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Nassim Haramein全息分形宇宙五——全息原理

   2018-03-31 7630
導讀

質子真的是一個黑洞嗎?這可能嗎?我想這個問題想了好多年,我在尋找一種理解這為什么是可能的方式,當前主流物理說這是不可能的。原子沒有足夠的質量,也就沒有足夠的能量。但這時我意識到,等等,還記得這個數嗎?真空密度5.1x1093g/cm3。它完全被科學界忽略了很長時間。實際上關于這個數值的標準答案是,它并沒有物理意

質子真的是一個黑洞嗎?這可能嗎?我想這個問題想了好多年,我在尋找一種理解這為什么是可能的方式,當前主流物理說這是不可能的。原子沒有足夠的質量,也就沒有足夠的能量。但這時我意識到,等等,還記得這個數嗎?真空密度5.1x1093g/cm3。它完全被科學界忽略了很長時間。實際上關于這個數值的標準答案是,它并沒有物理意義。啥?你是說我們曾經發現的最大的,最強烈的能量竟然沒有物理意義???如果它沒有物理意義,那它是怎么把兩片金屬片壓合在一起的?于是我開始思考,或許是他們把這個忽略掉了,而他們的確是。他們沒有考慮原子核所在空間里的真空漲落,他們只是把它丟掉了。所以我說,讓我們從真空能量密度的角度看看原子核內有多少能量,在原子核的質子內部有多少的能量振動。這下我們得做點數學了,不是復雜的數學,很簡單的數學。

于是我先根據質子的半徑計算出了質子的體積:9.6x10-39cm3。這是非常非常非常小的一個體積。然后我在用這個體積乘以真空密度,就能得到在質子這么小點的體積中能包含多少真空質量,而這個結果是:4.9x1055g。也就是說在質子這么小的體積中還是有這么大的真空能量/質量存在的。為什么當這個數值冒出來的時候我并不驚訝?因為這個質量數值正好是宇宙的質量。呵呵。為什么我不驚訝?還記得我所說的嗎?真空連接著一切,這就意味著宇宙中所有那些在它自己的視角中體驗著宇宙的質子的振動都必須包含在每一個質子中,才能讓真空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在干啥。所以當這個數據出來時,它就立即在數學上證明了我們全都是合一的。(掌聲!)(譯注:這里所講的就是全息原理,全息的意思是每個點都擁有或者說都反射著全體的信息。所以質子內部所包含的空間所對應的真空質量,正好是和外部宇宙的質量相等的,似乎其內部正好倒映著外部,或者說外部正好是內部的投射。這正是其內如其外,其外如其內。

這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你做出一個聲明,但卻不知道它為什么是真的時,這是不完整的。但當你開始理解關于它為什么是真的這背后的數學時,你就掌握了很強大的原理。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會說我發表的這篇文章是很激進的原因,我以為我會被踢出學術會議,而不是得獎。因為在這篇文章中,就在上述這些公式的下面,我寫了一句簡單的話:這或許就是所有的質子全都是糾纏在一起的證據。所有的質子都是通過真空結構連接在一起的。而這就是這個系統能夠自組織的原因,因為真空知道所有的一切。

