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北京2月1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蔣肖斌)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在故宮院藏的186萬余件文物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今天上午,故宮博物院與鳳凰衛視在故宮建福宮花園舉辦發布儀式,宣布《清明上河圖》高科技藝術互動展演即將完成,這件國寶級作品將從紙上立體起來,將于今年春夏與觀眾見面。
展演并非簡單地將《清明上河圖》數字化,而是在尊重原作的學術基礎上,結合現代藝術表演語言,進行再創作。創制人員深入研究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欣賞習慣,藝術家團隊以逼真的舞臺場景搭建,和360度環繞的全息立體空間,還原了《清明上河圖》所展示的宋代人文生活圖景。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讓觀眾真正“進入”《清明上河圖》;要把原本隱藏在作品中不易被了解的細節,變成觀眾能“看懂”的故事,所以,展演以觀眾的體驗為核心,通過互動沉浸技術(MR)、全息多媒體技術等科技手段,對原作進行創造性詮釋。單霽翔說:“事實證明,文物并非只是冷冰冰的遺存,這一展演將讓觀眾在愉快的沉浸式體驗中,最大程度地回到《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繁華的北宋都市,感受宋代藝術之美,吸收中華文化的養分。可以說,《清明上河圖》高科技藝術互動展演將讓觀眾認識到,文物也是具有想象力和年輕活力的現實存在?!?
鳳凰衛視集團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表示,這一展演是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一次積極實踐,會給全中國、全世界的民眾,呈現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蘊與精妙絕倫的藝術魅力,為人類文明做出新的貢獻。
圍繞《清明上河圖》,故宮博物院研究室、資料信息部、故宮出版社與鳳凰衛視領客文化、鳳凰數字科技,聚集中國最頂尖的藝術家、文化大家和高科技開發團隊,組成專項小組,經過一年半時間的反復推敲。
如何處理原作與科技、藝術之間的關系,對專項小組提出了很高要求。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作為學術總指導,全程參與了項目的研發過程。故宮研究館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王連起,多次與小組成員一起推敲展演形式,對項目內容一一批改修訂,保證了展演在學術上的準確性,使展演能為觀眾呈現出原畫之中蘊藏的內涵和神韻。
展演還將從故宮博物院出發,作為中外交流的“文化使者”進行連續3年的全球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