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移動端的產品形態也延伸出越來越大的想象空間。這一年,我們親眼見證Google一家將增強現實智能眼鏡的概念炒得大熱,從發布第一款概念視頻到現在,公眾對智能眼鏡的遐想非但沒有塵埃落定、越來越實際可觸,倒反而是越來越大膽、越來越瘋狂。這當然是好事,不過現在,一家中法合資的公司LASTER率先推出了兩款專業版的增強現實智能眼鏡,而且,他們的民用版也將在明年年初(預計三月份)走入公眾視線。
LASTER推增強現實智能眼鏡 明年初上市
LASTER已經推出的兩款專業版AR智能眼鏡分別為PMD(單目)和MG1(雙目)。這兩款眼鏡均具備聯網功能,可跟智能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連接,由終端主機負責數據運算,并由眼鏡完成信息呈現、實現相應的交互功能。
先介紹一下單目的、在外觀上也更接近Google Glass的PMD。PMD可用于復雜設備維修、醫療、教學培訓等領域。一臺復雜設備的產品說明通常非常多、技術參數也非常復雜,比如說,一臺航空發動機的零件就達到上萬個,這就給設備維修和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PMD可以基于用戶的語音、手勢輸入作出反饋,或依賴物體識別技術,實時調用相應的產品指南和說明書、顯示技術參數,手把手教用戶去操作設備。
LASTER推增強現實智能眼鏡 明年初上市
另外一款雙目的MG1則具備護目鏡功能,可基于LBS實現相應的內容觸發,用于各類戶外場景和軍事體育項目,比如航海、登山、飛機駕駛等,充當登山助手、航海助手等角色。當然啦,它的終端應該是可被用戶隨身攜帶的智能手機。
因為PMD和MG1都是面向企業客戶,所以實際它們更多的是為企業定制呈現內容和交互系統。PMD和MG1目前已經推向市場,接受產品定制。
至于目前尚未推出的民用版,我們現在也可以提前跟大家透露一些它的特性。對于民用版,LASTER對其的定位就不僅僅是“輔助工具”這么簡單了,同時也給它注入了一些電子消費品的特性。他們會給“它”加上一些應用,這些應用將支持通話、導航、電郵短信的信息查看、拍照和視頻等功能。另外,因為這款產品是面向普通用戶,所以它在外觀設計上會更時髦、更潮一點,就像一款普通的護目鏡一樣,價格也會更低。LASTER說,這款智能眼鏡瞄準了那些電子產品控、極客,以及那些愛秀的時尚愛好者,因為它同樣可以成為一款裝飾品。
LASTER推增強現實智能眼鏡 明年初上市
關于LASTER這家公司,實際它屬于一家中法合資的創業公司,法國公司成立于2005年,中國公司成立于2011年。LASTER說,因為創始團隊的核心成員都是從法國光學中心、圖像研究所這些地方出來的,所以他們一開始的聚焦就是智能眼鏡,從05年研發產品到現在,他們也只做智能眼鏡相關的硬件和軟件。而談及他們的競爭對手Google,LASTER稱,Google擁有全球最大的數據庫,這一點是他們沒有辦法比的。但是,他們的優勢是植根于光學領域、專注于光學領域,并且掌握了核心的光學專利技術“Enhancedview”,該技術曾在2010年獲得IEEE(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評選的年度全球最有價值“五大創新科技”最佳獎。另外,LASTER還透露,Google曾是他們的客戶,買過他們的原型產品。
LASTER的技術負責人Peter稱,增強現實智能眼鏡很好地將用戶對微型終端的需求和相對“大屏幕”的需求結合在了一起,具備了不小的想象空間。談及智能眼鏡技術的現在和未來,Peter告訴我,目前在智能眼鏡領域存在兩種技術流派,或者說是產品形態,即可透視智能眼鏡和不可透視智能眼鏡??赏敢曆坨R可讓用戶透過眼鏡看到真實的物理場景,并在此基礎上增加一層虛擬層的信息。盡管這個技術的難度更高,但是用戶體驗更好、更真實。LASTER的智能眼鏡,就屬于這個范疇。
而另外一類不可透視眼鏡,則是通過攝像頭首先將真實的場景拍攝下來,再通過軟件合成、信息疊加呈現給用戶,盡管這樣做的技術門檻會更低,但用戶看到的真實場景實際“并不真實”,這會在用戶體驗上打一些折扣。盡管LASTER尚不能確定Google Glass屬于哪種產品形態,但他們更傾向于認為,可透視智能眼鏡代表著智能眼鏡的未來。不過,實際除了Google以外,微軟貌似也在研制自己的智能眼鏡,而國外另外一款智能眼鏡Smart Glasses M100也將在年初上市,這里面的戰斗很熱鬧。
就移動設備而言,Peter還提及了他個人的一個大膽的設想。在他看來,以蘋果為代表的智能手機生產商已經將第二代智能手機做到極致,而未來的移動設備在產品形態、外觀上面,都會跟現有的移動設備存在一些變化,我們也將逐步進入后智能手機時代。在這個時代,智能手機和電腦的概念或許會逐漸模糊、趨同,而新的便攜式設備,將為用戶創造更多的使用場景。
實話說,可穿戴的移動便攜設備在醫療保健、導航、社交網絡、商務和媒體等許多領域都蘊藏著巨大潛力,并有可能通過很多細微的應用給我們生活帶來實質上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