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投影顯示是一門"玩"的藝術。這個評價非常精妙的點出了投影顯示不同于其他顯示技術的特性--即,投影能夠最大程度上實現差異化顯示和環境適應性。圍繞這一特點,投影應用甚至開辟出了一系列獨有的"細分"市場。
室內的百變金剛
今年五月份,四川綿陽蘭庭生態園剛建成的"玫瑰園"推出開業首場主題婚禮秀。通過全息成像和裸眼3D技術室內婚禮場所,可以變幻出美輪美奐的奇妙景致。單純的從創意角度看,數字影像技術能提供的空間,實際遠遠超過傳統"場景搭建"方式,且一次性耗材成本更低。目前國內婚慶市場20-100萬級別的婚禮已經數量眾多。這給高級全息宴會廳提供了很大的市場。而這些全息宴會廳中的科技主角之一就是投影顯示技術。
如果說婚慶市場還是一個純消費領域,那么數字媒體教室就是一個"更能創造社會價值"的應用。去年北京某中學的數字化地理教室系統投入使用。數字顯示技術,一改此前地理教學"大尺度抽象"思考的"難點",讓季風、洋流"觸手可見"。形象化的體驗,使得學生的理解過程變得生動趣味,課堂效率大幅提高。類似產品也應用在歷史教學、理化教學實驗等領域。
讓抽像的變成具體的、讓想象的變成可以"看到""摸到"的,讓靜止的變成流動的,讓微觀的宏觀的都觸手可及……這就是現代顯示科技為"空間感知"設計革命帶來的"可操作性"。
對此,業內稱數字顯示技術為"環境特效的百變金剛"。和傳統的實景、假景、活動舞臺等技術比較,數字顯示技術的核心優勢在于"隨機可變"、"單次應用成本低廉"、"無需每次設備改造",以及完全以"實現想象"為目標、不受制于具體物質材料的約束等特點。行業研究認為,這一行業未來可能從每年數億元的規模,發展到百億元,乃至更大的超級產業。
數字環境為何是投影的天下
誠然,現代顯示技術的門類眾多。在數字化、全息化的場景工程中,也各自能發揮其作用。但是,整體而言,所有的顯示技術之中,投影技術最適合"數字環境"工程。
首先,投影技術能夠實現"效果和設備不在同一平面"。最典型的應用是"地板投影"。地面只是一個屏幕,而非復雜的電子設備。這就能滿足宴會廳、婚禮、教室等場所"大量人員流動踩踏"的安全與穩定性需要。也就是說,投影顯示真的是把顯示和設備幾乎分離開來,屏幕空間完全留給其他功能設計。這是效果設計師所最鐘愛的地方。
第二,投影顯示能適應"獨特"的建筑或者物體結構。對于其他顯示技術而言,一個轉角、廊柱處理起來就是很費力的事情。更不可能在樹木、花草等復雜物體上面實現顯示效果。這些工作對于投影而言卻是本能一樣的簡單。即,應用投影顯示改造的數字環境,并不意味著原有的設計和設備被替代,而是能讓投影新技術和原有的設計、設備完全融合,產生新的效果。
第三,投影是小設備大畫面的產品。這決定了在整個數字環境中,投影設備占空間很小,甚至可以處于隱藏狀態。一旦需要設備維護,也不需要對整個環境設計"大做手術",只需要單獨替換某一臺投影機既可以做到設備更新。這是投影產品在數字環境工程實踐中的巨大優勢。
第四,有些獨特的效果,只有投影機能夠方便的實現。例如全息顯示效果、臨時物體上的成像和變裝、成像焦平面的實時移動、借助其他光學設備形成的特殊顯示效果等等。可以說,投影的顯示應用在所有顯示技術門類中最有差異性和創意特性。這是投影機會成為室內數字環境應用主力的最大原因。
第五,對于一些小空間應用而言,比如創意KTV、數字媒體教室等,投影機的部署特性,包括設備與畫面的分離、小設備大畫面等特點,與LED或者液晶屏幕,必須占據整面空間的部署特性形成鮮明對比--即在相對有限的空間,實現全面的數字環境效果包裝,投影是最好的技術。
第六,投影成像是光學投射過程。這決定了投影機可以適應于更廣闊的室外應用。設備與畫面的實際分離,不僅僅可以讓畫面想落到哪里就落到哪里,還可以使得整個創意設計超越"具體應用環境"的限制。
雖然上面六點,提到了很多投影顯示在創意應用中的優勢,但是這還不是投影"好玩"的全部。近年來投影的應用總是不斷涌現出全新的、差異化的方案。這說明投影的顯示優勢還遠遠未被徹底認識清楚。依靠投影顯示的特殊性,還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具有特殊價值的應用方案。
成本下降,推動數字環境應用的普及
單純的應用角度看,教學、餐飲、宴會、KTV、酒吧、會展等領域,都有應用數字環境創意產品的需求。但是,擺在巨大的潛在市場面前的難點是"成本"。
從設備角度看,包括信號處理、計算、播放和投影顯示產品,整體呈現出價格下降的態勢。尤其是占據設備大頭的投影產品,隨著激光技術的普及,高色彩、高亮度、長壽命產品的成本大幅下降,且還處于快速下降的通道之中。更為重要的是,設備是長期使用的固定資產,其價格成本平攤到每次應用上,并不明顯。
事實上,數字環境應用的真正難點在內容設計上。尤其是全息內容、互動內容的設計與制作成本,往往超過硬件設備眾多。在一個商業場景中,和內容成本比較,有時候硬件產品的投入基本可以忽略。
內容行業成本較高的關鍵制約因素主要有三個:第一是應用市場的規模,第二是專業人才的規模,第三個是專業制作設備,好的計算資源的成本。這三點的最后一個,本質也是設備問題。近年來隨著并行計算技術的發展,這種設備瓶頸已經被很好的克服。
對于專業人才的數量而言,數字創意產業已經進入大規模人才培養階段。相信三到五年后,隨著新一批專業性畢業生投入到生產過程之中,人才瓶頸就會大規模消失。
而應用市場的規模,則是一個與應用成本息息相關的概念。即只有成本不斷下降,應用規模才能空前提升。二者互為因果關系。可喜的是,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成本下降、規模擴張的產業良性反饋循環已經初步建立。大型設計公司、內容團隊,更是依賴歷史積累的素材,搭建起幾乎模塊化、資源可重復性的開發體系,使得項目從設計到實施的成本與時間周期都大為下降。
另一方面,從客戶角度看,目前能花100萬做婚禮、花費100萬建設一個教室的案例,的確是"鳳毛麟角"。但是,站在國內巨大的人口基數,和不斷提升的消費水平上看"一個很小的比例",未必不是一個"規??捎^的市場";在種子應用的帶動下,產業成本的周期性下降,也將持續推動數字環境產品和創意顯示行業的迭代升級。在這其中,投影顯示技術也會不斷進步,貢獻更好的產品技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