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威廉斯采訪了一些從事增強現實技術的專業人士。以下是他們對于這項技術的看法。
Occipital聯合創始人維卡斯?艾迪(Vikas Eddy):視覺化
由于缺乏能力追蹤和映射真實世界,增強現實還無法達到應有的水準。但隨著視覺算法和硬件的改善,不僅僅是對于增強現實,而是對于所有計算設備,攝像頭將變成最重要的傳感器和輸入機制。
想想每個人每天要處理多少視覺信息。這些信息幾乎沒有多少可以用于計算……現在,智能手機的計算已經延伸到了周圍事物。再也不是和設備屏幕交互。而是將計算拓展到了設備周圍的視覺空間。
Sphero首席執行官保羅?波布里安(Paul Berberian):真實與虛擬的轉換
在Blur大會上,他展示了一款名為《Sharky the Beaver》的游戲。Sharky本質上就是個機器球,作為滾動標志。用戶通過藍牙設備控制球。但球在地板上滾動的時候,用戶可以看到屏幕上的Shaky反彈吃掉周圍的蛋糕。通過創造兩個數據流,用戶可以體驗在真實和虛擬世界無縫轉換。
Sharky還向開發者提供SDK。家居公司可以為此創造一個化身,人們在手機上控制小球滾動,就可以查看起居室內的家具和椅子。
InteraXon首席技術官克里斯?阿莫尼(Chris Aimone):了解你自己的腦電波
InteraXon公司的大腦感性頭帶可以讓腦電波成為監控專注程度的標準,或者是打開窗戶和臺燈的方式。它的第一個內部應用可以幫助鍛煉大腦,更好的提高注意力,改善記憶,降低焦慮,建立更加樂觀的態度。
阿莫尼談到了這種技術與增強現實的結合。有很多好方法將腦電波和增強現實結合在一起。一般人們提到的增強現實主要有兩類:眼鏡風格的增強現實。戴上眼鏡,鏡片上的世界得到加強;iPhone攝像頭風格的增強現實,手持iPhone,新的數據層增加到屏幕上。
谷歌眼鏡風格的增強現實可以對腦電波數據進行收集,因為有一款連續佩戴的設備不間斷的進行過腦電波記錄。在這種環境中添加腦電波可以無時不刻的展示一個人的實時活動。具體的例子就是展現一個人在工作時的壓力水平。
呈現一個周圍環境的感知覆蓋,可以讓電腦做出更好的工作。它提供的內容和增強信息不僅僅考慮地點和虛擬輸入的信息,而且還將用戶所處的環境納入其中。許多這類的系統都是“情境感知”的,增加了用戶周圍信息和狀態,告知什么樣的信息該呈現什么樣的方式。比如說,當想睡覺時系統會提供周圍酒店的信息。
增強現實中的腦電波也可以進行實時神經反饋。所以用戶可以了解自己的腦電波,有機會對它進行優化,達到自己想要的狀態。
Geoloqi聯合創始人安珀?凱斯(Amber Case):私人體驗
但什么是未來的虛擬現實?凱斯表示,當創建定制物體、動畫、應用和體驗的門檻大幅降低之后,增強現實會變得非常有趣。與Flash和App Store類似,體驗將變得非常私人,會在朋友間共享。
凱斯稱,游戲和俗氣的3D動畫在增強現實中的發展有限。真正衡量增強現實的標準是它是否能解決世界性難題。這些難題可能看上去是無聊的,但與生活息息相關,與用戶的交互也要最大限度的降低。
設計增強現實時,應該考慮盡可能的降低交互。大多數增強現實會有令人興奮的因素,但只有三分鐘熱度。想想谷歌的界面,幾乎什么也沒有。它不是交互的方式,人們是與釋放出的數據進行交互。
最后,凱斯還談到了增強現實可能被濫用,成為小孩子惡作劇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