4.9x1055g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我是不是需要所有的這些質量來讓質子成為一個黑洞呢?不是的,因為這么大的質量都能讓宇宙這么大的東西變成黑洞了。所以讓質子成為一個黑洞遠不需要這么多的質量。所以我計算了下,這么多質量中到底需要多少就可以讓質子成為一個黑洞。這叫做Schwarzschild半徑。Schwarzschild是第一個找到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解的人。當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時,它并沒有解出它。他只是發表了這個概念,這個概念就是,引力不是一個物體內部的力,引力是這個物體彎曲時空的結果。當他發表這些時,他想著這個方程有點復雜,我們得花點時間去找到它的解。Schwarzschild那時正在蘇聯前線打仗,他生病從前線回來時就看到了愛因斯坦的文章,并給出了一個解,這個解就叫做Schwarzschild解,兩周之后他就掛了,但他還是即時的把這個解寄給了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很吃驚,這么快就有解了,但當你看這個解時,你就會發現,它產生了一個黑洞、奇點。當時還并沒有管它叫黑洞,黑洞是后來John Wheeler這么叫的。但它的確是產生了一個密度無限大的點。而愛因斯坦并不喜歡這個部分,他想或許我的方程在那個地方崩潰了,我們只采納小曲率部分好了,別管曲率大的那部分。所以Schwarzschild半徑這個公式一直被用來計算宇宙中的各種引力場,但他們卻忽略了為了讓時空彎曲發生,它是需要一個黑洞、奇點在其中心的。它能告訴你一個黑洞的直徑是多少,如果你知道一個物體的質量的話。反過來,如果你知道直徑,也可以推算出需要多少質量才能形成一個黑洞。由此可以算出只需要8.9x1014g的質量就能讓質子成為黑洞。拿這個數除以4.9x1055g得到1.7x10-39%。也就是說只需要非常非常少的一點點真空能量變得相干就能制造出我們宇宙中的所有原子,只要這么小的一點點就能造出整個物質世界。

所以我在那篇文章中所說的就是,或許只需要極少的一點點的相干而不是隨機發生在真空中就能產生出物質世界。這是非同尋常的,再次的,數字巧合又出現了。你們注意到了嗎?10-39次方,或者10的正負39、正負40次方。這和著名物理學家狄拉克的假設有關,它叫做大數假設。狄拉克注意到這個數量級的大數一直在各處冒出,而他假設原子尺度和宇宙尺度之間的關系和這個數量級的數有關。所以這難道不美妙,不簡單嗎?但如果你問一個物理學家,特別是一個量子物理學家,他會告訴你這是錯的,為啥呢?因為一個質子的黑洞質量是1014數量級,而在主流物理的標準模型中,質子的質量是10-24數量級。所以這其中差了1038數量級,又是這個數量級。當這發生時,我是如下表情:

我這是瘋了嗎,我竟然搞錯了38個數量級,我該咋辦???幸運的是我一直都有靜心,這時佛祖亂入了,告訴我:冷靜!冷靜!這沒事。關鍵在強相互作用力,親愛的。

啥是核子之間的強相互作用力呢?大概在100多年前,我們發現了質子是帶正電荷的,這個電荷會讓它們相互排斥。如果你把兩個同極磁鐵擠在一起,它們會互斥,對嗎?當他們發現這個互斥的庫倫力時,算出這個庫倫斥力是非常非常大的,那這些原子核中的質子們是如何被攏到一起的呢?照這樣看原子核根本就無法形成。而在那時還沒有黑洞,所以引力是很弱的,不足以把質子吸引在一起。于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說我們得發明一種新的力,我們將管它叫強力。因為它必須得很強,事實上,它必須是宇宙中最強的力。他們假設它是存在的,因為原子核中的核子是聚在了一起的,所以必然會有一個力把它們擠在一起。但他們并沒有給這個力任何物理上的理解,物理上的意義,以及它的能量來源。他們把宇宙中最強的能量放進了我們的方程中卻沒說它是從何而來的。他們還說這個力是以膠子為媒介的。

好吧,這也是一種搞物理的方式,我管它叫臆造物理。啊,你在這發現了一個問題,你就隨意的把宇宙中最強的力放進去了,然后不管了。你計算了一下宇宙的質量,發現有96%的質量在宇宙中觀測不到,于是你就發明了這么多的“暗物質”,然后把它放進公式里說公式現在對了,不用擔心。就這樣他們臆造出了強力,他們計算出這個力必須有多大,然后就讓這個力正好等于把質子擠壓在一起所需要的力。結果更大的問題出現了,后來他們發現了質子里還有夸克,直徑非常小并且有電荷,它們也被壓在了很小的空間里,我們得需要比強力更強的力才能做到這一點。但他們也沒法再叫這個力強強力,對吧?這不好聽。于是他們又換了個命名方式,管它叫色力。這多好聽,很藝術化,都有顏色了。他們說我們得讓色力無窮大。像這樣的話,如果我們再發現更小的粒子,我們就能有無限大的力去把它們壓住了。但大家想想看,如果你有無限大的力壓縮著一個非常小的體積,這會讓你想起什么?黑洞!不是嗎?

