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3D技術雖吃香 好電影內容才是硬道理!

   2012-12-19 轉載于網絡佚名6680
導讀

李安的3D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帶給我們哪些值得深思的問題?在有關電影人士看來,3D技術的革新,無疑跟默片變革為有聲電影、黑

 李安的3D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帶給我們哪些值得深思的問題?在有關電影人士看來,3D技術的革新,無疑跟默片變革為有聲電影、黑白電影變革為彩色電影一樣,只是電影技術發展歷程中的一環。“當這三五年的3D熱潮過去之后,當觀眾把3D技術視為平常之時,電影還是要靠內容取勝。”雖然3D電影可能意味著高利潤,但3D技術絕不是保證票房的靈丹妙藥。

3D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海報
3D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海報

由李安執導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正在成為一個現象。

按照電影市場的慣常規律,電影的票房曲線是一個由高走低的過程。首周票房僅有三四千萬的《少年派》首日票房不過230萬元。但在其開畫第二周,《少年派》熱度不減反升,各大影城連連加場,群星璀璨的國產大片《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也難攖其鋒。據統計,《少年派》排場起片時約30%,到11月29日兩部國產大片上映時跌至18%,之后還是憑借好口碑及領先的上座率頑強地回到26%,上映約兩周累計票房達2.7億元左右,實現了次周票房“零跌幅”的神話。

是什么讓《少年派》實現逆襲?北京某影院的總經理黃群飛認為,與故事性和李安的品牌相比,完美的3D效果是這部電影逆襲的最大利器。“這是《阿凡達》之后效果最好的3D電影。”自卡梅隆的《阿凡達》掀起熱潮以來,3D技術一直是電影圈的焦點。但3D技術究竟對當今電影票房有多大作用,還需要認真冷靜地思考。

3D是的確很吃香

中國觀眾對3D電影的追捧在全世界聞名,中國的3D電影市場早已是世界影壇大鱷們不能忽視的香餑餑。今年《泰坦尼克號》3D版在內地的超高票房使卡梅隆讓麾下的3D科技公司卡梅隆-佩斯集團在天津開設工作室。

但最值得思索的無疑是今年11月《2012》3D版的上映。這部在2009年的世界影壇頗為矚目的災難片,在后期轉3D制作后于2012年重新上映。吊詭的是,這次的3D版似乎只針對中國市場。這種明顯期望能像《泰坦尼克號》那樣撈一票的行為讓中國影迷自謔吃上了“特供菜”。“這不是‘人傻、錢多、速來’嗎?”有影迷在網上評價。

中國的3D電影市場到底有多大?據統計,2007年9月,中國引進的第一部好萊塢3D電影《地心歷險記》上映時,國內還只有82塊3D銀幕。而截至2011年底,全國9200塊電影銀幕中有5355塊3D銀幕。

在如此廣闊的市場空間里,中國電影人也自然蜂擁而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認為,好萊塢大部分商業大片都是3D電影,中國商業類型片電影不走3D的道路肯定是死路一條。只是與李安和卡梅隆創造的奇幻世界相比,中國電影人應用3D技術為觀眾造夢的能力還相對不足。自2007年引進好萊塢電影《地心歷險記》開啟中國電影市場3D時代后,《樂活男孩》《堂吉訶德》《蘇乞兒》等一干打著3D技術先行者旗號的國產電影反響平平。其中,號稱國產首部3D真人武打片的《蘇乞兒》片中僅有18分鐘的3D制作,被經過《阿凡達》洗禮的中國觀眾取笑“畫蛇添足”。

事實上,除了去年年底徐克執導的武俠電影《龍門飛甲》,國產電影鮮有因3D技術應用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孫立軍認為,中國3D技術的研發能力一時間還很難跟上好萊塢的先進水平,尤其在電影拍攝面臨挑戰的時候。

但技術的差距并沒有阻擋中國電影人對3D技術的追捧。究其原因,北京新影聯院線總經理黃群飛告訴記者,如果一部影片同時上映普通版本和3D版本,那么,百分之八九十的票房都會來自3D版。有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票房約130億,而這其中總票房超過50億元的3D電影當屬最大功臣。

在今年6月的上海電影節上,《畫皮2》片方以2D版本制作有瑕疵,有礙于觀影效果為由,宣布電影只上映3D版本。面對突然高出50%的票價,感到遭遇霸王條款的觀眾痛斥片方只為圈錢。

