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再回首,他們手中已經掌握了中國疫苗的半壁江山——最大的乙肝疫苗企業、最大的流感疫苗企業、第二大水痘疫苗企業、第二和第四大狂犬病疫苗企業……”
“他們生產的疫苗,每天都源源不斷,注入你和你孩子的身體中?!?/span>
今日,自媒體《獸爺》發布《疫苗之王》文章,揭露部分不良奸商偷工減料、弄虛作假、逃避監管,疫苗抗原含量低。文章稱,“北大醫學部的專家將注射失效的疫苗總結為兩個字——殺人?!?/span>
《疫苗之王》提到,韓剛君和杜偉民等人當年以較低的價格從國有股東手里購買到疫苗公司股權,種種細節讓人唏噓。
也曾關注過其中一位資本大佬——杜偉民的發跡史(胡潤百富榜數據,2017年他的身家達73億元),種種內幕今日讀起來也頗為“傳奇”。
以下為每日經濟新聞2014年1月的報道,原標題《深圳康泰20年股權幾經變更成就“隱形富豪”杜偉民》。
2013年底的乙肝疫苗事件,讓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泰生物【300601.SZ】)進入了公眾視野。
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家公司?至今外界對其仍依然不甚了解。
近日(實際時間為2014年初,每日經濟新聞小編注),記者通過深入調查,初步掌握了康泰生物——這家國內乙肝疫苗行業龍頭20余年的發展軌跡。
20余年前,康泰生物剛成立時,其作用主要是承擔乙肝疫苗國產化的重任。到了2008年,自然人杜偉民(現為康泰生物董事長)進入后,康泰生物的“國有成色”開始逐步褪去。
承擔乙肝疫苗國產任務
20余年前的中國,乙肝疫苗非常稀缺。記者獲得的 《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預可行性報告 (項目建議書)》顯示,1992年6月,深圳廣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深圳廣信)擬與國家原材料投資公司(以下簡稱國原投資)及香港廣信實業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香港廣信)各出三分之一的資金合作組建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承辦從美國引進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生產技術和設備。
深圳廣信和香港廣信同屬于廣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深圳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由于香港廣信當時的注冊地屬于境外,故新組建的康泰生物為合資企業。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產乙肝疫苗的研發和生產基本處于空白狀態,美國默克公司研制的重組酵母菌被視為符合我國要求的乙肝疫苗。1988年,經原衛生部批準,由該部統一領導引進美國默克公司的這一乙肝疫苗技術,并在北京、深圳各建一條年產2000萬支針劑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生產線,其中深圳的這條生產線由深圳廣信承建,1992年康泰生物的設立就是為了繼續完成項目建設。由此來看,康泰生物的發起成立承載著乙肝疫苗國產化的重任。
在技術和設備引進方面,康泰生物的進口對象是美國默克公司。受讓的技術主要包括重組酵母種子批、疫苗制造操作細則、疫苗質量控制程序、儀器設備及原材料清單等;引進的主要生產設備包括發酵培養罐、細菌破壞器吸附層析系統、疏水層析系統、凝膠過濾系統、除菌過濾器、超過濾裝置和疫苗稀釋罐等。
在康泰生物的股權構成方面,上述三家公司各占三分之一的股份,公司的注冊資本為3900萬元,投資總額與注冊資本差額由合資各方按投資比例籌措轉貸給康泰生物。
此后,康泰生物的股權發生了多次變動。
歷史遺留問題復雜
1993年2月27日,康泰生物首次出現股權變動。
據記者獲得的康泰生物相關股權轉讓協議書顯示,當時,深圳廣信將其持有的康泰生物18.33%股權作價715萬元轉讓給國原投資,香港廣信亦出讓8.33%給國原投資。轉讓后,深圳廣信和香港廣信分別持有康泰生物15%和25%的股權,國原投資的持股比例達到60%,一躍成為康泰生物的第一大股東。此次轉讓的股權價值按三方認繳的出資原值(即各1300萬元)進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