術難題,因此離普及還有一段距離。
二、從3D電視產業鏈來看
從產業鏈來看,相對于傳統的2D產業而言,涉及環節較多,并且對攝錄、制作、傳輸、顯示終端等技術和設備都有了新的要求。目前,國內企業已參與3D產業鏈各環節,在終端制造方面還具有一定優勢。但其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在產業鏈上呈點狀分布,與國際先進的具備的3D全產業鏈優勢企業相比,整體競爭力不強。例如在攝錄編播設備方面,我國目前使用的專業級3D攝錄編播設備全部依賴進口,主要由索尼、松下等國外企業提供。
三、從3D電視發展歷程來看
從整個發展歷程來看,終端先行。目前,3D電視終端消費電子技術已經進入到發展后期,3D電視終端消費電子技術的主要專利集中在3D眼鏡、以及左右眼分光方式的實現方法、3D電視終端的構造、3D內容制作方法、3D電視的壓縮編碼、3D電視的傳輸、3D電視的格式轉換、2D轉3D算法等方面。
四、3D電視在廣電行業中的應用
Lon3D專業級立體拍攝系統
南安電視臺目前已經轉播中央、北京、上海、廣東、湖南、浙江、江蘇、深圳等衛星高清信號,在信號落地后深受廣大用戶的喜歡。在廣電行業中,3D電視的廣泛應用和推廣還得根據廣電發展平臺而定,在制作播出,以前端技術的完善和普及中,應用3D技術的先進性和時尚性,深入到百家的生活和工作中。
家里的電視會有主動式的3D眼鏡,通過隔行掃描,第一場傳的是左眼的畫面,來了左眼相當于把右眼閉上,大家會獲得左眼的畫面,來了右眼會把左眼閉上,通過主動式的眼鏡可以獲得左眼和右眼的圖像,最后到腦子里就是3D的感覺,現在市面上有比較多的3D電視。在電影院看到的,左眼通過水平、右眼通過垂直的把視頻畫面傳給大家,不管哪種方式,最基本的會有左眼和右眼兩個畫面,依據是人眼睛瞳孔之間有一定的差距,左眼和右眼之間的距離是60-65毫米之間。左眼和右眼看到兩個畫面有一定的差距,人的雙眼解析畫面,通過人的視網膜的判斷,把左右眼獲得的信號通過大腦的解析形成立體的感覺,解析到它們之間位置的關系和立體的關系,最后出來是的3D效果,這是人的眼睛通過感覺感知到3D的過程。在圖像深度是需要兩只眼睛感知的,有些時候通過一只眼睛也可以感知到它的立體信息,這種信息通過2D會透露出距離,它會提供一些信息給我們,圖像顯露和掩蓋的部分,通過這個來判斷誰在前面誰在后面。
所謂的3D是視差產生的左右位移,最后才會有3D的效果出來。視差有四種:①零視差是左眼和右眼看到的距離一樣;②正視差是右眼在左眼之前,一般畫面在屏幕的后面;③負視差是右眼看到的畫面在左眼的左邊,負視差看到的畫面應該是在屏幕的前方;④正常的兩眼不能分散的視覺,要避免拍的時候出現散的視差狀況出現。零視差一般是電影或者電視屏幕,到底哪個算屏幕?零視差的點就是電影屏幕和電視的屏幕,如果畫面要出屏得以這個為參考,入屏也得以這個為參考。正視差是右眼在左眼的右邊,它的點落在屏幕的后方,畫面呈現出來的效果是在屏幕的后面位置。負視差畫面是在零視差定義的屏幕前方,右眼看的畫面是在左眼的左方,物體全在屏幕的外面,會產生懸空的感覺,朝視覺方向的飛過來。分散的視差人眼不會散開,真正拍的話不會有這種畫面出來。
3D拍好了到底怎么樣傳輸?目前有幾種方式,一種是兩個都是高清的SDI傳輸,將來要用3G的方式,1080 50p只是3G的一種方式。用兩路傳輸會碰到傳輸時延問題和爭議問題,現在的方式是通過兩個SDI的方式,一個是左眼的信號,一個是右眼的信號,會出來兩個測試的信號。要做好系統和檢測設備工作,通過左右眼的信號檢測整個通道。需要注意有沒有把左右眼的信號搞混,包括有沒有通道之間的延時,如果通道之間有延時會造成錯位,3D效果就會有很大的問題。
五、3D電視存在缺點
第一:眼鏡的問題,首先眼鏡是需要配備電池的,但是眼鏡必須要帶著才能欣賞電視節目,那么電池產生電流的同時發射出來的電磁波產生輻射,會誘發想不到的病變。
第二:畫面閃爍的問題,3D眼鏡閃爍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主動門式3D眼鏡,眼前3D眼鏡左右兩側開閉的頻率均為50/60Hz,也就是說兩個鏡片每秒各要開合50/60次,即使是如此快速,用戶眼鏡仍然是可以感覺得到,如果長時間觀看,眼球負擔將會增加。
第三:高度大大折扣,帶上這種加入黑膜的3D眼鏡以后,每只眼睛實際上只能得到一半的光,因此主動式快門看出去,就好像戴了墨鏡看電視一樣,并且眼鏡很容易疲勞。
小結
3D畢竟是比較新的技術,大家都在摸索過程之中。3D的發展是廣電行業向高科技邁進的關鍵一步,也是廣電行有別其他行業的關鍵。因此,怎么樣做好3D畫面,怎么樣確保3D的應用與發展,這些問題都需要大家努力去摸索。在縣一級廣播電視臺中,3D的發展和應用都是一種考驗和鍛煉,只有提升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科技意識。不斷地發展新技術、新業務,才可以把先進的、高品質的電視畫面送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