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北美大盤綜述
——北美票房前十榜單
2012年北美市場共有655部影片上映,延續了近三年來數量增長的趨勢;新老作品總票房也沖高至108.35億美元,不僅較去年上升6.5%,還締造了影史新紀錄。以下為去年北美票房超過2億的11部影片排行榜:

北美票房前十榜單
暑期檔的兩部超級英雄大作毫無懸念占據前兩位,3D電影《復仇者聯盟》與《黑暗騎士崛起》分別斬獲了6.23億和4.48億美元,加上春季檔砍下4.08億的《饑餓游戲》,三部4億+影片占據了北美票房榜的前三甲。

在春季異軍突起的《饑餓游戲》
根據表1,傳統六大中有四家各奉獻了兩部2億+作品,余下兩家派拉蒙只有一部《馬達加斯加3》達標,而手上欠缺招牌的二十世紀福斯甚至在榜單中失去了蹤影;到是現已結合的獨立廠牌獅門/頂峰手握兩部票房位居前五的影片,令人欣喜。
——全球票房前十榜單

諾蘭的蝙蝠俠最終章恢弘落幕
全球票房方面,去年又誕生了三部10億+影片,而影史前十的座次也再度隨之發生變化,以下為截至1月7日的2012年全球電影票房榜前十位:

全球票房前十榜單
復仇者與蝙蝠俠再度占據榜首,且分列影史全球票房的第三和第七位;更令人驚喜的則是迎來50周年紀念的邦德,在導演薩姆·門德斯的指揮之下,第23部007為索尼贏得了有史以來第一部全球票房過十億的影片,再加上蜘蛛俠和黑衣人的優異表現,索尼的2012可謂滿載而歸;而在北美失利的福斯終于在全球市場用史前動物們挽回了一點面子,憑借占據近八成的海外收入,3D動畫片《冰川時代4》得以躋身前五;獅門/頂峰則憑借吸血鬼最終章和《饑餓游戲》兩部超高人氣之作也占據兩席之地。
——獨立廠牌攪亂傳統格局

三部商業力作助索尼問鼎2012
影片優劣不一的各自表現已初步體現了發行方的成績單,下表便是2012年好萊塢各大發行公司的市場份額排行榜(值得注意的是,獅門與頂峰的數據依然分開統計):

2012年好萊塢各大發行公司的市場份額排行榜

令人驚喜的《林中小屋》正如其東家獅門2012的表現
讓我們跳過冠軍先來看一下去年的最大黑馬,如果各位網友對本站上半年北美影市小結還有印象的話(點擊回顧),想必會記得當時擁有《饑餓游戲》和《林中小屋》的獅門在上半年就領先于二十世紀福斯和派拉蒙兩大公司;如今半年又過去了,若將去年初就被收購的頂峰與獅門收入聯合計算的話,二者的票房(12.56億)與份額(11.6%)依然領先這兩位傳統六大選手一大截,可謂完成了一次了不起的逆襲。

與夢工廠最后一次牽手的《守護者聯盟》未能挽救全年疲軟的派拉蒙
在告別《暮光之城》這個熱賣系列后,繼任者《饑餓游戲》成功扛起獅門未來幾年的大旗,至少做到了一段時間內的“可持續發展”。反觀二十世紀福斯與喜迎百年大慶的派拉蒙,2012年僅靠《冰川時代4》與《馬達加斯加3》兩部動畫勉強支撐,后者甚至是派拉蒙今年唯一一部過億作品,第二名《航班》累計票房9198萬,而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守護者聯盟》迄今也僅收獲了9134萬美元。

憑借《霍比特人》的強勢,下半年后程發力的華納躍居次席
同樣在上半年表現欠佳的華納則憑借下半年《黑暗騎士崛起》與《霍比特人》的強勢在相當程度上扭轉了落后局面,再加上《魔力麥克》(1.14億)、《逃離德黑蘭》(1.09億)與《地心歷險記2》(1.04億)等三部作品的突出貢獻,最終以16.65億搶得榜眼之位。力壓華納一頭的正是擁有007和蜘蛛俠的索尼,雖然索尼2012最賣座的影片只是尚未過3億的《天幕殺機》(2.91億),遠不如別家那些單片數值驚人的熱門大片,但總體表現更為平均的他們還是以17.92億的總票房拿下了年度冠軍,這一數字也創下了該公司的新紀錄。

