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D打印技術制造迷你版的自己2012年始于日本,已經傳遍全世界。如今,在英國花159英鎊,就可以預約,得到一個迷你版的自己,身高大約6英寸(約合15厘米)。
要得到屬于自己的立體人像,第一步先要拍照。明亮的拍攝間內安裝了48臺照相機,360度全方位捕捉顧客的外形。顧客走進去,聽到周圍照相機齊聲拍攝的聲音,頗有當大明星被狗仔隊追拍的感覺。
電腦收集相機拍攝到的圖像,用軟件排列這些點狀信息,將其三維成像。電腦處理之后,還需要人工修繕,添加相機沒有拍到的內容。這個過程需要幾個小時。
立體圖像完成之后,就會傳輸給3D打印機。當然,傳統噴墨都是給平面紙張上色,這里就要讓三維立體人像栩栩如生了。打印機每打印一次,人像升高1毫米,噴頭就來回移動,噴出微觀墨點和粘合劑,給人像上色。打印機每小時能生成28毫米高的人像,完成15厘米高的整個作品大約需要5個小時。
打印、上色完成之后,立體人像還要在膠水中浸泡,以調整顏色并加固。人像到這里就大功告成了。制作材料非常簡單,就是石膏、水和油墨。
有用戶表示,看著自己的迷你人像從一堆粉末中站起來感覺非同一般,就好像自己是沙土之下埋藏了千年的木乃伊,終于在重大考古發現中重見天日一樣。剛出來的時候,人像周身雪白。這時,工作人員會用刷子去除多余的粉末,現出多彩的“自己”。
人像在細節方面值得稱道,鞋帶打的結跟現實中一模一樣,上衣破了個洞也沒有逃過照相機的鏡頭,口袋里手機的形狀清晰可見,那一瞬間的笑容也永遠凝固在時間里。
迷你人像還有一些地方有待完善。人像顏色不太正:膚色不夠自然,金色頭發會發黑。顧客拍照的時候要注意著裝:避免單一顏色(尤其是純黑),鼓勵帶紋理。顧客還要留意自己的發型,否則可能像是戴了個頭盔。另外,照相機的覆蓋范圍有限,顧客個子太高,就會少半個腦袋,后期要專門加上帽子或者頭飾;要是張開雙臂,說不定手就沒有了。
斯蒂芬 莫斯穿了件黑色上衣去拍照,當然不會令人滿意。他不得已換上了綠褲子、紅上衣、還有黑色登山靴。他自己感覺“荒唐”。
蘇菲 希伍德制作了自己的人像,臉色發黃,衣服好像掉色一樣。朋友們看到都說:“你看起來氣鼓鼓的。”甚至有家人說:“我只能從衣服上看出來是你,臉可認不出來。”不過,從體型上來看,人像的曲線身材甚至腳踝形狀都和她本人一模一樣。
迷你人像會吸引到什么樣的人呢?工作人員說:“圣誕節的時候,孩子們可能想給祖母做一個。另外,比較在意自己的人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