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阿凡達》前就研發出3D攝影
48歲的王東升是土生土長的石家莊人,說話輕聲細語的他在國內3D影視圈內赫赫有名,是公認的3D電影權威。他跟3D結緣還得追溯到小時候看的國產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當時覺得太神奇了,一連看了幾遍,父母給我買參考書的錢都用在了門票上,為此還被父親痛罵一頓,從那時起就對3D立體‘發燒’。”后來王東升創辦數碼影音設備公司,并用7年時間自主研發成功立體攝像機:“《阿凡達》上映前,我們就研發出了自主知識產權的3D攝影技術。”
國內外媒體報道卡梅隆團隊研發3D攝影都提到了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王東升2005年僅帶著4個人就開始攻堅:“托人從美國買了4臺高清攝像機,拆了看人家機器的原理,現在倉庫里還扔著堆拆得七零八碎的攝像機。”單靠攝像機拍攝如何達到3D效果?王東升解密說:“我們一般會有兩臺攝像機,根據不同的場景、主題等需要調節3D立體拍攝架,使兩臺攝像機形成不同的間距、夾角,進行左右平行方式或者上下垂直方式的立體拍攝,從而拍攝不同的3D立體效果。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梢哉f我們是目前國內首支自主開發3D拍攝技術的團隊,很多大片到現在還在依靠國外技術轉3D,其實3D電影可以直接拍成,省事兒又省錢,效果一樣好。”
王東升至今仍記得觀看電影《阿凡達》的感受:“有壓力也有責任感,其實我們起初研發3D拍攝,主要是為了滿足院校等專業人士的需求,但《阿凡達》的出現讓大家看到了更大的機會。”
現狀:“少年派”有些地方不如《紅腰帶》
去年江蘇等地影視公司籌拍3D電影《紅腰帶》,立志打造國內第一部本土化的3D立體電影的投拍方邀請王東升加盟,這正好契合了他多年以來一個心愿:“拍一部真正國產的3D電影,無論從藝術到技術都是國產。”該片之所以號稱真正意義上的3D,就因為當前3D電影都是拍完后經后期制作而成,而《紅腰帶》從一開始拍攝就是3D影像。
《紅腰帶》講述的是抗戰時期發生在江南的凄美愛情故事。昨天王東升用電腦為記者播放《紅腰帶》的部分片花,一戴上3D眼鏡,記者仿佛置身在小橋流水、野草閑花的江南美景中。王東升透露他在劇組是3D技術導演:“這是個新工種,主要就是設置機位、演員路線等。”
目前《紅腰帶》的后期制作即將在石家莊完成,效果令王東升比較滿意,“昨天我去看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迷看畫面,我是看技術,《紅腰帶》的拍攝‘函數’跟‘少年派’一樣,這指的是拍攝時攝像機鏡頭距離與夾角的計算等。而且‘少年派’前十分鐘的3D有些讓人‘眼漲’,看著不太舒服,《紅腰帶》就不存在這些問題。”
展望:想拍3D版“幸福石家莊”
如今包括央視等省外多個單位和公司都在找王東升合作,如今他又與兩家公司達成了拍攝3D國產片的意向。“我是石家莊人,中國3D攝影技術核心在石家莊,我希望能在家鄉做更多的事情,前不久我就申請拍一部3D版‘幸福石家莊’,讓大家看看變化中的石家莊。”
王東升透露下一步計劃與大專院校加強聯系,“要培養更多的3D電影人才,希望培養出同時擁有3D拍攝基礎理論和拍攝經驗的人。再就是打造一個3D的影視產業園。”他表示石家莊建3D影視產業園條件優越,“這里有石頭村等美景,離北京很近,吃住等成本比一線城市低,對影視人很有吸引力。”為此他希望省會相關部門給予更多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