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 3D》海報

《兇間雪山》主海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海報

《阿凡達》海報
在《2012》(2D 3D)《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兩部重磅3D引進片的帶動下,近期的電影市場呈現出回暖跡象,多地影院都排起了長龍,進入了賀歲檔的火爆狀態。而隨著眾多3D大片的上映,華語影市的競爭場面無疑會愈演愈烈,有分析人士指出,3D電影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目前國內終端硬件設施已經越來越適合3D電影播放,這一新技術或將成為2013年影市新寵。受此觀點影響,3D影片的題材類型,除了科幻、武俠之外,也有逐漸向驚悚類型領域擴張的趨勢,而驚悚片能否借助3D特效優勢在未來的時間里擴大戰果?成為一個全新的主流類型片?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期待。
10%的3D電影貢獻了50%的票房
眾所周知,3D電影的熱潮源自那部史上最賣座影片——《阿凡達》,這部電影將一種相對較新的電影表現技術帶到了人們面前。事實上,在《阿凡達》之前,已經有很多國外電影都嘗試過使用3D手段,比較有影響力的是《地心歷險記3D》以及夢工廠的一系列動畫電影,但是它們都沒有形成現象級的影響力,直到《阿凡達》的出現才改變了這一現狀。而《阿凡達》的成功給電影行業的啟示便是:高票房,靠“3D”!
在高票房的刺激之下,眾多電影人開始紛紛制作3D電影,從而導致各類3D電影在華語影市龍爭虎斗激戰正酣。不過必須要承認的是,3D至今為止還是一個新技術,而《阿凡達》的成功將這個技術的起點拉到了一個相當高的位置,目前還沒有哪部電影敢說自己的3D效果超越這部3年前的電影。畢竟技術永遠也追不上想象的速度,中國最缺的不是技術和設備,而是人才的緊缺導致很多國產3D影片只是忽悠人的山寨貨,難以做出真正令人滿意的效果。
翻開歷史,2008年《地心歷險記》在國內公映時,全國的3D銀幕不到100塊;2010年初《阿凡達》上映時,中國的3D銀幕數也只有700多塊。但到了2011年底,我國3D銀幕數已達5355塊,約占全國銀幕總數的三分之一,是2007年的65倍!目前甚至已經達到2007年的100多倍。由此可見,如今笑傲全亞洲的中國銀幕在滿足觀眾爆炸式需求的同時,3D電影取代傳統2D電影的情況也愈發明顯。事實上,3D版的上座率也要比2D版高得多,而影院方出于利益的考慮,也更愿意放3D版本的電影。今年4月,《泰坦尼克號》3D版在國內公映。這部轉制成3D版本的影片在中國拿下了接近10億票房,高居全球第一。今年3D電影以大約10%的份額為華語電影市場貢獻了近半票房,“昂貴”的數字令人吃驚。
對于如今3D的熱潮,首次嘗試全3D電影拍攝與制作的華人導演李安也表示,由于要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拍成3D版本,影片預算整整增加了2500多萬美元。“我覺得3D是一種新的電影語言,有很大的探索空間,這點讓我非常興奮。公道地說,3D是一種全新的媒體和經驗,在動畫片領域3D技術已經運用得很不錯了,而真人電影這塊還只是蹣跚學步。人們應該把它當作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而不是噱頭來使用,這個全新的電影語言還在等待電影人賦予其更大的表現空間。”
影院和觀眾都上了3D電影的癮
隨著瑪雅人預言中的“末日”進入倒計時,3D版《2012》在隨后的近一個月時間里仍然擁有巨大的票房潛力,“末日控”加上影迷中比較狂熱的技術控、大片控無疑會在“末日”來臨前為《2012》3D提供充足的觀影人次。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3D版《2012》的此番遭遇,也折射出國內觀眾對于3D元素已經越來越理性。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像《2012》這樣一部電腦特效畫面占很大比重的災難科幻片,在經過精細的3D視覺重建之后,視聽效果直追那些用3D實拍的電影也就完全不是什么天方夜譚了。
