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3D打印,祛除虛火是正道

   2012-12-07 轉載于網絡佚名5030
導讀

它是預言中支撐第三次工業革命、顛覆機器大生產的革命力量;美國人相信,依仗它可以重振制造業,中國制造有望變為美國制造。 

3D打印,祛除虛火是正道

 

3D打印,祛除虛火是正道

 

3D打印,祛除虛火是正道

 

3D打印,祛除虛火是正道
             它是預言中支撐第三次工業革命、顛覆機器大生產的“革命力量”;美國人相信,依仗它可以重振制造業,“中國制造”有望變為“美國制造”。

  這個神奇的它,就是3D打印技術——不是打印三維立體畫,而是打印真真切切的三維實物。從發達國家到中國,“3D打印”炙手可熱。惟有祛除虛火,擺脫跟風炒作,少談“革命”,多找應用,快補短板,立足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這個新興產業才會迎來健康發展。

  一塊“打印”出來的骨頭

  “那是很復雜的髖關節手術,可主刀醫生拿起刀,不假思索做完整個手術。”回憶7年前在德國漢堡觀摩的骨科手術,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主任王宸教授難掩興奮。

  “這手術,換咱們做,要等創面打開,仔細探查,敲定方案才會動刀。他怎么上來就敢下刀?德國醫生拿出病人手術部位的骨骼模型。他已在這上面操練多次了。”當王宸被告知,這骨頭是用3D打印機“打印”的,別提有多好奇了。最近,他欣喜得知:花16萬元,在南京就能買到3D打印機。

  為王宸圓夢的3D打印機,由南京紫金立德電子有限公司生產。記者日前走進這家公司,見到這款神奇的機器。它比噴墨打印機略大,流線外形小巧精致。打開機器蓋頭,操作臺上,一塊琥珀色的“方磚”已有寸高,一根針在“方磚”上用力刻畫,吱吱作響。針走一圈,邊上就推送一層膜覆上,“方磚”內,一個不規則部件形狀初現。

  “3D打印機,其實是快速成型機,叫它“打印機”,更多為方便公眾理解。”紫金立德公司總經理連寧說,全球3D打印機形成四大流派,即熔融堆積、疊層堆積、粉末堆積、激光成型。它們都用軟件設計三維圖,再用塑料、金屬、樹脂等耗材,逐層累積“打印”三維實物。紫金立德所產3D打印機,就屬疊層堆積。而在南京寶巖自動化公司,記者見到另兩種3D打印機:

  一根白色塑料繩穿過操作臂,經230度高溫熔化后,從細小的噴嘴里流出,在操作臺上一層接一層地游走描畫,塑料隨即凝結成型。這不是蛋糕師做奶油裱花,而是熔融堆積3D打印機在做薯條。制作這小小玩具,它要8小時。

  “這是粉末堆積打印機,它有1000多個噴嘴,能噴出幾百萬種色彩。它能逐層堆積石膏粉末,打出立體彩色沙盤。”南京師范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寶巖公司董事長楊繼全說。

  “把思想快速物化、可視化,是3D打印技術最大的優點。它能縮短新品開發周期,提高設計質量,降低研發成本。”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孔建壽教授說,“過去,設計師先畫圖,再做模具,稍有出入,都要從頭再來,花幾個月很正常。而有了3D打印機,設計師白天畫圖,晚上打模型,第二天拿著實物討論,要改,點點鼠標就行。等設計到位,再做模具。”南京翰納科技公司花2萬元購置寶巖所生產的3D打印機,開發等離子保鮮器,一次制模成功,而在過去,那得開模七八次,花費八九萬元。

  生產構造復雜、批量小的零部件,3D打印機身手不凡。“這渦輪零件,構造很復雜,用傳統工藝鑄模,只能分片制作再焊接,做起來很慢,精度難保證。拿3D打印機做,只要設計出來,就能一絲不差打出來。日本雅馬哈摩托車隊野外訓練,有些特殊零件壞了,用我們打印機打出來,換上去就能用。”連寧說,有些個性化產品,如假牙,每一顆都不同,用3D打印機“打印”,既經濟,又合嘴。

