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老展示其發明自制的3D攝像機和播放效果
羊城晚報記者 鄺穗雄 通訊員 薛應祥 攝影報道
80歲的裴文瑾退休后搞起了探索發明,而且他愿意無償公開自己的裸眼3D發明。
裸眼3D正是潮流,閑不住的裴文瑾也搞起了探索發明。他自制了低成本3D攝像機、3D畫像,還錄制了一批3D紀錄片。“全都不需要戴立體眼鏡,是真正的裸眼3D,而且制作成本很低,普通人很方便使用。”
退而不休攻3D
常跑市場尋設備愿意無償贈社會
退休前,裴文瑾是廣州市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兒女定居美國,他現在每年在國內國外各待一段時間,閑不住也自得其樂。四五年前,他就敏銳地發現3D電影的發展前景。
“我是搞建筑的,現在‘轉了行’。”于是他開始找資料、學編程、自制立體圖片,忙得不亦樂乎。有一次,他發現一款新軟件很有意思但不懂使用,就干脆跑到天河一所??茖W校,找了個年輕老師一對一教,一天學費200元,裴伯二話沒說交了600元。三天下來終于會了。
靜止的立體畫制作出來了,立體影片的后期處理弄通了。在廣州盤福路他的家里,老人開心地拿出其發明自制的立體攝像機演示:“其實原理很簡單,兩臺攝像機并排固定,同步拍攝就可以了。任何人有興趣,我都可以教他。”隨后,立體影片也陸續制成,《紐約街頭走一趟》、《唐人街》、《上下九》、《北京路風情》,還有《云南麗江行》,老人一口氣放了七輯,完全是裸眼3D,成像清晰。不需要擺弄動輒萬元的裝備和復雜難用的軟件,“關鍵是用我的技術從拍攝、制作、放映,都是普通家庭用器材就能實現”。
常跑市場尋設備
“原理上,任何影片我都可以轉換成3D,前提是必須由兩個攝像機同步拍攝,否則影響效果,”裴伯頗自豪地邊解說邊操作,他將劉翔比賽的震撼場面轉換成3D紀錄片,播放出來。“早期國慶大閱兵片就做不到,因為那時還沒用雙攝像頭拍片。”
經過在美國多年的實地調研,他發現美國還沒這樣的技術。國外的相同電影,必須有復雜的影院系統、昂貴的器材裝備,并非普通家庭所能承受。“我就是要做第一個由中國人發明的技術。”
“現在我正尋找最佳顯示效果的顯示屏。”為取得最好效果,他反復跑市場尋覓比較。日本的顯示屏的確達到要求,但成本超高,要十幾萬;國產的有些只能播放簡單廣告,能應用的價格還是很高。最近他專程到青島購買了一件3D液晶顯示屏,也花了8000多元,廠家還特別說明效果是有限制的。
愿意無償贈社會
裴文瑾的筆記本上很工整地記錄著他平時突然冒出來的想法和研究心得。“我剛開始弄裸眼3D時有人說我異想天開,現在弄成了放給他們看,他們都不敢相信”,他說,自己現在想將研究心得無償公開,但選擇時機卻頗為躊躇。
“現在3D制作成本很高,一家大型動漫制作企業知道了我的裸眼3D技術,請我去看,他們要制作好幾天的畫面,我這里邊聊天邊制作,20分鐘就好了,想花大價錢完整買下來,我沒同意。我希望找個機會將這項技術無償贈給社會??勺畲蟮碾y題是無償公開后,會引來瘋狂克隆的低劣山寨行為,反而損害大眾需要,這是我遲遲猶豫未公開的原因??晌艺嫘南M@個技術能使千千萬萬普通家庭真正方便地看得上精彩的裸眼3D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