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這家店的老板叫 Keith Teare,硅谷創業者,之前是學習社會學和政治學的,后來總是想改變一下世界,就自學了編程,之后創辦了兩家互聯網公司,cScape 和 EasyNet。一家被收購,一家成功上市。這些你可能不感興趣,因為硅谷到處都是這樣神奇的人,但是世界上第一家網吧,就是這個哥們創造的,上圖就是這家網吧。

最近小編在工作中發現,很多人對于360°全景、720°全景、3D復刻及VR、AR、MR的理解存在一些誤差,對于不太理解新技術的甲方來說,各種名詞實在是傻傻分不清楚。今天的內容,我們就來簡單的理解以VR領銜的一眾專業名詞。
說起VR,很多人都表示,沒有太多的內容,只能旋轉,和頸椎保健操沒什么區別。如果你也這么說,那么,恭喜你,你看到的是“假VR”。
很多人認為帶上全封閉的眼罩里面的3D視頻就是VR,NO NO NO,這么理解是完全錯誤的。
從2016年Facebook、谷歌、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搶食VR(虛擬現實)這塊的大蛋糕開始,虛擬現實發展速度驚人。在這樣強勢發展的背景下,360度全景圖、720度全景圖等等都被冠以“VR”之名,面對越來越多的“VR產品”,我們如何區分VR、360度全景、720度全景、3D復刻等?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才是VR,有哪些特點?
官方版(非專業人士可直接繞道至簡單版~)
VR(Virtual Reality)即虛擬現實,是由美國VPL公司創始人拉尼爾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
具體內涵是:綜合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和各種顯示及控制等接口設備,在計算機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維環境中提供沉浸感覺的技術。其中,計算機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維環境成為虛擬環境(即Virtual Environment,簡稱VE)。
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是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
簡單版
VR是利用電腦虛擬出一個虛擬的三維空間,體驗者只要移動位置,電腦就立刻將精準的三維空間畫面同步傳回,由此產生強烈的臨場感,這就是VR,VR首先要戴上頭盔把眼鏡遮住,然后頭盔顯示虛擬畫面,只要你身子動畫面也跟著動,并且還能跟虛擬空間里的場景進行互動,這樣就能欺騙你的大腦,讓你覺得自己就在這個空間里,這么一說大家就明白了吧!

VR有三大特點,可交互的、三維(3D)的、沉浸感,圍繞這三點來解釋:
1、VR虛擬現實場景是可交互的
這一點不難理解,比如我們通過鼠標鍵盤實現了與PC的交互,同樣VR也可以借助手柄等設備與虛擬的場景進行交互,可以前后左右走動,甚至可以配合相關設備和場景的事務進行仿真互動,這才是真正的VR。

VR交互性體驗
例如:VR室內裝修體驗,體驗者可以在虛擬的場景按照自己的意愿隨意走動,開關電視、點燃燃氣、拿衣服等互動操作。

VR室內裝修體驗
2、視覺效果是3D的
VR的3D效果和3D電影不是一個概念。3D電影只有熒幕部分實現了3D,只要離開熒幕,一秒就出戲。而VR是全景無死角的3D觀感。
3、沉浸感
VR全景3D效果,配合VR頭盔的陀螺儀傳感器,當你走動時,所觀看到的畫面也會同步切換場景,這就是所謂融入虛擬場景的“沉浸感”,讓你分不清虛擬與現實。

那么什么是360度全景圖,與VR有哪些區別?
360度全景技術是一種運用數碼相機對現有場景進行多角度環視拍攝之后,再利用計算機進行后期縫合,并加載播放程序來完成的一種三維虛擬展示技術。

360度全景拍攝、體驗
360度全景影像的特點是:只能頭動,不能走動,拼接的畫面會產生彎折或斷裂,且不可交互。而且他們的本質不是虛擬的,是真實的影像資料的拼接。 所以,360度全景影像并不等同于VR。

360度全景畫面
什么是720度全景圖?
其實,720度全景與360度全景是同一個概念。從技術、展示角度等都是一模一樣的,只是720度全景的概念是把水平的360度再加垂直的360度,就是720度了。因此,720度全景圖同樣不是VR。

