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3D電影緣何在中國“熱脹”海外“冷縮”?

   2012-12-17 轉載于網絡佚名12550
導讀

3D是2012年全球銀幕最熱鬧的詞匯,不過國內外熱鬧的方向卻背道而馳:在國內,3D幾乎成為電影上映的標準配置,不少3D大片屢創票房

“3D”是2012年全球銀幕最熱鬧的詞匯,不過國內外熱鬧的方向卻背道而馳:在國內,3D幾乎成為電影上映的標準配置,不少3D大片屢創票房新高,哪怕是十多年前的舊作,轉制成3D之后,也能笑傲中國票房。而在海外,3D卻因為票房不佳,常常成為批評和反思的對象,甚至有導演為了電影表達而拒絕使用3D,一些在中國熱映的轉制3D影片,其本土票房卻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

3D版《泰坦尼克號》海報
3D版《泰坦尼克號》海報

同時,沖著中國堅挺的3D電影市場,不少海外3D、電影特效制作公司開始進駐中國,就連曾在好萊塢稱雄的“數字王國”,如今也有了中國東家。不過,這些技術型公司中,有不少雖然名聲不小,卻在海外已經走到了破產邊緣。同為3D緣何在中國和海外遭遇迥異呢?

美國老片套上3D包裝 中國票房超美國

只有3D版沒有普通版的國產電影《畫皮2》,中國票房比北美和日本票房總和還要高的3D版《泰坦尼克號》,只針對中國市場的3D版《2012》……今年有數十部國產和引進3D電影登上銀幕,讓不少觀眾覺得,不戴“眼鏡”看電影似乎都不習慣了。不過,3D版電影票房在海外卻一路滑坡,市場貢獻率持續縮水,不少在中國賣得很好的海外3D大片,在家鄉甚至遭遇提前下檔的厄運。

今年暑期檔,3D版《泰坦尼克號》在中國上映。這部15年前在中國掀起熱潮的影片,以2D轉制3D的新樣式,一舉在國內拿下近10億元人民幣相當于1.5億美元的票房。

與在中國電影市場的火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3D版《泰坦尼克號》在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冷遇。在美國,“升級版”的票房僅為5000多萬美元,差不多是中國票房的三分之一。而在當年全球第二賣座的日本,影片更是只獲得了400多萬美元的票房,不到中國票房的5%。在歐洲,3D版《泰坦尼克號》“沉”得更快,法國、西班牙等多個國家,將該片提前下線,以便給其他影片讓道。

值得玩味的是,3D版《泰坦尼克號》在美國從最初的2600多家影院減少排片至70多家影院后,放映量只相當于北京、上海這樣一座城市的排片量。中國市場為3D《泰坦尼克號》貢獻了40%的全球票房,居全球第一。傳媒大亨默多克甚至不無自嘲地表示,3D版《泰坦尼克號》成為第一部中國票房超美國票房的美國影片,中國成了好萊塢影片成長最快的新市場。

3D《泰坦尼克號》的示范效應,令中國成為好萊塢眼中最熱的3D市場,上映不到3年的《2012》,也于年底在中國市場推出了3D版。不過因為3D《2012》在其他國家地區沒有上映計劃,3D成為“中國特供”版,遭遇國內影迷“圈錢”的質疑。就連美國《紐約時報》,也在暑期檔時以《好萊塢渴望滿足中國3D電影胃口》為標題,探討如何制作適銷對路的3D電影。

相比之下,3D在海外的境遇總體可謂“平淡”。據美國電影協會數據顯示,今年美國電影票房將創下新紀錄,但3D電影的票房成績直線下滑,去年占據總票房的46%,今年預計將不會超過30%。而這“30%”還是靠多發行了近20部3D版電影才勉強撐起的,也就是說,3D電影的單片貢獻率在下降。今年美國市場表現最好的3D電影是《復仇者聯盟》,但是其票房中也只有一半來自3D版,相比2009年《阿凡達》有83%的票房收入來自3D版,可見美國觀眾對3D的熱情直線下降。

美國影院業主協會秘書馬克·歐米拉曾對美國媒體稱:“有些電影并不適合以3D的形式呈現,但電影制作方不顧電影類型、劇情、受眾群體,一味地盲目投資3D電影,導致觀眾對3D電影失去熱情。”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4291.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