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影片中,全息技術用于充當人的另一個“分身”還挺常見。但將這一投影技術演繹到現實總統選舉上還是首次,近日法國左翼陣線候選人讓·呂克·梅朗雄就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當地時間 2 月 5 日法國總統競選演講上,梅朗雄雖在里昂洋洋灑灑地談吐政見,但還有另一個梅朗雄出現在 500 公里以外的巴黎音樂廳。這個“分身”憑借著三維全息投影,同步呈現了梅朗雄在里昂的一舉一動,還有他的政治觀點。
乍一看或許不會發覺這是個“假的”梅朗雄,但只要換個“觀看姿勢”,你會發現梅朗雄變成了這樣……
如果說上圖能看出些端倪的話,下圖這個能更直觀看到梅朗雄變成了“透明人”。
這位身著牛仔褲和灰色上衣的候選人分身,和在里昂的梅朗雄“說”著同樣的話,做著相同的動作。雖然有報道稱,投影的聲音略顯低沉,但整體來說還算順利流暢。由于是實時的信息流,大約在實現過程中會有 2 秒的延遲。
這項首次實踐在選舉中的高科技,為梅朗雄贏得了現場 6000 多名觀眾的喝彩,有評論家稱,這場演講的技術甚至搶了梅朗雄演講觀點的頭條。
要如何實現“分身制作”?
為了呈現該全息影像,會有專業人士在里昂對梅朗雄進行拍攝,到巴黎則使用一臺投影機在地面上播放即可,該視頻將通過一個 45 度角的透明屏幕反射回來,形成幻象。
需要指出的,這并非真正的全息投影技術應用,而是一種呈現效果差不多的“佩珀爾幻象”。前者的本質是記錄、以及再現三維圖像,但就目前而言,其成像工藝相當復雜,制作成本高,目前還停留在概念上,不過各大科幻影片里或許都能看見它的應用;后者則被很多科普稱為“偽全息”,它來自一名叫 John Pepper 的英國人,最初由他率先用于舞臺表演藝術上,目的是制造超自然的效果。
兩者的區別在于,真全息能穿透畫面走過去,偽全息你若想走過去則會撞到“南墻”。因為在表演者和觀眾之間會有一層透明的“阻擋”,過去玻璃充當了這個的角色,在 2012 年已故美國嘻哈巨星 Tupac 以虛擬影像的方式重登舞臺,其背后制作公司 AV Concepts 就以專用的 Mylar 膜代替了玻璃;另外,像 3D 全息投影公司 Hologramica 是用特殊研發的金屬薄片。
這種所謂“全息膜”會擺放成一定角度,比如說 45 度,同時又可衍生出 180 度、270 度、360 度等類型的設備。根據光學反射制作的全息,畫面效果也基本可與顯示器上相近,目前在舞美和展覽會中使用較多?;拘Ч尸F原理如下圖:
像 2015 年春晚,李宇春演唱《蜀繡》時,倏地一下出現了四個李宇春,就是應用類似的手法,利用在舞臺邊緣搭架的 45 度角全息膜,由地面的影像源折射形成。
還有日本虛擬歌手初音未來的演唱會,將原本不存在的動漫人物,“活生生”地呈現在你眼前。
包括像中國虛擬歌手洛天依,與楊鈺瑩同臺演唱,以及周杰倫、鄧麗君的隔空對唱都運用到了這種虛擬呈像技術。 雖說真全息技術目前暫未達到,但偽全息要想達到逼真的效果也并不容易,將真人成像則比虛擬動漫人物難。據介紹,3D人物形象建立大體分為三步:建模、上色、渲染。如果有真人即可通關掃描獲得數據,用軟件建立人物模型,而將已故鄧麗君“復活”就僅能憑過往圖像加上技術人員的想象力來構建。為呈現這次跨時空合唱,周董動用了 45名特效師,耗時 2 個多月,砸了一億新臺幣。
還原現實的途中,技術的飛輪仍在高速旋轉,何時以何種方式、還原到何種高度還是未知數。但也正如《西部世界》呈現的那樣,終將一天,某種類似于該劇中“中央監控室”里利用的全息渲染技術,會應用到我們的工作、生活、工業等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