360度全景圖

720度全景圖
360度水平方向展示——只能頭動,不能走動,不可交互
720度水平+垂直方向——只能頭動,不能走動,不可交互

什么是3D復刻,與VR有什么不同?
3D復刻比360度全景圖更高級一點,360全景圖是單點拍攝;3D復刻,是多點拍攝。
區別于360全景區只能頭動不能走動,3D復刻可以根據拍攝點走動,但是不能實現體驗者隨意走動。

顯然,3D復刻也是真實場景且不可交互,所以,3D復刻并不是VR。
敲黑板 劃重點
全景視頻就是提前錄制好的視頻,觀看時以VR眼鏡作為載體,你可以變換視覺,但不能與里面的場景任何互動,缺乏真實的臨場感。
而在VR環境中,體驗者是環境的參與者,甚至能“蹲下來”觀看其中的場景,這也是其他深度多媒體體驗設備做不到的。人與環境的“交互”體驗,是區分深度多媒體體驗與VR體驗的最重要區別。

怎么區分VR、AR和MR?
VR是純虛擬數字畫面,
AR虛擬數字畫面加上裸眼現實,
MR是數字化現實加上虛擬數字畫面。
(1)VR虛擬現實
虛擬現實是利用PC模擬出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可以提供給用戶關于視覺、聽覺等感官的模擬,并且能夠及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維空間內的事物,從而達到以假亂真的沉浸感。
目前代表性的設備是Oculus Rift、HTC Vive等VR游戲頭盔,而為了提升沉浸感,這類型設備一般采用封閉式設計。
(2)AR增強現實
增強現實則是通過攝像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精算并加上圖像分析技術,讓屏幕上虛擬世界可以和現實世界場景進行結合與互動。
目前代表性的可以參考蘋果ARKit和谷歌ARCore的效果。
通過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我們可以產生兩種不一樣的景致,應用于不同的場景。但你可知道,依靠前面兩者技術的鋪墊,產生了一個混合現實。
(3)MR混合現實
混合現實是結合了真實和虛擬世界創造的新的環境和可視化,其物理實體和數字對象共存并且可以實時相互作用?;旌犀F實與前兩者之間的界限非常模糊,其是真實與虛擬共存、實時完成交互。
目前試裝寶家居MR試裝體驗中心,正是應用了這一技術,用于觀察現實的同時還能兼顧投影虛擬世界的影像。
從概念上來說,VR是純虛擬數字畫面,而AR虛擬數字畫面加上裸眼現實,MR是數字化現實加上虛擬數字畫面。VR是AR的子集,AR是MR的子集。

我們可以看到,VR與AR的共性至少有兩點,即“3D”與“交互”。缺乏其中任何一點,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VR或AR。這也是為何部分學者把VR、AR視為一體的原因。這是因為VR與AR所使用的構建3D場景的技術及其展現設備不同,帶給用戶的體驗差別較大,最終導致二者走向不同的應用方向。

最后什么是裸眼3D和全息投影呢?
全息投影
全息投影技術也稱虛擬成像技術,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不僅可以產生立體的空中幻像,還可以使幻像與表演者產生互動,一起完成表演,產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全息立體投影設備不是利用數碼技術實現的,而是投影設備將不同角度影像投影至一種國外進口的全息膜上,讓你看不到不屬于你自身角度的其他圖像,因而實現了真正的全息立體影像。關于全息投影最形象的理解就是《鋼鐵俠》中的“賈維斯”。利用全息投影我們可以實現不用戴眼鏡或頭盔就能看到真實的三維物體和空間,全息的本意是在真實世界中呈現一個3D虛擬空間。

全息投影畫面

全息投影畫面
裸眼3D
裸眼3D最簡單的理解就是裸眼看3D電影達到的效果,就如同我們現在使用3D眼鏡看3D電影產生的效果。裸眼3d和全息投影最大的區別是成像原理不同,因此展示出的效果也不同。裸眼3D是利用光柵原理進行投影成像的,而全息投影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裸眼3D在如今的技術條件下對觀看角度和距離都有一定的要求,而全息投影卻沒有這方面的限制。

裸眼3D畫面
裸眼3D、全息投影和VR、AR、MR三者的區別 :
裸眼3D、全息投影與VR、AR、MR三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觀看方式上,前兩者不需要借助輔助設備就能直接觀看,而VR、AR、MR所展示出的效果則需要借助輔助設備才能實現順利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