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雖然對“黑豹”這部電影的評價一般,但依然贊嘆其中出類拔萃的電影特效,讓我認識了一個充斥著眾多黑科技的非洲神秘王國“瓦坎達”。而在電影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瓦坎達人的通信技術,他們不需要傳統意義上的手機,當來電話時,手腕上的全息投影設備會將對方的身體模型投影出來,這樣那位身在千里之外的人,便仿佛站在你的面前與你溝通。兩人之間的距離感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想要將這種科幻通信技術變為現實,必須攻克三大難點:
1:在小型設備上實現精準的三維立體建模技術。盡管以目前的技術,我們已經可以通過手機的雙攝完成三維立體建模,但由于技術和算法所限,這種建模無法達到較高的精度,而且非常耗費運算資源。
2:超低延遲,超大帶寬無線數據傳輸能力。如今手機的通信技術已經可以實現2維空間的通信,也就是視頻通話,然而三維空間要比二維空間所含的數據量更大,所以必須要有足夠的帶寬以及足夠低的延遲,才能保證通信的進行。
3:便攜全息投影設備。如今,我們的全息投影設備都需要特定顯示介質以特定形態放置,所以體積龐大,無法達到電影那樣直接在空氣中成像。
看似非常科幻的技術,經過上面三個難點的分析,我發現其實人類并不是完全沒可能實現。而就在昨天,我參加了OPPO舉辦的一場小型媒體溝通會,在會上OPPO演示了利用3D結構光技術進行精準的3D建模以及利用5G技術實現超低延遲,超大帶寬的數據傳輸。你看看,科幻電影中的通信黑科技三大難點,已經有兩個被人類攻破了!
什么是3D結構光技術?
相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3D結構光技術,它的原理按照OPPO官方的解釋是:結構光投射特定的光信息到物體表面后,由攝像頭采集。根據物體造成的光信號變化來計算物體的位置和深度等信息,進而復原整個三維空間。打個比方,我們小時候常玩兒的橡皮泥,當把它覆蓋在一塊硬幣上,取出硬幣后,橡皮泥便有了硬幣的輪廓以及表面紋理,而結構光就相當于橡皮泥。然而比橡皮泥先進的是,結構光技術不僅能記錄硬幣三維空間信息,還能記錄表面的色彩,從而讓3D建模更接近真實。
有了逼真的3D模型數據后,我們怎么利用它呢?
首先,它可以用在安全領域,因為人的面部特征比指紋要更復雜,所以它的安全性要遠遠高于指紋識別,記得有報道顯示指紋的容錯率為萬分之一,而結構光面部識別技術的容錯率僅為百萬分之一。

其次,它可以用于美顏,提升自拍效果。當今的美顏技術五花八門,但都無法達到精細化修飾效果,然而通過結構光,軟件就能獲得人臉的結構信息,從而對不同面部區域進行專項優化。
還有就是進行3D建模。我們只需要將被拍攝物體在支持3D結構光的設備面前轉上一圈,便可以獲得它的3D模型。通過這一技術,我們在電商購物的時候,將能夠看到物體全方位的立體圖像,從而加深對它的了解。
回到科幻電影未來通信技術的話題上,有了3D結構光技術,我們便可以在便攜設備上實現通話對象的3維信息捕獲。但僅僅如此,還不夠,因為還需要超低延遲,超大帶寬數據傳輸技術來支持如此大規模的數據傳輸。而5G通信技術,正是為此而來。
5G技術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在昨天的OPPO媒體溝通會上,我們了解到OPPO對未來的5G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發投入,并參與了5G標準的制定。在活動現場,OPPO甚至還利用專門的技術驗證機向我們展示了5G技術的超級數據傳輸能力。 一部1.04GB的影片通過5G技術僅用6.7秒便傳輸完成,數據傳輸速率最高可達到1.4Gbps。如此強大的能力,令AR,VR,乃至3D全息影像的數據傳輸不再是瓶頸,并且數據延遲也從4G時代的10ms,降低到低于1ms,讓通信體驗更逼真。

5G的優勢也不僅僅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通信上,它同樣是智慧城市,遠程醫療,智能家居,以及自動駕駛,工業控制,機器云學習的核心技術,在未來將給予我們超乎想象的生活品質改進。
5G技術究竟什么時候來?
目前,5G已經處于標準制定的尾聲。目前已經確定的兩種標準模式分別是,5G非獨立組網模式(NSA)標準和5G獨立組網模式(SA)標準。其中前者已于去年12月凍結,而后者也將于今年6月份確定。所以根據業界的普遍預估,5G將在明年底預商用,而到了2020年,將是5G普及的元年!
尾聲:
盡管目前,我們還無法實現瓦坎達王國的全息影像視頻通話。但有了能夠實現快速精準3D建模的3D結構光技術,有了超低延遲,超大帶寬無線數據傳輸能力的5G通信技術,我們只要再在全息影像設備上下些功夫,那么科幻電影里的黑科技,似乎已經變得觸手可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