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采購

發產品

  • 發布供應
  • 管理供應

國博《復興之路》陳列展社會反響強烈

   2012-03-07 全息網longfei6820
導讀

重溫光輝歲月 情系中華復興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基本陳列社會反響強烈  新華網北京6月27日電(新華社記者)大廳四面覆蓋堅

重溫光輝歲月 情系中華復興——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基本陳列社會反響強烈

  新華網北京6月27日電(新華社記者)大廳四面覆蓋堅厚褐土,傳遞著華夏大地的生生不息;古老而廣袤的“故土”上,隱隱凸顯出方塊字、青銅鼎、四大發明、敦煌飛天……

  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基本陳列的展覽大廳,每一位觀眾都被眼前的場景深深震撼。作為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后的第一個大型展覽,今年3月1日與觀眾見面的《復興之路》基本陳列以1840年鴉片戰爭為起始,將中華民族170多年來從積貧積弱邁向復興的偉大歷程,畫卷般呈現在世人面前。

  100多天來,這場累計接待觀眾超70萬人次的展覽,用大量生動典型的文物、史料,呼應著國人心中最真切的感懷。

  五大特色帶來全新參觀體驗

  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10日,《復興之路》基本陳列接待團體觀眾5677批次,日平均接待量為7000人次,收到觀眾留言7萬余條。

  觀眾踴躍參觀的背后,是基本陳列的諸多亮點和創新。

  與2007年10月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的《復興之路》大型主題展覽相比,國博《復興之路》基本陳列面積增加了近一倍,近6000平方米;內容時限延長了近3年;展出文物由在軍博展出的630余件增至1280余件套,均為珍貴文物。

  陳列負責人、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二部主任曹欣欣介紹,為體現波瀾壯闊、氣勢恢弘、莊重大氣的展出氛圍,《復興之路》基本陳列在整體空間環境設計上,用展墻、通柜、展臺、藝術造型、景觀、大屏幕、空中連接等系列展示語言構筑了有起伏、有節奏、有光彩、有音響的參觀路線,流暢而富于變化;在局部設計方面,注重整體風格的統一而又有所突破,打破了單調的感覺,使觀眾感到與眾不同;在重要的輔助展品的設計上突出歷史氛圍,增強了主題的表現力,如通過展廳地面高低的變化將井岡山LED沙盤與下沉的山體塑型結合,配以投影介紹中國第一個農村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過程,生動再現了歷史的真實。

  與此同時,雕塑、油畫、國畫、場景、復原、沙盤、電動圖表、模型、零距離觸摸屏、電子翻書、高清全息投影等多種創新展覽手段,也在《復興之路》基本陳列中得以展現,令觀眾耳目一新。

  為最大限度滿足社會各界觀眾參觀需求,中國國家博物館制定了詳細的服務、接待工作方案,合理控制人流,確保參觀效果,并全力做好講解工作。開展以來,國博共接聽咨詢、預約電話兩萬余次,講解員為觀眾講解時長超過8000小時。

  典型文物彰顯歷史必然選擇

  “陳列反映的是中華民族復興的主題,這一主題與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主題——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而奮斗是一致的。這是近代以來歷史的主線,也是《復興之路》基本陳列的主線。”曹欣欣說。

  博物館的特點在于展示出能夠揭示主題、具有典型性的文物,以物說話——

  烈士遺書記錄下為民族解放犧牲的壯烈。“母親的死不足惜……我的孩子要替代母親繼續斗爭。”為幼兒留下這最后的遺言,31歲的趙一曼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獻出了年輕生命。“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29歲的江竹筠在渣滓洞集中營為3歲兒子留下這番叮囑與期待后,血灑紅巖。

  “土地法”詮釋著人民當家做主的真諦。土地革命時期的《井岡山土地法》《興國土地法》、1947年制定的《中國土地法大綱》、1950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中國各地農民由此獲得的土地執照及土地房產所有證……以不同時期象征共產黨政權的大印,展示著“共產黨來了”所帶來的土地變遷,記載著翻身土地上的歡欣與笑顏,銘刻著古老土地重獲生機的青春與奇跡。

  各種票證折射出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地城鄉使用過的購貨證、糧票、布票等,近年來城鄉人民各種養老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證金領取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新農合醫療證、農民負擔明白卡……讓參觀者深刻感受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取得的進步。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所取得的勝利和成就來之不易,愿大家珍惜。愿中華民族永遠屹立于世界東方!”北京交通大學王平在參觀后的留言中寫道。

  壯偉歷史感染萬千觀眾

  在文物內容上以物取勝,在形式設計上以情取勝,在展示手段上以雅取勝,《復興之路》基本陳列引來好評如潮。參觀完畢,觀眾們紛紛提筆抒發真摯感情,表達美好意愿。

  “《復興之路》帶領著我們追尋祖國前進的步伐,隨之喜而喜、隨之樂而樂、隨之痛而痛、隨之悅而悅。”

  “祖國強大,才有今天的幸福和自豪,讓我們都能為祖國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成為中國繁榮史的譜寫者!”

  “祖國經歷了那么多磨難才走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更加珍惜每一天,攜手共建美好的明天。”

  年已八旬的北京二十五中原校長李榮謙對記者說:“這個展覽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課堂,這里是學習中國近代史的好教室。我們的學生應該來這里上歷史課,所有的中國人都應該記住這段歷史,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這次參觀讓我們充分了解了共和國的誕生以及發展,讓我們青年大學生更加了解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以及把我們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的重任,激發了我們的愛國熱情,讓我們明確了努力的方向,給予我們極大的動力和鞭策。”中央民族大學的一位學生表達了這樣的心情。

  來自黑龍江密山的楊傳喜承包了60多畝地,取消了農業稅后,三口之家每年靠種地就有幾萬元純收入,生活越來越紅火。“改革開放以來,路子越走越寬,我們國家發展多快!繼續這樣走下去,國家的明天一定會更好。”老楊由衷地說。

  百余年滄桑巨變。今天,中華民族已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偉大復興的光輝前景,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

  “看過此展覽,我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決心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來自沈陽的觀眾王軍激動地寫下了自己對黨和國家的誓言。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文為longfei原創作品,作者: longfei。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451292.com/news/show-53.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更多>同類資訊頭條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682138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客服

客服熱線:1868213889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91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