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虛擬現實之父拉尼爾:我不要互聯網

   2013-01-15 轉載于網絡佚名10880
導讀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VPL公司創始人杰倫拉尼爾提出了虛擬現實概念: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虛擬世界,提供使用者關于視覺、聽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VPL公司創始人杰倫·拉尼爾提出了“虛擬現實”概念: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虛擬世界,提供使用者關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隨著計算機科技的發展,如今虛擬現實已被廣泛應用。然而幫助建立了虛擬現實文化的拉尼爾卻否定了自己提出的觀點,開始反對虛擬現實和網絡科技。


虛擬現實之父杰倫·拉尼爾

網絡局內人

想要推翻網絡世界

杰倫·拉尼爾是當今這個數字化時代的締造者之一,但他卻想要推翻網絡世界,他認為,現在的網絡終將吞噬所有人,破壞政治、經濟、人格、尊嚴,導致“社會災難”。要理解他為何“倒戈”,有必要了解一下他的經歷。作為20世紀80年代虛擬現實技術的先驅和宣傳者,拉尼爾成為了美國硅谷的明星,他留著一頭爆炸式的長發,將頭發編成一根根細細的辮子,他癡迷具有異國情調的亞洲樂器,還曾簽下一張現代派古典音樂的唱片合約。

拉尼爾提出虛擬現實概念時才20多歲,他多彩而奇特的個性是因沉浸在第一代硅谷夢想家和人工智能幻想家結成的小圈子里而培養成的。拉尼爾回憶稱,很多這樣的人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聚集到硅谷,“來到我租下的一些破舊平房里工作,我們用我通過制作早期視頻游戲賺來的錢,開始將虛擬現實技術轉化為現實”。就是這樣,這些數字未來主義者們一起合作發展了虛擬現實概念,這個概念在不遠的未來定義了網絡的輪廓——“免費信息”“大眾的智慧”等等。

21世紀初,在全世界都忙于擁抱“網絡2.0”之際,拉尼爾卻開始反對互聯網。在刊登于著名科學雜志《連線》上的文章中,拉尼爾抨擊了“大眾的智慧”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啟蒙理念,他表示,帶來的很有可能是“網絡暴力”。拉尼爾之所以成為對如今網絡世界最嚴厲、最知名的批評者之一,是因為他恰恰來自這個世界的內部。

在網絡世界中,盡管拉尼爾已轉向批判,但他未曾離開,人們希望聽到他的意見,哪怕是斥責。他依然被邀請至各大科技會議和論壇,發表對網絡和科技的見解。拉尼爾依然處在網絡世界之中,部分是因為他提出的虛擬現實已變成了當今的現實。“看看窗外,”拉尼爾表示,“現在沒有一種交通工具不是在虛擬現實系統中設計出來的,并且每種交通工具都會先有一個虛擬現實樣品,讓人們來體驗駕駛它們的感受。”

對于“網絡2.0知識分子”,拉尼爾表示:“我認為我們這些人改變了世界,但如果我們不自我批評、不對自己嚴格要求的話,就是不負責任的。”拉尼爾舉了個例子:“我曾是讓信息免費的早期倡導者之一,但現在這個理念造成了盜版橫行,音樂家、作家和其他藝術家的心血,都變成了免費信息,被任意偷竊、盜版和下載。”

信息免費了

但也導致經濟衰退

拉尼爾看到的網絡危害不僅限于此,他還表示了自己對“信息免費”危害經濟的擔憂。“我曾是一名職業音樂人,我發現一旦我們讓信息免費,受到危害最大的不是明星本身,因為除了唱片之外,他們還可以通過開演唱會等方式賺取收入。”拉尼爾說道,“事實上,受到嚴重影響的是中產階級,這些人有可能是依賴音樂產業為生的音樂工作室人員,唱片銷售不景氣會導致他們失業,靠領取政府補助金生活,而每個納稅人都要為此買單。”

拉尼爾認為,大型網絡科技公司“盜取”大眾的工作成果,并將之轉化為自己的金錢。他用谷歌翻譯的工作原理解釋稱:“通過谷歌翻譯程序,你可以將一大段英文輕而易舉翻譯成中文,而這一技術背后的科技原理是:從現實世界中收集大量翻譯者所創造的信息——他們翻譯的短語、句子等——放入數據庫中,當用戶使用谷歌翻譯時,實際上就是從這個龐大的數據庫中尋找相似的模板。而這個原理也和臉譜社交網站的原理類似——將人們(比如他們的購物習慣、商業定位等)再次銷售給他們自己。你認為谷歌翻譯非常神奇,但就在你使用它的同時,那些真實世界中的翻譯者們的勞動并沒有獲得報酬,他們的勞動成果被霸占了。免費的電子書也是一樣,它們削減了書本原有的價值,從而降低了經濟效益。”

