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2012年,是中關村作為我國首個國家人才特區實施“兩步走”戰略重要節點的一年。“千人計劃”是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組織實施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在人才濟濟的中關村,“千人計劃”的入選者無疑是領軍群體,數據顯示,北京市擁有國家“千人計劃”人才629人,其中80%在中關村。這么多高端人才為什么聚集在中關村?他們在殘酷的市場面前交出了怎樣的答卷?從今天起,中國青年報聯合中關村管委會,共同開辦“‘千人計劃’在中關村”專欄,向讀者展現中關村人才特區機制體制創新思路和成果以及“千人計劃”的入選者在中關村鮮為人知、動人心弦的創新創業故事。
“如果你看過《諜中諜4》,你就會知道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多么前沿。”48歲的陸凡,認為自己從事著引領未來方向的朝陽產業——增強現實。
何謂增強現實?這位第七批“千人計劃”入選者、觸景無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用《諜中諜4》中的一組鏡頭作了直觀闡釋:
特工哈納韋戴上隱形眼鏡,拿著手機,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跟蹤對象。隱形眼鏡將哈納韋看到的信息進行自動收集,利用人臉識別功能迅速與人物信息庫中的人物特征進行匹配,從而精準鎖定目標:向哈納韋迎面而來的一個美女竟是致命殺手,看到這位美女的一剎那,哈納韋的手機立刻發出嘀嘀的報警聲,并顯示出美女殺手的姓名和相關信息。然而,為時已晚。
人臉識別、云計算——這就是增強現實的一種。增強現實技術就是一種利用各類傳感器將虛擬世界中的信息與現實場景疊加展現的技術。而這種新的人與信息交互的方式,除了能給移動互聯網的實際使用者帶來如同科幻電影中一般的炫酷體驗之外,也帶來了一個讓無數移動互聯網公司都夢寐以求的“平臺”新機遇。
在觸景無限里,增強現實技術已經成為現實:通過利用手機的GPS、電子羅盤、重力加速、三軸陀螺儀、溫度、圖像識別、人臉識別等智能手機配備的感應器,將用戶需要了解的信息帶給用戶?,F在觸景無限所研發的增強現實技術,已經被德國等發達國家所采用。
在一家咖啡廳,陸凡拿出手機,打開他們公司研發的一款應用軟件,向記者示范了最直觀的“增強現實”:當手機攝像頭定格在這家咖啡廳的logo上時,4個活動按鈕隨即在屏幕上閃現,點擊其中一個按鈕,手機開始播放關于該咖啡廳的短片。點擊其他按鈕,手機上開始顯示有關該咖啡廳的文化、歷程以及附近還有幾家同品牌咖啡廳,評價如何,等等。
在另一款增強現實的應用里,當你身在某一旅游景區時,只需將手機攝像頭對準某個方位,屏幕上立即能顯示該方位中具體景點的文化內涵、歷史沿革等信息,甚至可以直接播放語音或者視頻對該處予以介紹。1小時、半天、一天……根據你所希望花費在該景區的時間,手機還會為你規劃出最合理的觀光線路。
讓虛擬技術更完美地與現實融合、增強現實,陸凡認為,信息技術發展到當下,云計算、物聯網必將是今后的大方向,自己團隊所致力于的這個領域,也將是未來信息產業的主力軍。而觸景無限這個剛成立兩年多的公司,也并非一開始就敲定了這樣一個在很多人看來還有點太過超前的發展領域。在經過一系列的嘗試后,最終,敏銳地發現增強現實領域發展前景的陸凡團隊,將目光瞄準了新方向。
在2010年創業成立觸景無限前,陸凡在美國創過業,還成為互聯網通信業務VOIP運營商,擔任過中國賽爾網絡有限公司COO,還曾任美國Akamai公司(互聯網內容分法加速CDN行業的創始者,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一)中國區總經理。
但所有這些職業,其實都與陸凡自己所學的專業差別甚大。1989年,陸凡獲清華大學工程碩士學位;1995年,他獲得瑞士聯邦高級工學院材料科學與技術博士學位。攻讀博士學位時,陸凡在H. H. Kausch 教授的指導下,主持關于環氧樹脂機械性能和增韌機理的研究項目,該材料是一種用于航空航天工業的高級材料。但在上學期間就對計算機備感興趣的陸凡,博士一畢業,就開始與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結緣,從此,在這條路上,他越走越遠。
2005年決定徹底回國發展之前,陸凡總是往返奔波與中國與歐美國家之間。常年的跨國工作經歷,使陸凡練就了非凡的洞察力和宏觀形勢判斷能力。正是憑借著對未來發展宏觀方向的獨特判斷——中國發展前途似錦,陸凡放棄在美國條件優越的生活,帶著家人,回到曾經讓他感覺“空氣太差了”的城市——北京。當時,不少人正在努力地追求著“美國夢”——“有還清貸款的房子、兩輛車子、養條狗”的生活,陸凡卻選擇了屬于他自己的“中國夢”。
當時,陸凡覺得,中國正在高速發展,自己希望回來分享祖國進步的成果,“與祖國共同前進嘛”。而且,相比安穩平靜的生活,陸凡更青睞充滿樂趣的創業生活。
幾年下來,陸凡不僅在國內一再取得成績,也在創業之后找到了令自己興奮、滿意的發展方向。時間證明了陸凡決定的正確。今年,陸凡還入選國家“千人計劃”,他的價值再次得到承認。陸凡的妻子也從一開始的不太適應,變成現在愉悅地在北京工作、生活;他在美國的中國朋友,從一開始勸陸凡不要回國,變成現在時常表示后悔當初沒與他一同回來。
作為中國最早致力于發展移動增強現實平臺的創業公司,現在,陸凡團隊已經成為國內增強現實技術的權威。就算在西方國家,增強現實技術也剛處于起步階段,不久前,谷歌公司發布了一款“拓展現實”眼鏡。“但它如果要開展在中國的業務,還是得跟我們合作。”陸凡說,所不同的是,谷歌眼鏡解放了雙手,而他們還需要通過手機實現。
“去年公司還虧了200萬,今年估計至少打平,明年之后肯定就能盈利了。”陸凡認為,做這種超前的產業,就是需要一個緩沖期,等人們的觀念逐步接受之后,發展空間就會大起來。“增強現實技術將會成為移動互聯網的殺手級應用。”這是某網站對增強現實技術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