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法國市場調研機構Yole Developpement的預測,全球激光雷達市場應用規模將在2023年達到63億美元,而其中,包括ADAS及自動駕駛在內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2億,成為激光雷達的核心目標市場。
在自動駕駛場景里,激光雷達提供商面向的主要是寶馬、戴姆勒等整車廠,德爾福、大陸等Tier-1,眾多的自動駕駛公司,百度、京東、Uber等互聯網科技公司以及其他產業鏈下游廠商的產品需求,而這些潛在客戶的共性需求決定了激光雷達行業未來幾年內將呈現出來的五個趨勢:
一、車規適應成基本條件
普華永道在2017年底時曾預測到2030年,L3以上級別無人駕駛汽車將達到8000萬輛規模。盡管各分析機構的對于該規模的預測不盡相同,但綜合來看,自動駕駛汽車的產量逐年數倍增長的整體趨勢可以肯定。
激光雷達作為高級別無人駕駛必須的核心傳感器,車規適應性將成為激光雷達進入自動駕駛市場的基本條件。目前國內外一些廠商已經陸續推出車規級激光雷達產品,包括lbeo、Innoviz、速騰聚創,將在今年推出的車規級激光雷達的有Velodyne、佳光科技,其他激光雷達廠商目前也在研發車規級激光雷達,到2019年,我們將看到更多的車規級激光雷達出現在市場上。
二、芯片化
激光雷達芯片化的必然性主要來自兩方面因素的支撐,其一,激光雷達體積需要做的更小,那么內部器件的集成化就是必經之路;其二,成本,芯片化后的雷達由于集成了多個器件,增強了穩定性的同時可以大幅降低整體成本。
目前,各激光雷達廠商對于激光雷達的芯片的定義有所差異,集成的部分也不盡相同。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將成為激光雷達廠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三、探索新技術
經過前幾年的持續摸索,激光雷達行業目前已經形成TOF測距配合機掃、MEMS微振鏡掃描為主的主流技術方案,但更高性能、更高穩定性的技術方案探索仍將持續,例如Flash方案的成熟、OPA、SPAD等技術的探索應用,都將推動激光雷達性能的進一步提升。
Quanergy是OPA的擁躉,該方案技術難度大,產品化進程還將需要更多驗證;SPAD可以做大陣列,可幫助激光雷達獲得更遠的測據范圍和更精確的測距精度,也是非常有前景的一個探索方向,已知的激光雷達廠商中,目前只有佳光科技在這一方面有技術儲備,預計未來會推出超遠距的SPAD激光雷達產品。
四、標準化
國內激光雷達行業在標準化方面相比歐美等國家還有一定差距,且全球主流標準主要是基于測繪遙感等方面,適用于自動駕駛場景的激光雷達的標準尚屬空白,比如數據的采集范圍、點云格式、存儲方式、共享和使用數據等等方面。而自動駕駛的標準化同樣空白,關于自動駕駛的分級標準的描述目前仍較為模糊。
行業標準化涉及環節眾多且需要充分的實踐支撐,因此,激光雷達行業與自動駕駛行業的標準化將有望實現同步。
五、倒逼產業鏈上游革新
量產將促進激光雷達價格的下降從而帶來更多訂單,而激光雷達上游廠商也將因此獲得新的發展契機。例如,因MEMS在車規級激光雷達上的應用,MEMS行業整體規模將獲得新的增長點,預計到2023年MEMS市場規模將達到310億美元。而因激光雷達及下游廠商不斷提出新的需求,上游廠商們也將推陳出新。
自動駕駛仍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激光雷達行業亦是如此,但讓駕駛更安全這樣的目標和責任將推動整個行業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