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能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從“2018中國IT市場年會”現場獲悉,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700億元,隨著國家規劃的出臺,各地人工智能相關建設將逐步啟動,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600億元,增長率達到26.2%。
據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透露,2017年工信部共確定了202個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和新模式應用,97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完成了25個智能制造標準立項。在示范項目的帶領下,一大批企業積極推進智能化改造升級,服務型制造,共享經濟等新模式日益普及,形成了許多新的增長點。
經過近幾年來的迅猛發展,智能家居已經成為新時代的寵兒,其背后,物聯網和AI技術的推動功不可沒,尤其是AI人工智能,與智能家居領域的結合愈來愈密切,而且也愈加張揚。在剛剛過去的2018AWE家博會上,智能家居領域巨頭群雄飚技
眾所周知,智能家居概念火了很多年,但是,智能家居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仍是每個從業者面臨的“大山”,更談不上實現真正的操控,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則有望改變這種現狀,使智能家居簡單的聯動控制也就是所謂的被動智能轉向主動智能,甚至可以代替人進行思考、決策和執行。
從國內來看,傳統家電廠商也在努力構建生態平臺,通過手機APP、智能中控主機組成,可以實現設備互聯互通;要是打造聯網單品或者是簡單的控制系統平臺,最重要的是,這些生態平臺同時支持接入目前主流語音控制平臺,這也是相較其他生態平臺的優勢所在。
所謂的生態之爭,就看誰的平臺召集的合作伙伴多,積累的用戶基數大,當然前提是為用戶提供的智能家居場景體驗度要好,否則最終也將遭到用戶的拋棄,甚至將使其率先成為智能家居領域的逃跑者,依筆者看來,未來的生態平臺之爭將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的局面,最終形成“三國鼎立”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