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為將高校科研成果推向市場 當老板的教授越來越多

   2012-12-20 轉載于網絡佚名3720
導讀

 防腐又無毒的新型涂料被應用于膠州灣大橋的主橋墩;能減震降噪的噴涂型阻尼應用于青島在建的地鐵;還有一種在國際上也十分先進

           防腐又無毒的新型涂料被應用于膠州灣大橋的主橋墩;能減震降噪的噴涂型阻尼應用于青島在建的地鐵;還有一種在國際上也十分先進的3D打印技術也在逐漸得到越來越多企業認可……這些新的科研成果全部出自青島各高校的研究實驗室。12月19日,在會展中心進行的2012年青島產學研合作洽談會暨高新技術成果展中,青島高校展區的幾項研究成果吸引了不少市民的關注。但是不能忽視的是,除了這些擺在閃光燈下的項目,島城的高校中還有不少的項目依然是“養在深閨”,很難跨出實驗室。近幾年來,市科技局等相關部門為于科研成果的幫扶轉化也做出不少努力,但是如何更好地完成從學校到企業的“最后一跳”,仍然有許多需要克服的難題。

  大學的科技成果是“皇帝的女兒也愁嫁”,已經是社會上公認的事實。根據2010年國內20所高校完成的“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的探索”調查顯示,我國高校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在6000項至8000項之間,但真正實現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還不到1/10。而記者了解到,在島城的高校內,每年的科技成果也有數百項,但是真正能夠走出實驗室,走向企業的卻是少之又少。19日上午,在會展中心青島理工大學的展區內,記者看到了一臺“綿核桃自動剝殼機”,在結構上大大優于市場上已經有的產品。這是青島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李長河副院長帶領學生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還獲得了山東省機械創新大賽的一等獎。但是這樣一個新型的機械卻仍然待在學校的實驗室里。“我也希望它能夠推向市場,但是現在還是缺少途徑。”李長河副院長跟記者說。而難以完成這“最后一跳”的另外一個原因,還在于企業跟高校的合作方式難以確定。“到底是買斷專利技術,還是技術入股的方式?這個在新技術的價值衡量上,企業對于我們的投入認可程度不高,很難促成合作。”

  在高新技術展會上,記者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越來越多的教授自己當起了“老板”,開辦公司,將自己的成果推向市場。在孵化器的成果展區內,一張桌子上擺放的數十個模型吸引了幾位市民的注意。這是青島科海創新工業設計有限公司的快速成型技術,也可以稱作“3D打印機”,它可以將設計好的模型快速制作出來,這項技術在國際上也是十分先進的,而這家公司就是青島科技大學的一位教授一手創辦的,這種快速成型技術也是他的主要研究方向。而青島理工大學的教授也成立了公司,推廣青島理工大學展區展示的基礎設施圖層防腐新技術。記者采訪得知,教授自己開公司也并不容易,比如青島科海創新工業設計有限公司的籌備就用了三年。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4371.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