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驚嘆!設計師利用3D技術制作個人肖像模型

   2013-11-27 轉載于網絡佚名3010
導讀

近日,自拍 成為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2013年度熱詞,而人類歷史上第一張自拍照是在1839年出現的,當時相機還未普及,普通人沒有辦


近日,“自拍” 成為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2013年度熱詞,而人類歷史上第一張自拍照是在1839年出現的,當時相機還未普及,普通人沒有辦法玩自拍。而現在,種類繁多的手機拍照應用讓自拍越來越流行。但你嘗試過“自拍”一個3D肖像嗎?美國《連線》雜志11月25日報道,設計師Lorna Barnshaw通過不同數字處理方式制作了自己的3D肖像模型,該系列作品命名為Replicants。

首先使用的建模軟件是Autodesk的123D Catch,這是一個免費應用,配合iPhone攝像頭,結果極具代表性,雖然有些失真但非常漂亮,如印在曲面上的古典壁畫一般。
  
然后她用Creform的3D掃描儀制作出第二個肖像模型。這一次的模型就非常逼真,像極她本人。但是按照“恐怖谷”理論,當模型如此地接近真實的人型時,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醒目刺眼。
  
最后,她利用可以把視頻轉成3D模型的Cubify網站,制作了第三個肖像模型。這個肖像的面部特征混合在像素化的條紋中,看上去像是CG渲染效果,而不像真正的人像。
  
所有的3D數據最后均通過ZCorp 3D打印機處理,打印出3D肖像。為了追求原始的效果,接受數字技術“不可預知”的小故障,描繪信息在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中的變遷,設計師選擇對這些肖像幾乎不做后期處理。
  
過去也有很多人嘗試過打印3D肖像,多采用Kinect掃描面部,并使用單色塑料進行打印。但Lorna Barnshaw認為,在3D肖像的制作中,顏色尤為重要。而且,即使有了這些色彩,由于工藝引起的失真還是讓觀眾們無法識別出這是Lorna Barnshaw本人的臉。
  
Lorna Barnshaw認為,這些作品雖然都是經過掃描人臉得出的,但無一例外顯得可怕,有種“死亡面具”和“廢棄的試驗品”的感覺。她說,雖然2D的自拍不如3D肖像立體,但照片的魅力在于拍下那一刻,人的感情和周邊環境融為一體。3D肖像缺乏人情味,沒有環境的襯托、記憶的承載,顯得有些空洞和冰冷。
  
然而,設計師Lorna Barnshaw仍然看好3D肖像的未來,她認為,隨著3D打印技術的發展,我們不僅僅再局限于2D的屏幕,數字世界正在逐漸向我們身處的物理世界滲透、合并。

 
標簽: 3D 3D模型 打印 模型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佚名原創作品,作者: 佚名。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4713.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