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打印的服裝。本組圖片通訊員 張筱鍇供圖
可打印服裝、燈飾等,專家稱該技術將帶來第三次工業革命
“3D打印”技術都可以制造出什么東西呢?除了傳統的零件、模具外,可以“打印”出漂亮的iPhone手機殼、時裝,甚至是人體器官。 昨日,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的“2012年增材制造技術國際論壇暨第六屆全國增材制造技術學術會議”上,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展示的這一技術令人嘆為觀止。
據了解,本次會議是增材制造領域中最高規格的國際會議。中國工程院盧秉恒、關橋、李培根等八位院士,及來自海內外200多位“3D打印”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快速制造業的最新發展趨勢。
英國增材制造協會主席格瑞漢姆·卓曼展示了最新“3D打印”技術制造出來的產品,“你想過自己現在用的iPhone手機外殼是‘打印’出來的嗎?”卓曼說。擁有漂亮繁復花紋的iPhone手機殼,造型各異的服裝、對稱變換的燈飾,一點也看不出制作痕跡……“3D打印技術打破了傳統制造的局限性,拓展了人們的創意空間。”卓曼表示。
目前,華科的快速打印實驗室已經可以“打印”出牙齒、骨骼、衣服等物品。
◇專家聲音:“今后20年我國制造業將進入世界前列”
近期,美國學者發表了一系列文章,認為新的工業革命“制造業數字化”即將到來,美國在信息技術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中國制造業在未來20年將經歷困境。
昨日,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邵新宇代表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做了題為《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的報告。周濟認為,今后20年是我國制造業實現由大到強、在創新和綜合競爭力上進入世界前列的絕佳發展機遇期。
他在報告中說,我國制造業不僅擁有巨大的內需市場和世界上最強大的產業基礎,在制造業數字化方面掌握了核心關鍵技術。在被視為第三次工業革命驅動力的增材制造領域,我國的技術甚至已走在了世界前列,顯示出巨大的創新潛力。
他表示,我國制造業的奮斗目標是,到2020年,機械產品全面應用數控技術,總體升級為“數控一代”;到2030年,中國機械產品要總體升級為“智能一代”。
“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還要走很長路”
西方技術學者把“3D打印”技術看作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到來的標志之一。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學院院長盧秉恒表示,目前增材技術在我國主要應用于產品研發。
“由于增材制造材料研發難度大,導致其制造成本較高,達到每克10-100元,而且制造效率不高,尤其在金屬材料成形方面,大約每小時只能制造100—3000克。” 他說,總體而言增材制造技術工藝與裝備研發不充分,尚未進入大規模工業應用,今后我國將在航空航天、 醫療等領域應用方面做更多的努力。他還建議,“要從功率源、新材料、工藝創新、大量應用中降低成本,最后達到‘從產品研發工具走向批量生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