兩部風格迥異的影片卻不約而同打出了復古懷舊牌
最后讓我們把目光轉向迪士尼與環球,兩強去年各自進賬15.51億和13.23億分列三、四位。領銜米老鼠方面的自然是《復仇者聯盟》(6.23億),此外《勇敢傳說》與《無敵破壞王》這兩部來自皮克斯和自家打造的動畫作品也功勞不小,當然最大驚喜非砍下1.34億的《林肯》莫屬——作為一部沖奧定向片能取得如此票房實在難能可貴。不過另一方面,迪士尼也被迫面對《異星戰場》這樣的大杯具和三部收獲遠低預期的3D重映動畫。環球的成績單則相對穩健,榮膺最賣座原創R級喜劇的《泰迪熊》一片便貢獻了2.19億,在其率領下共五部影片過億也令這家百年老店比去年多賺了近3億美元。

燒錢兩億有余的兩大杯具成為了迪士尼與環球2012無法痊愈的痛
綜上所述,在如今硝煙彌漫的形勢下,好萊塢傳統六大的格局已經不再是鐵板一塊了。只要挖掘到合適的題材,擁有一定實力的獨立發行商也能夠在北美影市有所作為。特別是考慮到投入產出比的話,一向以小成本恐怖片或者清新文藝片為賣點的獨立廠牌甚至有著更大優勢——畢竟它們很少會拋出諸如《異星戰場》(7308萬)、《超級戰艦》(6542萬)這類的啞彈。
二、傳統萬金油題材顯疲態
——動畫片市場已近飽和
動畫片(合家歡影片)、續集/翻拍/重映等作品早已成為票房市場雷打不動的“保留節目”了,不過在這些話題變得越來越枯燥的同時,此類題材作品也終于逐漸顯現出疲態。雖然是老生常談,但下面我們依舊簡單總結一下這些傳統票房利器在今年的走勢。

《勇敢傳說》多少挽回了些皮克斯因《賽車總動員2》失去的顏面
近年來,凡是在理想檔期上映的動畫片幾乎都能憑借合家歡這一優勢拿到可觀的收入,甚至完全無關作品本身的質量。放眼2012年動畫片市場,誠然出現了春季檔大黑馬《老雷斯的故事》(締造7022萬的影史動畫開畫紀錄,最終拿下2.14億),傳統強將皮克斯的《勇敢傳說》(2.37億的總票房榮膺年度最賣座動畫片),挾系列歡鬧惡搞之威的《馬達加斯加3》(2.16億),以及驚喜動畫《精靈旅社》(1.45億)、《無敵破壞王》(1.76億);但不可否認的是,市場對于動畫片的容忍似乎已達到飽和了——昔日無往不利的動畫片已經不再是票房萬金油了。

兩部備受期待的定格動畫最終卻均慘淡收場
且不說沒能再掀波瀾的三部迪士尼3D重映動畫,光是《通靈男孩諾曼》(5600萬)以及《科學怪狗》(3474萬)等片的表現都不甚理想,甚至還有像《氣球大冒險》這樣在2160家影院公映、最終歷時近一月下檔卻只拿到區區107萬的大杯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失敗案例當屬特意選在感恩節檔期上映的《守護者聯盟》,開畫僅2377萬、目前依然艱難邁向億元大關的本片成績如此之差幾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對于與夢工廠動畫的最后一次合作,派拉蒙一如既往地盡力宣傳,配音陣容也延續了明星云集的傳統,而眾主人公更是孩子們耳熟能詳的各色節日代表;或許折戟的唯一原因便是檔期選擇有誤(從牙仙到圣誕老人,應有盡有的本片唯獨缺了感恩節的火雞...)。雖然進入12月影片表現出了較好的止損能力,但高達1.45億的成本還是沒能在后期完全回本。

