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虛擬”悄無聲息地成為了現實生活的一部分,足不出戶可神游世界,人不離屋可購物天下......虛擬網絡無疑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但凡事具有兩面性,處理不好虛擬與現實的關系,虛擬同樣是一把害人的利劍。所以,我認為,最好的選擇是與“虛擬”保持適當距離,距離產生美。
多年前,“互聯網”呱呱墜地,人們開始認識了“虛擬網絡”這種東西,到后來“阿里巴巴”問世,人們開始了網購時代,到如今,VR技術愈發成熟,只需一雙眼鏡便可讓你解放雙手,徜徉于游戲海洋。虛擬已“成長”為我們現實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豪不夸張地說現在出門隨身攜帶身份證和手機就可以了。
有了虛擬網絡,人們可以上網查找學習資料,而不用到圖書館一本本查找;世界連成了“世界村”,所傳達的消息不需毫秒便可送到世界每個角落,不用像古人那樣靠雙腳傳遞信息。而虛擬網絡給人們帶來最大的便利可以說是網上支付了:在買了個熱包子時可以不用打開臟兮兮的錢包付款,在國外旅游時可以不用擔心錢包丟失等問題……虛擬已完全融合入我們的生活,快樂和便捷自不用說。
越來越多的人對虛擬產生了依賴,而虛擬也越來越成為現實的一部分。
誠然,虛擬這個全新的世界,也許能給我們帶來一時新鮮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發現虛擬并不能帶來全部:虛擬帶不來家人陪伴的溫暖,帶不來老師的諄諄教誨,帶不來朋友熱情的鼓勵……虛擬所能呈現給我們的,不過是冰冷的顯示屏上一句毫無感情的話語罷了。
虛擬在改變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悄悄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越來越多的成為了虛擬技術的奴隸。正所謂“手機不離手,網絡必須有”,到親戚朋友家拜訪,第一件事不是噓寒問暖,而是詢問WIFI密碼;比起在現實中收到壓歲錢,在微信群中搶到最大紅包的成就感更高。更嚴重的是,青少年因沉迷虛擬網絡游戲茶飯不思,甚至猝死網吧的不在少數。
一則“小伙因虛擬網絡婚姻閃婚閃離最后自殺身亡”的新聞更是再一次敲響了人們對虛擬網絡安全性的警鐘……虛擬網絡就像一劑海洛因,侵噬破壞著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情感聯系,操控著人們的七情六欲、喜怒哀樂。
虛擬可以是一劑良藥,可這劑良藥服用不當就會變成一劑毒藥。我們不能刻意遠離虛擬,落后于時代潮流,亦不能沉溺虛擬與現實脫軌。保持適當距離,讓虛擬與現實散發出各自迷人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