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3D打印行業在全球掀起一個技術革新浪潮。歐美等發達國家在3D技術的發展上領先一步,3D打印產業已逐漸成規模。雖然我國3D打印技術僅處于初級階段,但是3D的熱潮勢不可擋。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初步統計,目前我國3D打印機在企業裝機總量已超過400臺,2010年以來年增速均在70%左右,市場規模超過1億元。由于一些新技術發燒友對3D的熱情高漲,民用裝機市場也非?;鸨S匈Y料顯示,在淘寶上,搜索“3D打印”,結果有6000多個,有的網店一個月就能賣出四五十臺3D打印機。
目前,國內的3D打印已經在家電及電子消費品、建筑、教育、模具檢測、醫療及牙科正畸、文化創意及文物修復、汽車及其他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領域實現了應用。可以說,3D打印已經改變了制造行業的進程。如今,在蘋果配件的設計和制造中,3D打印機的作用越來越大。
二、3D打印能否替代模具行業?
據了解,3D打印技術與普通打印機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在需要在打印機內裝有液體或粉末等“打印材料”,與電腦連接后,通過電腦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層層疊加起來,最終把計算機上的藍圖變成實物。
3D打印的優勢很明顯:可免除制造刀具、夾具和模具的過程,直接進行產品加工,解決了生產工藝難以解決的問題,還節約材料、縮短時間。那么,這種輸入產品三維造型,就能打印出實物的3D打印技術是否會對中國模具行業帶來沖擊呢?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年中國模具制造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分析認為,短期內3D打印不會震撼模具制造業的地位。 3D打印目前并不適合批量生產,生產1件和生產1萬件的成本單價基本接近,而且3D打印需要的時間也較長。規模經濟效應則使得模具在我國大批量生產中占據明顯優勢,在非批量、精密要求不是很高的產品制造領域,模具不具備替代性。而在非批量的、精密的、尖端的產品制造中3D打印應用的前景較大,比如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等領域。
從長遠來看,隨著3D打印技術的發展,未來打印效率的提高及成本的降低,3D技術對模具行業的影響將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