墻里開花的《冰川時代4》依靠墻外芬芳挽回了面子
不過,在去年的動畫片中還有一部最為特殊的個例——《冰川時代4》雖然在北美只收獲了1.61億,但卻在海外市場拿到了令人咋舌的7.14億票房;看來盡管美國觀眾已經或多或少厭倦了這一系列,不過在國際市場藍天工作室的動物們卻仍然吃得很開。
——續集翻拍屢敗仍屢拍
另一傳統關鍵詞則是續集、翻拍和重映。如今好萊塢每年推出的各類系列影片(或者將要成為系列)早已數不勝數,關于系列影片的成敗得失也早已是老掉牙的話題了,多部3D重映作品也并未達到2011年《獅子王》的高度,故此處我們不再贅述,只羅列一些極具說服性的數據:

從首部就爭議不斷的粉絲系列《暮色》謝幕并不完美
首先,2012年最賣座的影片前十之中有七部是系列影片,而排名第三的《饑餓游戲》也馬上將成為一個系列。其次,對于部分系列來說,目前的表現其實并不如預期;其中就包括《暮色4-下》,作為最終章的本片目前2.86億的票房還落后系列最高《暮光之城3:月食》同期收入不少;十年之后重返中土世界的《霍比特人》盡管有IMAX+3D以及通貨膨脹等利好因素,但上映三周2.29億的總票房仍低于《魔戒》系列后兩部的同期表現;撇開低于預期的不提,命運更加悲慘更是比比皆是,《諜影重重4》、《敢死隊2》、《諸神之怒》以及翻拍版《全面回憶》等一眾系列影片均表現糟糕——或許唯一可以笑著度過新年的只有超越前作的《颶風營救2》了。

即使票房超越了前作,但對于連姆·尼森大叔的回歸依舊不乏批評之聲
但不管慘狀如何,系列影片已經成為好萊塢的固有組成部分之一,可以肯定的是,未來我們還將會看到無數的續集翻拍作品來了又去,賺了或賠...它們中的多數也將繼續成為票房市場的中堅力量,雖然也有一些可能會落得個蕭條下場。截至目前,2013年已有32部續集或翻拍影片赫然出現在了排片表上,其中多部系列前作的本土票房均在2億美元之上——這些“晚輩”能否達到“前輩”的水準,無疑會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
——三部4億+作品
2012年的北美票房不僅創下了影史紀錄,同時也是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上升趨勢,其中自然有不少在商業方面取得了可觀票房的作品,那么這些影片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呢?
首先當屬年度冠亞軍《復仇者聯盟》和《黑暗騎士崛起》,兩部作品間的競爭早在上映前就引起了許多熱議;而在“7.20午夜槍擊案”等因素影響下,《復仇者聯盟》最終輕松拔得了頭籌。事實上,除了同為漫畫改編超級英雄電影外,兩部影片幾乎再無相同之處:一部專注于炫目特效與娛樂性,另一部則延續了系列的漫畫式黑暗寫實風。

