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虛擬畫廊 受訪者供圖
不出家門,就能“逛”美術館、超市、景點……3D虛擬畫廊開始走進市民生活。記者了解到,除了藝術品市場,虛擬現實技術在婚慶、賣場、景區、醫療等領域都具備開發潛力,但目前在商業應用上幾乎還是空白,同時也意味著擁有巨大的市場。
科技公司推出3D畫廊
我市藝術家侯耘近日辦了個“虛擬畫展”。記者體驗了一番,輸入網址,IPAD上出現了立體的畫廊,置于眼前的是一座優雅的現代風格藝術廳,有紅地毯、植物,而墻上掛著侯耘的40多幅畫作,輕柔的古典音樂作背景。用手指輕輕在界面滑動,便可模擬走近、轉身、側身、仰望等動作,如同本人親眼從各個不同視角觀賞。當需要詳細欣賞某件作品時,輕點一下,就會出現詳細資料,還可以進行網上交易。
某科技公司總經理廖佳介紹說,3D虛擬畫廊技術是利用三維重建技術、結合虛擬現實與互聯網技術、智能終端開發把畫作、古玩等藝術品交易中的生產、銷售、收藏、鑒定和評論等環節串聯。市民可以通過網絡“參觀”,畫家或者畫廊只需要提供畫作和說明。
她透露,接下來還會推出升級版,增加觸覺、嗅覺等感官,借助虛擬現實技術,用戶能360度全景觀看工藝品,未來還可以3D打印。
虛擬畫廊年掙千萬
“缺乏藝術品展示平臺,3D畫廊為此找到商機。”廖佳介紹說,傳統美術館受時間、空間、投資建設資金、高昂展示費的限制。而在網上建一個“虛擬畫廊”,不論是觀眾還是藝術家,都不會受時間、空間和環境影響,觀眾可以隨時隨地看展覽,藝術家也可以長期、全面展出每一幅藝術品。
據了解,全球各大博物館和美術館,也在用數字科技手段保存和復制昂貴的傳統藝術品。在國外,有的藝術館會在現場開設一個虛擬觀賞區,加上投影機、屏幕、融合機等,造價從十多萬元到數百萬不等。
“藝術品的交流,不能僅僅限制在一個空間內。”某公司3D畫廊設計師介紹說,虛擬畫廊將徹底改變傳統業態模式,打造專業化、國際化的藝術品交流交易的全新平臺。2009年該公司產值100多萬元,而今年預計將達到1800萬元,呈幾何態勢增長。
虛擬現實產業商機廣
重慶郵電大學虛擬現實課程負責人巍秉鐸告訴記者,虛擬現實產業空間巨大。目前主要應用的領域有建筑方案、城市規劃、園林景觀仿真等,針對設計院、城市規劃局、政府決策支持部門及房地產開發商等單位,在商業上的應用還未真正體現。除了藝術品市場,虛擬現實技術在婚慶、賣場、景區、醫療等領域都有巨大的商業潛力。如婚慶企業推出3D虛擬婚紗館,消費者就可以先在家挑選心儀禮服,看到試穿在身上的效果;景區設置虛擬游覽,會有更多游客被吸引來;在3D汽車銷售平臺上,消費者不僅可以多方位立體了解汽車性能,還可以體驗駕駛樂趣等。
廖佳還介紹,目前正在與旅游部門接洽,明年有望推出“虛擬景區”,虛擬景區不但不會阻礙傳統旅游的發展,還能起到促進作用。虛擬旅游有對真實場景的采集,能達到很強的逼真效果,但不可能全部代替實地旅游,屬于對完整旅游格局的補充和配套,能讓游客提前踩點,對出行有很大幫助,還能刺激潛在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