雖然是新瓶裝老酒,但3D版《2012》依舊成為院線方的心頭好。21日上映第二天,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15座主要票倉城市的排片中,《2012》放映總場次達到5776場,30.83%的排片量遠超第二名《寒戰》的27.5%,獨占鰲頭。上周,《2012》《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持續發揮余熱的《寒戰》雄踞三甲,其中《2012》3D版的上映讓原本平淡的電影市場逐漸回暖,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憑借美輪美奐的視覺奇觀,身臨其境的3D效果,以及極具精神力量的主題故事讓看過的觀眾交口稱贊,口碑市場雙豐收,賀歲檔的票房之戰無疑會愈演愈烈。
而隨著如今巨幕影片的不斷增加,加之電影資金辦對特種影片放映獎勵政策的出臺,明年會進入巨幕影廳建設的擴張期。隨著巨幕影廳建設的加快,反推巨幕電影的生產,相輔相成。3D影片的生產也如此。據院線人士預計直至12月份20日前后,3D電影仍然會以強勢姿態保持一定比例的市場份額,這股“末日”觀影熱潮極有可能持續席卷12月末的電影市場,直至2013年。在采訪中發現,不少觀眾提到3D電影便覺得“檔次比2D電影高了不少”,雖然這些人很容易受到電影專業人士的詬病,但不得不說他們確實代表了不少影迷們的心聲,用他們的話說就是“掏了腰包就是過個眼福,特別是國產電影,故事講不好,至少畫面要讓人值回票價吧。”
3D驚悚片更適合銀幕? 《兇間雪山》勇棄“偽3D”
隨著好萊塢虎視眈眈的《驅魔者》《普羅旺斯驚魂記》等驚悚片陸續以3D形式在國內上映,華語驚悚片在3D領域的嘗試也蓄勢待發。今年的萬圣節當天,內地3D驚悚片《步步追魂》也悄然宣布開機。導演江澄透露《步步追魂》的投資方不惜重金,啟用3D拍攝團隊實景拍攝,立志要打造一部有口皆碑的3D驚悚片。
而問及3D驚悚片和普通驚悚片的區別,恒業電影總裁陳輝說:“3D電影和普通電影的音效相比,需要更加三維立體化,比如身后有只手把門推開,你要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響,讓你通過聲音能夠辨位。而更大的區別主要在于視覺方面,3D具有撲面而來的視覺沖擊力,這對于驚悚片來說具有致命的誘惑力。但我認為一部成功的3D電影是技術本身與劇本情緒相結合的一個產物,除了強大技術的支撐之外,更需要一個專門描繪畫面和場景的好劇本。如果一部3D電影的劇本是以2D電影模式來寫的話,那不如不拍。”
陳輝提到,恒業于今年12月29日上映的冒險驚悚巨制《兇間雪山》擁有脫胎于“網絡十大最短鬼故事”之首的劇情構架與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大場面,讓影片獨特的驚悚氣質如雪崩襲來,該片由TVB巨星吳卓羲(微博),鄧麗欣(微博)等主演,具備3D電影所需要的要素,卻最終沒有選擇3D格式。陳輝表示,“今年3D電影數量暴漲,票房都不錯。我們也后悔沒有以3D形式拍攝與制作這部影片,但在影片的原始階段,我們已考慮過將影片拍成3D形式,但一切準備就緒后,我們考慮的是先拍完,再經過后期的技術調整成3D格式。但最終我們決定不將《兇間雪山》做成后期轉制實際效果不佳的3D影片。究其原因就是我們不想為市場奉獻一部‘偽3D’電影,等時機成熟了再說。”
而對于這種日益增多的“偽3D”,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就曾批評說,這是對觀眾的褻瀆。他擔心,這樣粗制濫造的特效不僅不能對3D電影浪潮起推動作用,甚至會砸了這塊招牌。2010年3D電影剛剛在國內興起之初,《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82.5%的人指出3D電影只是一個殼,63.7%的人表示不會特意去看3D電影,58.8%的人認為影視作品最重要的元素依然是劇情與內容。
由此及彼,近年來驚悚片逐漸成為了華語市場的主流類型片,設想一下,若有“真3D”的保駕護航,驚悚片在國內電影市場的前景很可能會有更大的提升,而我們也相信明年會有越來越多的“技術控”投身到這一行列之中,共同將3D與驚悚的“聯姻”推向一個高潮。對此,陳輝說,“當年3D一出來肯定是個令所有觀眾都感到新鮮的東西,如今市場上每個月就有好幾部3D電影上映,越來越多的選擇令3D電影的熱度反倒沒有往年那么高漲了,但此類電影身臨其境的絕佳效果卻毋庸置疑,因此我對3D驚悚片的前景還是很看好的,明年恒業電影公司或將開拍一部國內真正的3D驚悚大片獻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