這個用來擠壓的無限大力并沒有被給出任何來源。想象一下往你的物理學里扔進了無限大的力卻不說明它來自何處。所以顯而易見的是,當你問一位物理學家,強力到底有多強時,他們并沒有數學可以告訴你該去如何計算它,雖然他們有量子色動力學,但卻沒有完整深入的答案。所以他們會告訴你一個比較,也就是和他們已知的重力做比較。強力到底有多強呢?他們說如果重力是1,那么強力就要比重力強1038-1039倍。呵呵。你們看到了吧,標準模型和我的模型之間的區別就在于,在我的模型中,我把束縛核子在一起所需要的能量來源考慮進去了,他們只是把它扔進去了,沒說它的來源。所以在我的模型中,就是重力把核子聚合在一起的。重力在標準模型中是宇宙中最的力。在我的模型中,重力是宇宙中最的力,它把一切都握持在一起。它是真空彎曲,真空漩渦進一個奇點。這就是一切存在的中心,把一切握持在中心周圍的力,把小孩抱在懷里的母親。

我知道上面這個數字巧合是不足以說服物理學家的。所以我做的事情就是寫了尺度定律。下圖是尺度-質量對數坐標圖。我說好吧,讓我們忘掉公式,如果我錯了,我的質子就會完全偏離下圖中的直線,而標準模型中的質子將會是在上面的。所以從極小的普朗克質量到宇宙,中間還有星系,脈沖星,恒星,地球,我把這些數據點都放上去了。還有Schwarzschild質子,看,它正好在這條直線上。而標準模型中的質子卻差了很遠。這張圖不會說謊,你都無法爭辯它,因為它們只是最基本的數據,不是什么想法。

所以從上圖我們就能看出這兒是有問題的,為啥有問題呢?物理學家們會說,如果上圖是有道理的,那為什么當我們做實驗去測量質子質量時,測出來的結果是10-24量級,而不是1014量級呢?這是因為當我們測量質子質量時,我們是把質子敲到原子外面后再去測量的。也就是說我們是在遠離黑洞表面視界的地方測量的,而在這么遠的地方重力場是微弱的。所以我們所做的測量是從我們的參考系去測量質子的參考系,離質子很遠。我所說的意思就是,如果我們在質子黑洞的視界附近測量,我們就會發現它是符合Schwarzschild質子條件的,因為就是在那兒真空正在產生著質子,就是在那兒真空在互動產生著質子。

(譯注:這個原子結構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一直是個迷,現在的物理學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還是不夠正確的,需要顛覆。已經有一些像Nassim Haramein這樣的非主流物理學家把這個問題搞的更清楚了。我們對原子,原子核的一個根深蒂固的認識就是它們似乎是像小球一樣的剛性粒子。但其實粒子只是一個幻象,更加正確的物理圖像是,如果把真空必做水,那么原子就像是水中的一個漩渦。這個漩渦就是時空漣漪,不過不是靜態的彎曲,而是動態的漩渦。真空不空,真空是一種介質,它有很多名字,在國外一般叫“以太”,在中國就叫做“氣”。為什么叫,因為它和空氣類似,是一種介質,但比空氣還要更基本。這個以太有超流性質,所以我經常會用水或氣來比喻它的性質。在以太這種背景介質中只有波動現象,看起來的粒子其實只是一個駐波節點。所以一切的物質現象其實都是駐波。啥是駐波呢?大家可以看看Cymatics聲音形象化視頻來直觀的了解一下駐波現象。點閱讀原文可跳轉到視頻。現在明白為啥很多信息里說神是用聲音創造宇宙的了吧!Cymatics就是這一原理的展示。真空中是有聲音的,只是這個聲音和我們聽到的物質層面的聲音有所不同,這個真空中的聲音現在的主流物理學似乎還沒有開始了解。)

 
標簽: 粒子 全息原理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4976.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