兩位大神聯手打造出了令人心潮澎湃的2012
但另一方面,兩部作品背后的最大功臣喬斯·韋登與克里斯托弗·諾蘭卻又有著相同之處:對于創作意圖二人都有著十足而全面的掌控,向來編導監職的諾蘭作品中的個人印記自不必說,而擁有扎實極客背景的韋登也讓這部好萊塢史上第一次橫跨多部影片的大聯歡得以成為一部質量過硬的商業作品,甚至由其編劇的《林中小屋》也明顯地體現出了韋登對于傳統類型片的淵博了解和熱愛,后者也成為了去年最有創意的原創影片之一。因此,多年來由無腦爆米花統治的大銀幕終于出現了不少贏得交口稱贊的商業佳作,這至少是一個良好的方向。
與此同時,這些高水準導演的參與也為類型片本身帶來了全新亮點,這對于影迷來說也是個好消息。另一例證就是在50周年之際,為這個影史綿延時間最長的系列電影注入新活力的《007:大破天幕殺機》。奧斯卡最佳導演薩姆·門德斯以其獨到的手法將傳統與現代在本片之中做到了精彩的結合,既延續了新世紀諜戰片的新路線,又恰到好處地向經典致敬,滿足了從粉絲到一般觀眾的絕大多數胃口,北美2.91億、全球10.02億美元的票房充分證明了一點。影片更在老家英國勢如破竹,成為第一部本土票房突破1億英鎊的影片,如今在剛剛揭曉的制片人工會獎又占有了一席提名,可謂勢不可擋。
總之,2012年我們見證了一個喜人的趨勢,即在真正有才華的主創手中,類型片將變得更有吸引力。未來幾年內,漫威旗下的眾多超級英雄甚至可能開展跨發行公司的合作,《復仇者聯盟》中曾幾乎一度就要出現奧斯本公司的大樓標志,而二十世紀福斯也可能讓X戰警們加入其中;華納與DC方面,諾蘭繼續擔任《超人:鋼鐵之軀》的制片人,同時《正義聯盟》的計劃也已提上了日程。

名導與佳作的商業成功也給新《星球大戰》以啟迪(圖為飯制星戰版迪士尼Logo)
讓這樣的人才取代邁克爾·貝、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之流打造未來的商業大作,相信對于票房也會有可觀的促進作用。最明顯的例子,如果迪士尼能為即將重啟的《星球大戰》三部曲找到一套靠譜的班子,那或許我們將有望看到一次科幻經典的成功逆襲。
——女性地位提升
另一點要提的則是近幾年好萊塢市場方面對于女性的重視,無論是在主創或者是觀眾群方面。當然,以好萊塢為主的北美電影業還遠沒有達到真正的男女平等,但近年來《暮光之城》系列的火爆,以及2011年的《伴娘》已經證明,由女性主演、主要面向女性觀眾的影片已經在票房市場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女性觀眾(或其伴侶)的腰包也是一座越來越誘人的金礦。

《白雪公主與獵人》在“暮色”小K與“女王”塞隆的護駕下,票房表現也是霸氣十足
在今年上映的影片中,諸如《饑餓游戲》、《白雪公主與獵人》甚至《獵殺本拉登》等由女性角色擔綱主演的作品各自取得的票房成績都十分不錯;與此同時,像詹妮弗·勞倫斯和查寧·塔圖姆之類大受女性觀眾歡迎的影星也擁有了強大的票房號召力。文藝商業兩手抓的勞倫斯此前已有《冬天的骨頭》和《X戰警:第一課》兩部代表作,去年又在自己的履歷表上加入了《烏云背后的幸福線》和《饑餓游戲》,目前更成為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有力競爭者;而毫不介意“賣弄色相”的塔圖姆除了以《誓約》和《魔力麥克》兩部相對直接的影片得到票房肯定外,還在轉型的《龍虎少年隊》里施展了一把喜劇天賦,同樣得到了不錯回報。

勞倫斯與塔圖姆在2012均迎來了各自的巔峰
總的來說,從各方面看,女人們都開始成為好萊塢越來越重要的一員,無論是金牌導演凱瑟琳·畢格羅,或是從梅麗爾·斯特里普到桑德拉·布洛克,從克里斯汀·韋格到梅麗莎·麥卡西,從安妮·海瑟薇到安娜·肯德里克等不同類型的女演員都開始在新世紀擁有了全新的商業價值,較之朱莉婭·羅伯茨和瑞茜·威瑟斯彭等甜姐領銜的時代更可謂百花齊放。雖然她們仍然時常面臨著許多局限,但以如今的趨勢來看,觀眾們——至少是多數女性觀眾將會熱衷用票房來表示自己的支持,而在《暮光之城》這樣的低劣貨色落幕之際,衷心希望取而代之的影片會讓這部分觀眾們擁有更高更好的品味。
四、杯具作品影人盤點
——啞彈層出不窮,細數失意影人