  這個產業江蘇有基礎

  3D打印算不得最新技術。上世紀80年代末,全球首臺3D打印機已在美國誕生。這個產業,以色列、美國、德國領跑全球,中國跟隨其后,而江蘇基礎不錯,處于國內前列。

  技術引進,原料進口,產品出口,紫金立德投產三年,產能躋身國內前列,已向30多個國家出口1260臺機器。公司拿出25%的股份,買斷以色列Solidimension公司疊層堆積技術,并已消化吸收,打印機零部件國產化率達六成。

  自主研發6款3D打印機,收獲26項發明專利、6項軟件著作權,楊繼全靠的是整合資源開放式創新。他所帶南師大30人團隊,來自軟件、電子、機械等多個學科,從事基礎研究;公司所聘十幾位工程師,承擔應用研究。他還支付項目經費,向上海交大、美國克拉姆森大學購買研發服務。被其視為“寶貝”的粉末堆積3D打印機,歷時8年研發成功,寶巖握有全套技術的知識產權。今年,公司有4款設備形成量產,已售出480臺,收入611萬元,公司略有盈利。

  滿足個性化需求,進入個人市場,被視為3D打印機新的發展方向。全球首款3D打印個人機前年入市,去年銷量增長近3倍。今年,美國家用3D打印機已上市,單價1500美元以下,頗受孩子歡迎,售出1萬臺。寶巖新近推出個人機,售價8000元,售價萬元的家用機明年上市。

  發展3D打印,江蘇高度重視。楊繼全研發團隊成立10年,各級財政投入扶持資金1927萬元。省里將加大對這一產業的政策及資金扶持力度。

  它革不了傳統制造業的命

  去年至今,3D打印在發達國家被賦予前所未有的地位:與蒸汽機、晶體管并列的偉大發明、第三次工業革命最具標志性的生產工具……3D打印機將替代傳統制造業的預言廣為傳播。以提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里夫金為代表,很多人詩意憧憬未來:

  花幾千美元,買臺3D打印機,人人都能開工廠、辦公司,想要什么,只需下載圖紙,按一下“打印”鍵,就去喝咖啡吧,剩下的事,交給3D打印機。

  這股“3D打印神話”正向中國蔓延。今年,國內股市涌出近十只3D打印概念股,備受游資追捧,股價幾度漲停,有的甚至翻番。華泰證券研究所研究員蔣宏民說,這些股票所屬企業,多半跟3D打印并無關聯,僅有兩家生產3D打印機,但項目剛剛起步。

  “3D打印熱,炒作大于實際意義!”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田宗軍教授說。受訪的14位國內專家指出,3D打印技術還在發展,產業遠未成熟,替代不了傳統制造業,將其重要性吹捧過頭,會誤導產業發展。服務創意,生產特殊零部件,3D打印有優勢,但它只是對傳統工藝的補充,只是“錦上添花”的技術。不能把3D打印萬能化,什么“打印飛機”、“打印汽車”,都不靠譜,只是打個模型。南京大學錢志新教授說,3D打印“打印”是表象,核心在軟件,只有跟傳統制造業改造與提升相結合,這種信息技術才有更大生存空間。

  一項新技術能有多大前景,取決于需求與成本。“全球3D打印機去年產銷3萬臺,收入40億美元”;“去年全球行業產值7—8億美元,中國僅為1—2億元人民幣”……對3D打印產業規模,業內評估不一。而據美國權威咨詢數據,去年全球該行業產品與服務收入17億美元,今年可達21億美元,到2019年,將達60億美元。國內3D打印用戶多為學校、醫院,而企業創新意識不足,需求極少。紫金立德內銷3D打印機僅60臺。這區區幾十億美元,如何迅速造就一個“革命性產業”?

