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技術(又稱“3D打印”、快速制造)是新的工業革命的關鍵技術,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已取得了很大成績,基本與西方發達國家處于同一水平,并已在生產、產品開發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研發增材制造技術,目前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隆源公司等高校、研究機構以及企業已經取得不錯的研究成果,研發出光固化、金屬熔敷、陶瓷成形、激光燒結、金屬燒結、生物制造等類型的增材制造裝備和材料。
西安交通大學盧秉恒院士介紹,增材制造技術具有制造物體周期需求短、適應單件個性化需求、在大型薄壁件、蜂窩狀復雜結構部件、鈦合金等難加工、易熱成形零件制造方面具有較大優勢。
專家認為,增材制造技術目前主要應用于產品研發方面,但存在著制造成本高、制造效率低、制造精度尚不能令人滿意、工藝與裝備研發不充分、尚未進入大規模工業應用等方面的問題。專家建議從功率源、新材料、工藝創新、大量應用中降低成本,以達到“從產品研發工具走向批量生產模式”的目標。
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表示,為加快推動我國增材制造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我國近期需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二是加大財稅政策引導力度;三是適時籌建增材制造行業組織,推動增材制造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