與泰勒·克奇另兩部失意的商業大作相比,《野蠻人》的表現似乎就沒那么難堪了
說完了意氣風發的成功者,自然也少不了黯淡煩惱的失意者。下面我們就奚落下那些在去年中招落馬的影片,以及不幸成為票房毒藥的大牌小咖們。在上半年的總結中我們已經提到了2012不幸人物之一:泰勒·克奇。這位欠缺王牌氣場的男星好不容易在去年上位,領銜主演了《異星戰場》(迪士尼)和《超級戰艦》(環球)兩部商業巨制,但兩片最終卻雙雙票房失利,前者的巨額虧損甚至直接導致了米老鼠高層的人事變動;而下半年伊始(7月6日),克奇今年第三部擔綱主演作品、由奧利佛·斯通執導的《野蠻人》也亮相北美,但最終同樣只收獲了4738萬的票房,誠然與本片的限制級題材及放映規模不無關系,但依舊沒能改變克奇2012杯具到底的霉運。

萎靡不振的《情場玩咖》似乎就是巴特勒“后300時代”的一個縮影
不過神奇的是,去年最大的票房毒藥似乎還不輪不到他,這一尷尬名號大概要花落在下半年有兩部新作亮相的杰拉德·巴特勒。如果說克奇的失敗至少是上千萬級別的大制作,那么巴特勒手下的《沖浪男人》(594萬)和《情場玩咖》(1272萬)則堪稱慘劇。雖然近年來巴特勒保持了相對穩定的作品數量,但事實上除了《300勇士》以外,幾乎再沒有其他拿得出手的真人作品,其中還包括不少與包括詹妮弗·安妮斯頓、希拉里·斯萬克等知名女星合作的浪漫喜劇,但卻從未收獲太多商業上的利好。即使再退一步講,前幾年巴特勒好歹還能拿出數千萬的成績,但去年的兩部作品可謂創下了個人收入新低。不過比票房折戟更令人訝異的是發行公司的“盲目自信”,為這兩部影片開出了2000家+首映院線的決策實在令人費解...

《黑影》讓波頓與德普這對怪才組合遭遇了滑鐵盧
當然,上面兩位演員還只能算小咖二三線明星,不過去年也有不少真正大牌坐鎮的影片折戟沉沙。蒂姆·波頓與約翰尼·德普的《黑影》表現不佳,自己執導的動畫片《科學怪狗》也悄無聲息;亞當·桑德勒的《爸爸的好兒子》3693萬的票房是他十年來的最低值,而另一幫喜劇明星聯袂出演的《新鄰里聯防》命運同樣糟糕,總票房3535萬,勉強超過成本一半而已。

《搖滾年代》的折戟沉沙宣告阿湯哥轉型失敗
2011年底剛憑《碟中諜4》重新殺回影迷視野中的阿湯哥去年在生活不順的情況下,演藝事業也遭遇挫折。雖然在眾星云集的《搖滾年代》中大改形象飾演一名放蕩不羈的搖滾明星,但觀眾卻反響冷淡,最終票房僅3852萬,是靚湯自2007年《獅入羊口》(1500萬)后的最差成績,而7500萬的成本更是讓這一數據顯得格外刺眼。好在年底上映的《俠探杰克》表現票房還算是份遲來的安慰,但與去年同期《碟中諜4》的爆棚仍然相去甚遠。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云圖》卻悲催地掉了鏈子
說到明星群戲,不得不提去年的另一典型反面教材——沃卓斯基姐弟聯手湯姆·提克威集結大批明星打造的《云圖》,背負了過億成本的本片上映至今已兩月有余,但總票房僅僅2679萬。雖然在《黑客帝國》后并沒有太多亮眼成績的這對怪才導演組合可能并不在意票房表現,但此番對于原著改編的高難度挑戰的確在商業方面落了下風,更不要說影片最終收獲的兩極分化嚴重的媒體評論了。
此外,去年虧損嚴重的影片還包括上文介紹過的《守護者聯盟》和《氣球大冒險》,此處不再贅述??傊?,在競爭激烈的票房戰中,檔期選擇、人員不整、題材不當、抑或質量不佳,無論是什么原因,總會讓一些影片不幸成為龐大的分母。在此謹祝所有影人再接再厲,與此同時,我們也會繼續幸災樂禍地等待今年杯具俱樂部的新成員。
五、沖奧作品收獲驚艷票房
說完了形形色色的商業作品,最后我們再來關注一下那些志在沖奧的文藝片表現。由于放映規模和影片本身屬性的限制,將這些影片與傳統的商業片對比不僅并不公平,也沒有太大意義,但這并不意味著沖奧片沒有自己的市場。實際上,無論你認為好萊塢有多少瑕疵或問題,作為世界上最成熟的電影工業,其兼容并包的特質一直是它不可或缺的重要標志。

