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那天晚上看到潘亂兄這篇《給3D打印潑點冷水》之后,也想寫些對3D打印的看法。現在媒體包括央視都在熱炒這個話題,炒得讓讀者迷茫,讓股市瘋狂,需要潑潑冷水。但問題是,潘兄,你這盆冷水似乎沒潑到重點上。更大的問題是,那篇文章被各“主流”媒體紛紛轉載,而有些讀者直接把這篇文章當作一個成熟的觀點來不假思索的評價3D打印,因此我覺得我有必要站出來為讀者給出一些不一樣的看法,供讀者參考。
關于長尾
潘兄認為3D打印是長尾,是屬于二八定律的那百分之八十,不是爆款,不會有巨大的經濟回報。其實這一段文字可以被看作是持二八定律與長尾理論進行論戰,你在質疑的是長尾理論。你既然在質疑的是長尾理論,為什么要順便讓3D打印躺著中槍?那既然長尾理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是否3D打印亦可以因此受益呢?而一篇《長尾理論可信嗎?》就足以否定長尾理論嗎?
我們以前在討論APP和消費電子的時候都會說到:在滿足了基本的需求后,個性化需求是個必然的趨勢。在個性化時代,這條尾巴將從老鼠的尾巴進化成孔雀的尾巴——它滿足的將不再是基本的尾巴存在的價值,而是有更高的需求層次的價值。在個性化經濟時代,小而精有個性的東西會比拼低價的爆款有更大的利潤空間。這可能正是Chris Anderson看中的,Etsy和Made.com的繁榮也能證明這一點。
在我看來,3D打印的長尾又跟音像店的長尾有不一樣的地方。相反,它和web 2.0時代的 UGC其實挺像的。每位創客都生產和傳播內容,讓整個商品市場豐富起來,滿足多元化的需求。當人們不滿足于主流媒體“爆款”的新聞之后,便開始自己寫新聞,于是成就了現在繁榮的互聯網內容,就有了專注于互聯網創業的36氪,專注于評論的虎嗅,專硅谷消息的Pingwest,以及我們這個專注3D打印的加速Do。這個趨勢同樣適用于3D打印。
“創客運動是小眾的游戲,是業余愛好的復興。”是的,改變世界的都是那一小部分人,是精英群體。還是那句話,不要低估車庫里的創造力。
C2B
潘兄認為,C2B模式的3D打印將面臨模式的考驗。但我卻覺得:C2B是一個適用于所有商品交易的一種模式,并非3D打印領域原創,也并非3D打印專有,3D打印也并非只有C2B一種模式。退一步講,淘寶C2B試水失敗了嗎?也許它是一個新的開始。再退一步講,即便C2B與3D打印密切相關,也并不一定意味著,C2B在別的領域行不通,就說C2B在3D打印領域也行不通。于是,潘兄在批判C2B的同時,又順便對3D打印開了一槍。
3D打印機打印出來的產品與平常大規模生產的商品不同,大宗消費品跟定制的商品肯定是不一樣的需求和供應鏈。如果把這樣不同的商品放在一起比較,那等同于完全忽視了3D打印本身存在的意義——真正的個性化、定制。 潘亂兄承認3D打印有一定的革命性,那既然是革命性,那必然有其革命之處,必然不能以現在對待傳統或者已經發展成熟的行業的眼光去看待它。它的革命性之處包括了對生產力,生產關系,生產資料的變革,既是變革就必然不符合原來的熟悉的模式,必然在舊標準下顯得寸步難行,但我們是不是要考慮一下,是否是那套舊標準過時了?
3D打印目前存在的問題
3D打印雖然已經有著長達28年的歷史,但一直受限于材料科學的發展而前進緩慢。潘兄所提到的這幾項也的確是目前存在的幾個重要問題。但你不得不重申的是,這些都只是現在的問題。
比如,技能問題。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到3D模型建模存在著很高的門檻。但你別忘了,幾年前PS也是門檻頗高,現在美圖秀秀是何等易用,何等風光。巨頭Autodesk等設計巨頭和3D打印巨頭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已經在著手解決。通過現在手邊的這幾款工具,我們已經能看到未來技能工具的雛形,例如123D Catch等工具已經簡單到幾歲小孩子都可以掌握,而以后云端處理能力的提升也會讓這部分工作變得輕松又高效。
“材料的擴展,決定了3D打印機的能力邊界。”說的好!材料的擴展是沒有邊界的,3D打印機的未來將因此受益。如果你覺得現在做不成代表著以后不可行,那我們的科技豈不是要停滯?借用@葉琛Ricky在微博上說的一段話放在這里非常合適:
現在的3D打印對技能要求高,但是3年后呢?現在效率低,3年后呢?現在材料稀缺,3年后呢?3年不夠,10年呢?我們可以做白日夢,但是不能不做夢。
從世界各國對這個項目的投入上看,現在所有人已經認可以這一新興制造業的前景,現在欠缺的,只是時間而已。
3D打印需要時間來等待更實用的材料;
3D打印需要時間來教育消費者,教會他們使用3D打印機更方便的設計和制造;
3D打印需要時間建立完整的產業鏈,形成一個實實在在的產業;
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看了些國外3D打印公司的報道,覺得國外玩的熱火朝天,但國內什么是3D打印這個概念還沒普及,會覺得它是泡沫,是扯淡。事實是,這全都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挑撥離間。 跟國外相比,雖說我們的硬件技術(本身也不是什么困難的東西)已經不在話下,軟件水平(本質上是算法水平)也沒比別人差多少,但材料一直是我們的軟肋,政策環境并不完善。但這只是我們國內的問題,不代表全世界的3D打印都是如此。另外,國外已經基本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一些3D打印服務商如Shapeways、Sculpteo、Materialise等早已告別初創期,相信我們國內幾年后這些情況都會有所好轉。
國內的創客運動已經頗具規模。但話說回來,3D打印亦非全都是開源軟硬件的。美國的兩家上市公司Stratasys和3D Systems手中各握幾百項專利。這些業界巨頭代表著3D打印的先進水平和發展方向,他們也占據著市場的大部分市場份額。
關于3D打印的對世界的改變這一點,我希望求甚解的同學親自去翻看一下《經濟學人》今年4月21日發表的那篇《第三次工業革命》英文原文,這篇文章已經發表半年有余,但我仍然沒發現里面有哪一點是錯的。也許在那篇文章里你能找到對于第三次工業革命相關的大部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