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對3D立體拍攝節目很不以為然,好幾年前,在3GSM大會上看到某歐洲移動運營商演示的3D節目,或許其演示的重點只是用于證明網絡傳輸的暢順,而忽略影片的質量。甚至在日本高新電子展CEATEC 2009上看到眾人在索尼、松下電器展臺前排長隊等待體驗全高清3D視覺的場景,依然懷疑3D視覺只不過是曲高和寡的玩意兒,心想這些排隊的日本民眾無非圖個新鮮,對商用的3D立體拍攝的接受程度一定不會很高,因此當時也沒太多激情去嘗試勘稱消費電子業界最先進的3D立體視覺享受。然而,體驗完3D大片《阿凡達》后,否定了早前的偏見。
Cybermind Visette45 SXGA 3D 增強/虛擬現實頭戴顯示器
3D立體顯示技術大致可分為透鏡式,視差型(自由立體顯示),頭盔式,光學懸浮成像,以及真三維顯示。其中,市場上最成熟的是視差式3D立體顯示,該技術效果好,硬件實現簡單;該技術也分為光柵型和360度立體顯示器,但360度顯示技術的縱向實現距離比較有限,色階表現更有限。通常只有一個輸入通道的頭盔式3D立體顯示則不能提供左右眼的立體圖像對,供應商有索尼和奧林巴斯;而Kaiser公司為美國軍方提供的雙眼頭盔式產品則有重量太大和成本過高的缺點,價格高達10萬美元。
真三維3D顯示則是和上述技術不太一樣,其具體通過“光線再現”和“像素填充”技術來實現。其中,利用光線再現的全息3D立體顯示可謂是較為理想的3D顯示,但目前受限于計算機硬件的運算能力,效果不夠完美。像素填充技術又分為多層液晶、螺旋屏+激光掃描、平面屏+高幀屏單投影機幾種實現方式,后者采用 TI的DLP技術,但是目前遇到的問題是DMD器件的幀頻不足。
據悉,當前中國的3D立體標準工作正密鑼緊鼓地在進行,在3D產業趨向高速發展的同時,但愿中國業者不要錯失這一前景美好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