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宮的186萬件文物中,張擇端的長卷《清明上河圖》有著不可替代的國寶級地位,也是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中國歷史畫作。為了讓“讓文物活起來”,讓歷經歲月變遷的國寶再次煥發光彩,吸引最廣泛的當代大眾了解中華文化,5月18日,在第42個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鳳凰衛視與故宮博物院聯合打造的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清明上河圖3.0》在故宮箭亭廣場正式開幕。3.0版的《清明上河圖》融合了多種高科技互動藝術,構筑出真人與虛擬交織、人在畫中的沉浸體驗,是博物館展品又一次顛覆性的創新探索。
中國繪畫史上,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宏偉而又細膩地描摹宋代城市社會風貌,可謂獨一無二。接連的茶樓,遍布城間的酒館、餐廳,繁忙的汴河,不斷外出游春和在城內奔波的人群、滿載貨物的外國駱駝商隊,詮釋了“太平日久,人物繁阜”的景象,是北宋繁華城市社會生活的縮影。
如何讓這些因年代久遠難以直觀感知的歷史信息與藝術精華得以生動再現,故宮研究室、故宮資信部、故宮出版社與鳳凰團隊,邀請藝術家、文化專家組成專項小組,歷時近兩年反復推敲,創制出《清明上河圖3.0》。這一展演挖掘長卷原作的藝術神韻、文化內涵與歷史風貌,融合8K超高清數字互動技術、4D動感影像以及各種藝術形態,實現觀眾與作品的多層次交互沉浸體驗,讓人們在新穎的感受中領略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這一全新的形態,由鳳凰藝術與鳳凰數字科技的團隊聯合故宮專家在國內首創,這在全球博物館及文創領域都尚無先例。展館位于故宮箭亭廣場,約1600平米,共有《清明上河圖》巨幅互動長卷、孫羊店沉浸劇場、虹橋球幕影院等三個展廳和一個宋人文空間,從各種維度最大化地營造觀展的沉浸感和互動性。觀眾在各個音樂章節的串聯中,以第一人稱視角體驗北宋都城汴京的眾生百態,不知不覺中成為長卷中的人物,橫渡船舶如織的汴河,并在宋代的人文雅韻中喚醒文化的記憶。
在《清明上河圖3.0》的多媒體長卷展廳中,觀眾可以通過高清動態的長卷世界,研究舟船樓宇的精妙結構,看清每個宋代先輩的細微表情,感受當時汴京的先進與發達。孫羊店沉浸劇場首次將充滿北宋氣息的光影、樂曲和生活圖景在360度的全息立體空間中還原,窗外有流動的街市風物、宋人茶余飯后的閑談吟唱環繞耳畔。漫步過充滿驚喜的春天雨巷后,觀眾還可以在4D動感的虹橋球幕影院“坐”上一條大船,任河水劃過腳下,柳枝拂面,感受汴河的繁忙,遠眺兩岸的綺麗。
《清明上河圖3.0》首次將國寶文物開發為可沉浸體驗、可傳播分享的博物館藝術新形態,幫助觀眾打破時空的限制,置身北宋的汴京,通過看、觸、聽、賞、玩,讓觀眾由衷地產生中華文化的濃厚自豪感。當天的開幕式上,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說,“《清明上河圖3.0》的出現,服務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展演作為文化經典、藝術體驗與智能科技的合璧,會在年輕一代心中種下對中華文明的熱愛,這正是我們傳媒人所堅信的‘傳播’的意義”。
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表示,與鳳凰衛視合作的《清明上河圖3.0》在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上實現了期盼已久的突破。它不僅保留了作品原本的美學價值,也讓觀眾走進了文物,體驗了文化。博物館要立足互聯互通的潮流,通過新的藏品闡釋手段和新的科技方式尋找新觀眾,尤其需要采用更生動、更靈活的方法,為年輕一代解讀歷史經典、傳達文化自信。他透露,故宮首展之后,展演還將走出去進行全球巡展?!斑@是我們肩負的職責,《清明上河圖3.0》既保護了文物本身,又給文物插上了翅膀,飛向世界。”
首次實現“人人都是博物館策展人”的新思路,讓觀眾都可以參與傳承和傳播中華文化,實現超級連接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