  至于個性化生產,未來會有發展,但要取代機器大生產,眼前看不到可能。一臺3D打印機,不足以讓人類回歸自給自足的小生產。比起標準化、規?;牧魉€,其制造成本更高、效率更低。華中科技大快速制造中心副總經理吳澄說,用3D打印制造汽車發動機,成本是車價的50倍。紫金立德所產3D打印機一次“打印”9枚高爾夫球,就要8小時。要是“打印”飛機、汽車,成本之高誰能承受?誰會做出如此不經濟的選擇。更何況,技術還不允許這么做。

  扶持新興產業不能走老路

  “我們設計產能2萬臺,要做到盈虧平衡,每年必須產銷1500臺。前年出口近700臺,去年賣出300多臺,今年外需繼續滑坡,銷量只有200多臺。”連寧直言,公司雖能盈虧平衡,若考慮1億元前期投入,那是虧損嚴重。國內現有40多家3D打印企業,拿出產品的近10家,其中,產量過百臺的僅4家,而擁有核心技術的,那就更少了。從核心技術、應用材料到市場渠道,3D打印產業的“命門”握在發達國家手中。所謂“中國3D產業與國外差距不大”,這種說法盲目樂觀。

  軟件之于3D打印機,好比大腦之于人。缺了軟件,設計師靈感再多,變不成模型,打不出實物。作為3D打印支撐技術的軟件系統,現為美國、以色列幾家大公司控制,國內近乎空白。

  “耗材技術滯后,是國內3D打印產業面臨的最大制約。”亞洲制造業協會總監王玨說。紫金立德一年進口20多噸PVC材料,每公斤就要10美元。這種材料對純度、平整度要求極高,國內做不出。常州有家小企業,答應為其加工耗材,真能做出來,價格只要進口的三分之一。耗材開發滯后,制約了3D打印應用。像醫療行業,從假肢、假牙到血管支架、皮膚,國外都能打出來,而國內只能打診斷模型。無錫飛而康快速制造科技公司為社會提供3D打印服務,但所需金屬粉末涉及航空,從國外進口受限制,3個月才準買一次,一次只給25公斤。公司副總經理王安琪感慨“難為無米之炊”。

  3D打印需求九成在歐美,全球行業集中度極高,歐美兩家龍頭企業已占七成份額。過度依賴外需,內需啟動緩慢,使國產3D打印產業生存現狀不容樂觀。盡管紫金立德虧本,作為股東的以色列人卻能賺錢,他們壟斷外銷渠道,以6000美元的價格購得紫金立德打印機,轉銷歐美,開價1.5萬—2萬美元。

  核心環節對外依賴,使得國內3D打印產業陷入高成本、低回報、高風險的困境。省社科院院長劉志彪教授呼吁,發展3D打印產業,政府不能沿用落后方法,必須擺脫出口依賴、低端起步、不顧需求一哄而上的思維定勢。

  市場>技術>政策,湖南華曙高科技公司總裁許小曙提出的這個新興產業發展不等式,備受業界認同。曾任美國3D Systems公司技術總監的他說,這家全球產業龍頭企業開發的新技術,八成被需求不足卡掉。以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因勢利導,編制產業規劃,出臺激勵政策,政府扶持才能扶到點子上。3D打印技術發達國家有優勢,但未形成絕對壟斷,整合資源,扶持企業開放式創新,拉長技術、耗材“短板”,政府應該有作為,但須扶持有規模需求的技術創新,來了項目就給錢,只會造成資源浪費。

  12月初,南京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決定聯手紫金立德,共建3D打印應用服務平臺,承接社會3D打印需求。這不失為啟動內需,放水養魚,扶持3D打印產業的明智選擇。比利時建有歐洲最大的3D打印服務中心,配有近百臺各類設備,年產值幾億歐元。全球3D打印服務收入,已占行業產值一半多。政府要扶持企業,更要刺激消費,不妨補貼“打印費”,引導更多單位“嘗鮮”3D打印,進而自購設備。如此,既能找準3D打印提升工業化,服務其他行業的應用點,從而拉動產業發展,又能帶動企業自主創新。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4235.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