制片人龐洪表示,此舉是為了不被“偷票房”。如果普通版和3D版一起上映,院線方面很可能以普通版的低票價和片方結算。改成只上3D版本后,最低票價就有了保障。

即使觀眾詬病其大肆宣傳的1207個特效鏡頭,只看得出字幕的3D效果,但是最終《畫皮2》仍以7.25億元刷新了國產電影票房紀錄。與之相較,在今年前三季度,票房居前二三位的國產電影《聽風者》和《四大名捕》只取得2.3億元和1.9億元的票房,差距頗大,這兩部電影均不是3D電影。據悉,因成本低、利潤高,類似《畫皮2》普通2D影片后期轉制3D,已成了國內片方喜愛的制作模式。“今年華語電影中3D電影大約占10%,而票房幾乎占了50%。”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儲雙月告訴記者。

3D只是技術

如果沒有3D技術,卡梅隆的《阿凡達》不可能超越《泰坦尼克號》的票房奇跡;如果沒有3D技術,李安說,他拍不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曾給觀眾創造出美輪美奐的潘多拉星球的“3D之父”卡梅隆盛贊李安對于3D技術的運用,成就了一部不朽巨作。他說:“電影讓人從一開始就沉醉在故事里不可自拔,我認為3D絕對居功至偉。他出色的拍片手法,片中對于3D與故事之間的平衡,讓我印象深刻。”

觀眾們對《少年派》里的美景也是極為買賬。網友tintin76在豆瓣網上寫道“奄奄一息的老虎躺在少年腿上的那個夜里,整個影院就像在滴雨,我真的有抬頭看是否電影院天花板漏水了……”

3D電影意味著高利潤的可能,但3D技術絕不是保證票房的靈丹妙藥。更多時候,因為其高成本,3D技術更像一劑催化劑。2011年的國產3D電影累計票房不足5億,其中約4億是《龍門飛甲》一部電影貢獻的,其余的國產3D電影無疑折戟沉沙。

期望復制《泰坦尼克號》3D版票房奇跡的《2012》顯然沒有考慮到,中國人的《泰坦尼克號》情節才是觀眾重溫一部老電影的真正原因。其上映兩周票房雖過億,但第二周票房已由前一周的9000余萬元暴跌至2000多萬元,已屬強弩之末。

“3D技術創造一種視覺奇景的世界,能讓人更加入戲,產生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儲雙月說,“但3D技術更多注重科幻、大場景等的展現,對小景觀的表現還很欠缺,拍攝自由度也是有限制的,對揭示社會現實的題材作用不大。”

黃群飛的觀點相當謹慎。“在以前的電影史上也出現過立體影片,當然跟3D技術有所不同,但是對普通觀眾來說,看起來是一樣的??墒撬膲勖婚L,電影史上,特種電影的壽命都不長,所以對3D電影的未來,我還在觀察。”

在儲雙月看來,3D技術的革新,無疑跟默片變革為有聲電影、黑白電影變革為彩色電影一樣,只是電影技術發展歷程中的一環。“當這三五年的3D熱潮過去之后,當觀眾把3D技術視為平常之時,電影還是要靠內容取勝。”

事實上,近5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沒有一部是3D電影。卡梅隆的《阿凡達》即使賺得盆滿缽滿,卻在當年的評選中敗給他前妻凱瑟琳的小成本制作《拆彈部隊》。2012年的最佳影片《藝術家》則是一部復古風格濃郁的黑白默片。

而此次李安的《少年派》獲得一致好評,也是因為他對3D技術的應用與內容的豐富性有機地融合,沒有淪為3D技術的奴仆,而做到了言之有物,持之有故。這部電影講述了17歲少年和一只450磅的孟加拉虎在救生艇上,在漫無邊際的太平洋上漂流227天,在互相威脅中共同求生的開放式解圍。李安說,這是一個探討神性與人性的故事。

“神究竟是外在的存在,還是人內心的產物,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在接受臺灣主持人陳文茜的采訪時,他如是說。

從早年的“家庭三部曲”到《理智與情感》《臥虎藏龍》《斷背山》《色戒》,再到今天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講述人們感性與理性掙扎的故事時,李安是當之無愧的大師。也正是他高超的導演藝術和對揚·馬特爾原著主題精髓精準的把握才使得那本幾乎堪稱最不可能拍成電影的原作小說完美地展現在觀眾的面前。

“它很好地詮釋了觀眾要什么、市場要什么。”有業內人士分析說,國內觀眾還是希望看到一些積極的電影。“如果一家三口去看電影,與《一九四二》《王的盛宴》的沉重主題相比,有大海、老虎的《少年派》無疑也更適合孩子。”儲雙月說。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4319.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