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文化都曾有一段崇拜太陽的時期,并視之為最高宇宙能量----生命的力量,使得萬物茁壯成長,作為熱量之科學家們證實,宇宙可能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全息圖”,我們對3維空間生活的看法可能只是一種錯覺。
得出這一結論的理論物理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支持全息宇宙想法的“實質性證據”,這將改變人們對整個宇宙的認知。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一些研究人員與加拿大和意大利的同事們表示,相對于對這些(宇宙之那個)不規則性現象的傳統解釋,(他們)有很多證據可以證明上述理論。 “全息宇宙”(holographic universe)是一個在20世紀90年代首次被提出的想法,其中構成3維“現實”中的所有信息都包含在其邊界上的一個2維表面中。
直到現在,這個奇怪的理論很少被測試,但最近的數學模型表明,這個令人費解的原理可能是真實的。 “南安普頓大學”數學科學教授Kostas Skenderis說:“想象一下,你在三維空間中看到、感覺和聽到的一切(和你對時間的看法)事實上都來自于一個平面的二維場。
該想法類似于普通全息圖,其中一幅三維的圖像被編碼在一個二維表面中,例如在信用卡上的全息圖中。
然而這一次,整個宇宙都是編碼的。” 他說,這個理論可以與在電影院看3D電影進行比較。 他解釋說,盡管這不是一個全息圖,我們看到的圖片有高度、寬度,最重要的是還有深度,但實際上它都源自于一個平面的2D屏幕。
他說,在我們3維世界中的區別是,從我們的角度感受,我們可以觸摸物體,感覺這種“投影”是“真實存在的”。
為了測試他們的理論,該團隊觀察了從宇宙剛剛創建不久之后白色噪聲中留下的特征或不規則性。 這也稱為“宇宙微波背景”(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簡稱CMB)。
他們的公式表明,如果宇宙是一個全息的,那么這些不規則的結構就可以得到解釋。 Skenderis教授告訴《每日郵報》說:“我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全息圖中。我認為,如果我們向前發展一段時間,說50年后,物理學將看起來非常不同,就像20世紀的物理在現在看起來(就那么)不同?!?/span>
Skenderis教授補充說:“全息技術是我們思考宇宙結構和創造方式的一個巨大飛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幾乎解釋了宇宙中的一切大規模(的現象),但在量子層面上研究它的起源和機制則剛剛開始。科學家們已經工作了幾十年,把愛因斯坦的重力理論和量子理論結合起來。有些人認為全息宇宙的概念有可能可以調和這兩者。我希望我們的研究帶領我們邁出新的一步?!?/span>
來自南安普頓大學、滑鐵盧大學、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Perimeter Institute)、意大利國立天體物理研究所(INFN)、萊切和薩倫托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雜志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