正值選舉年推出的《林肯》會火爆,但沒有人想到會是如此受歡迎
在去年沖擊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幾部熱門作品中,已經出現了兩部票房突破一億美元的作品,分別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麾下的《林肯》(1.34億)和本·阿弗萊克執導的《逃離德黑蘭》(1.09億),如此優異的表現對兩片在頒獎季的競爭力都算是不小的加成。
誠然,在票房與奧斯卡的復雜關系上,既有《泰坦尼克號》這樣的正面案例,也有《拆彈部隊》挑落《阿凡達》的反面典型,但不可否認的是,對于具備上乘質量而且本身放映規模相對較小的影片來說,能夠在票房上取得好成績不僅表明更多的觀眾觀看了影片,也預示著良好口碑會對沖奧勝算帶來更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對發行公司來說,也沒有誰會與錢過不去...

《少年派》海外持續熱映,成為了李安個人票房最高的作品
除了這兩部可以與商業片展開正面競爭的作品,還有不少文藝片在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內拿到了值得稱贊的成績。李安的首部3D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北美吸金8564萬,雖然與1.2億的成本還有一定差距,但全球市場3.92億的收入已可以讓二十世紀福斯滿意了;而最近影片陸續收獲的各項提名也勢必還將對票房產生進一步的推動作用。與之類似的還有在圣誕節剛剛亮相的《悲慘世界》和《被解放的迪亞戈》,上映兩周有余的兩片目前已雙雙破億,而后者更成為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個人最賣座的影片??梢韵胍姷氖牵诩磳⒔視缘慕鹎颡劦阮C獎禮中,兩部影片還將為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獵殺本拉登》點映成績斐然,畢格羅能否憑本片三年兩度問鼎奧斯卡呢?
在更小的范圍內,還有幾部影片取得了更加耀眼的成績,其中既包括目前仍然只在5家影院點映的《獵殺本拉登》,由于片中虐俘場面而引起廣泛爭議的本片開畫首周便拿到了單館平均83430美元的驚人成績,迅速證明了凱瑟琳·畢格羅新作的實力;也有五月時在4家影院亮相的《月亮升起之王國》,影片首周就取得了驚人的13.07萬單館票房,在當時刷新了由《追夢女郎》保持的真人影片單館紀錄(3家影院,平均12.63萬);但好景不長,這一紀錄隨后又被九月上映的《大師》刷新,該片在5家影院平均拿到了咋舌的14.73萬。

《大師》用驚人的單館成績詮釋了何為神作
總的來說,對于此類沖奧定向影片而言,票房收入并非它們的主要目的,但能順帶夠締造些紀錄對于宣發部門來說依然是再好不過的消息,精通此道的韋恩斯坦和福斯探照燈等發行公司也一向善于借助影片在頒獎季的名聲來為自己的作品再增加一些額外收益,充分體現了獎項與票房相輔相成的的深奧關系。
六、結語
對于影迷來說,激情澎湃百花齊放的北美影市似乎沖淡了所謂“2012末日論”原本留給我們的陰影,在子虛烏有的滅世謠言不攻自破后,順利邁入新紀元的我們不僅有幸繼續欣賞年底上映的佳片優作,更重要的是,2013年的繁華影市已經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