拉尼爾的新書《力量的命運和尊嚴的未來》,討論了網絡科技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他認為,網絡科技跟對沖基金一樣,都能充分利用資源,集中財富和力量,也都能讓全球經濟產生衰退。“我認為這也是為什么社交網絡崛起跟中產階級縮水的時間相重合的原因,信息技術并未造成社會總財富的增加,雖然它令信息免費,但正在損害經濟。”

拉尼爾的觀點十分大膽,他還指出,網絡科技令人們將自己“分割”成了一個個商業標簽,讓商業廣告的車輪從自己身上碾過。“在我看來,盜版音樂文件就跟過度的無擔保抵押貸款一樣,都是個人的財產被多次復制,給跟自己毫無關聯的一方帶來了利益。從盜版音樂文件上來說,受益的是像谷歌這樣的網絡公司,從無擔保抵押貸款上來說,受益的是基金管理人。但這兩個例子中,所有的風險和成本都由普通人和中產階級承擔,更糟的是,整個社會的經濟都在萎縮,富的是一小部分人的口袋。”

網絡很自由

但會滋生網絡暴力

一些技術推崇者們認為,電腦運算速度和處理能力的不斷提高很快將令人工智能變為現實,乃至實現人機合一。雷·庫茲韋爾就是這一觀點的倡導者之一,他在《奇點將至》一書中指出,到2045年,高度發達的計算機技術將實現人機合一。很多人對此堅信不疑,但拉尼爾卻對此嗤之以鼻。“我認為這只是不想擔負責任的人對科技的解讀方式,”拉尼爾說,“在這個觀念之下,他們可以將責任推給電腦和科技。”

拉尼爾表示:“2012年我曾跟提出‘奇點’的弗農·維格展開過探討,維格說道,‘確實有人認為奇點在不久的將來會到來,但我并非其中之一。’”換句話說,就連它的創造者之一都還認為它只是一個思維實驗,而非現實。

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時,拉尼爾曾提出,新網絡文化的一個突出方面——網絡上的匿名評論者們——將是一個潛在的巨大威脅。在當時,拉尼爾的言論看起來有些激進,不過他確實將網絡匿名看做“有毒的種子”。他認為在網絡匿名的面具之下,人類本性中的丑陋并未被隱藏,而是被助長,它令網絡暴力成為可能。

拉尼爾用“Violentacrez”為例說明了自己的觀點,Violentacrez是著名網站Reddit一個臭名昭著的用戶的網名,他常常在網站上上傳情色圖片和視頻,最后身份遭到暴露。實際上Violentacrez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年男子,他希望自己成為重要人物,因此在網名Violentacrez的掩飾下作出種種惡行。在這種情況下,網絡匿名和網絡自由僅僅助長了人們內心的邪惡力量,并為之提供了操作上的可能性。

相關資料

什么是虛擬現實?

虛擬現實是一項綜合集成技術,涉及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交互技術、傳感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它用計算機生成逼真的三維虛擬空間,及視、聽、嗅覺等感覺,使人作為參與者通過適當裝置,自然地對虛擬世界進行體驗和交互作用。使用者進行位置移動時,電腦可以立即進行復雜的運算,將精確的3D世界影像傳回,產生臨場感。

虛擬現實不僅是計算機圖形學或計算機成像系統生成的一幅畫面,更重要的是人們可以通過計算機和各種人機界面交互。它需要結合人工智能,模糊邏輯和神經元技術。

虛擬現實具有多感知性、交互性、臨場感和構想性的特征,已被廣泛運用至當今世界的多個領域,包括:工業、軍事、醫學、教育培訓、城市規劃、地質學、生物學、考古學等。

杰倫·拉尼爾是誰?

拉尼爾是計算機科學家、作曲家、演奏家、作家,2010年被評為《時代》全球影響力人物。20世紀80年代,最早提出“虛擬現實”概念,現為微軟架構工程師。

拉尼爾雖然入選《時代》2010年全球影響力人物,但他對此似乎已經習以為常。“這些年以來,諸如此類的榮譽我獲得很多了,當然我很感激。但是只有工作本身才是真正值得嘉許的,個人并不重要。”拉尼爾最早提出了“虛擬現實”一詞,但現在卻對網絡和技術的發展憂心忡忡。

2010年,拉尼爾出版新書《你不是一件電子產品》,號召人們重新審視網絡化世界的能量和局限,在21世紀網絡和技術爆炸的時候,重申人的天性——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以及人區別于機器的創造力。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4574.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