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旅游時代已經到來,旅游者也越來越注重旅游產品給自身帶來的體驗。使用高科技打造的浸入式體驗項目,創造了一種可以讓游客自我展示的空間,使游客沉浸在所設置的場景中,增加體驗感。
沉浸式體驗已經在娛樂、教育、商業等行業嶄露頭角。日本TeamLab制作的《花舞森林與未來游樂園》中國巡演大排長龍,英國的《Sleep No More》(不眠之夜),登錄上海以來一票難求。孟京輝《死水邊的美人魚》作為中國第一部原創沉浸式戲劇,引爆關注度。
由此可見,人們對沉浸式體驗項目總是“寵愛有加”,而現在科技發展也是非常迅速,用高科技打造的浸入式體驗項目也贏得了人們的喜愛,PGI全球邀請賽也證明了這一點,由此可見,用高科技去打造浸入式體驗項目將會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那些使用高科技打造的浸入式體驗項目吧!
地下浸入式體驗
地下浸入式體驗依托于一項浸入式地下體驗裝置--Kontinuum,Kontinuum設在加拿大渥太華輕軌里昂站。渥太華輕軌項目致力于打造全世界最大的地下藝術項目,其也是目前為止世界規模最大,程序最復雜的地下多媒體系列項目。
在地下浸入式體驗項目中,“Kontinuum”匯聚了一支多學科隊伍,他們集體創建了一個融合燈光、視頻投影、原創音樂為主的互動體驗項目。
體驗者首先需要被12臺掃描儀3D掃描“個人身份”獲得個人的成像視圖,隨后跟著人群,進入到一個想象的未來世界,體驗一場感官刺激的視覺之旅。
體驗者可以在一個模擬的地鐵站中享受一場集體體驗儀式,雖然這是一個并不存在的空間,但是這里卻融入了舞臺設計,故事演變,讓整個環境處在不斷演變過程中,體驗者在參與時也是擁有自我展示的空間。
這個多媒體夜行項目利用獨特的故事體驗將人們帶入一個夢幻的世界。一個暮色的奇妙之旅,既不失娛樂度又包含知識性,沿著照明道路,光線,互動元素和投影無縫的融合,提升了自然美景。
這種體驗項目跨越了長距離的工作挑戰,開發出了一個特定又普遍認同的故事,以獨特的方式融合了當地傳說,讓游客有了奇特難忘的體驗。

用數字打造的潮汐之美
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產生的周期性漲落現象。藝術家根據“月亮影響海平面高度”的原理,創造了具有多種形態的浸入式環境。
觀看潮汐需要依托于一款浸入+交互式裝置,這款裝置由蒙特利爾新媒體藝術家Maotik設計,首演于奧地利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深度空間8k媒體展”。
裝置的靈感源于大自然的潮汐現象,其生成的多媒體環境,在視覺上呈現出“海平面上升、下降”的形態,同時也帶給觀眾以詩意、俏皮、唯美的感官體驗。
在這個場景中,體驗者沉浸在虛擬的世界里,如同做了一場白日夢。體驗者可以看到它“開放的姿態”,可以對它有自己的解讀。
并且,在這個世界里的“內容”都是實時設計和運作的,就好像在解讀“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得到什么”。
也正因為“內容”都是實時設計和運作的,所以這里的每一個階段的每一種狀態都是獨一無二的。
同時,在聲音設計方面,設計師將視覺效果轉化為聽覺體驗,使觀眾體會到“潛入海浪中心”的別樣感受。
▲早期實驗使用的是TouchDesigner軟件
在這樣一場浸入式體驗中,通過數字控制“潮汐”,不僅使體驗者避免了炎炎烈日的暴曬,“身臨其境”的看潮起潮落,聽到它的聲音,體會“潛入海浪中心”的海底游行,還可以使體驗者感受科技的奧妙,領會科技的進步。


浸入式吃雞大賽
PGI全球邀請賽,上演了一場盛況空前的吃雞大戰,“毒圈”舞臺+酷炫光影+煙火特效,帶參與者秒入超燃比賽現場。
主舞臺是由重疊交錯的大小圓圈作為主題元素,包括評論席、參賽隊伍的位置和選手的座椅都是圓形設計,因為它代表了《絕地求生》游戲里面的“毒圈”,會給選手和觀眾毒圈正在逐步縮小的感覺,營造了比賽角逐的緊張氛圍。
舞臺中心有個巨大的360°圓柱紗幕,《絕地求生》的場景不斷的在投影幕墻中變換。當投影出現一架飛機時,全副武裝的特技演員可以從天而將,他們在槍聲不斷、煙霧四起的場景中匍匐前進,手持的假槍槍口部位還設計了煙火特效,配合著現場破舊的汽車、飄煙的空投和殘垣斷壁的布景,真實演繹了游戲中交火的激烈場景。
隨著幕布緩緩拉起,20支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團隊帥氣亮相,每個國家的代表隊都有不同的彈道顏色。主舞臺上方的四個屏幕將從第一視角和第三視覺的切換中實時直播比賽。多視化分屏技術讓觀眾可以同時觀看20支隊伍的精彩賽場,大大提高了比賽的觀賞性。
舞臺地面被投影出崎嶇的路面或茂密的叢林,還有假石頭和吃雞專用車等道具讓其更加逼真?,F場對于城市交戰、野外對決和叢林場景中不同顏色光束的使用也是精心設計的,簡直是完美復刻了游戲場景。


通過上述體驗項目,可以發現沉浸式體驗產品的核心在于通過場景營造觀眾的體驗,使用高科技手段,讓觀眾完全投入到所展示的場景中。因此,沉浸式產品應該利用好科技,并且專注于參與者的體驗,才能夠給予沉浸式產品的開發更多的空間和可能,才能打造出受體驗者歡迎的產品。